“这人格是一座监狱,您就困在里头。”
01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作家蒋方舟推出的一个视频,是她对《荒原狼》这本书的解读。她说那是她初中时读过的一本小说,当时她正处于低落孤独的时期,正是这本书将她带出了自身的困境。视频看到这里,我不禁有点唏嘘,一个初中的小女孩内心会生出多大的孤独感?
前段时间读她的《东京一年》。犀利的文字,深刻的感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终于懂得为何她在初中时就会有强烈的孤独感。
在书中她写到:“因为白天没有空闲,就晚上熬夜写作,经常写到凌晨两三点,困了就做俯卧撑,一做就是100个”。
十三四岁的她,既要专注学业,又要磨炼文笔。虽然她曾说她承认自己不曾经历沧桑,但是我却依然觉得,年少时经历的这些压力难道不也是一种沧桑吗?
年幼成名,给她带来的不仅仅是名气,也是个种种压力。同龄的孩子还在追逐打闹,享受懵懂的青春,她已经熬夜写文,幼小心灵承受的这种压力,又何尝不是一种孤独?
所以,蒋方舟说她在初中时期曾陷于困境,不是没有道理的。当然,将她带出困境的这本赫尔曼.黑塞的《荒原狼》,也的确如她所言般具有强大影响力。
02
赫尔曼出身于德国一个叫卡尔夫的小城,七岁就开始写诗歌,后来曾因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一度逃学,并企图自杀,于是父母不得不顺从他本人的意旨。
他开始四处游学,从事过多种职业,后来深入研究欧洲文学和哲学,开始正式写作之路,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荒原狼》,也是赫尔曼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由于很少接触象征意义太强的作品,刚开始读的时候有些吃力。因为在读的过程中,须得全身心的投入,往往一走神或分心就会搞不懂这一句的意思,不得不再重新在读一遍。
不能说它晦涩难懂,是我想的太多,想要把赫尔曼写的每一句都解析出来,是什么引发了他对这句话的思考?他写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而有时候这种执着的思考可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自己也困在其中。
主人公哈里(即荒原狼)是个才华横溢的中年男人,对艺术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热爱,对战争的发生抵制又痛恨。
他发现现在的艺术根本不能再称之为艺术,低俗,虚假,毫无价值和欣赏度,他发现人们对战争也是毫无同情地侃谈,整个社会变成巨大的名利角斗场,人们不再理解艺术并彻底放弃真诚,构成社会的大多数心灵都在扭曲变形。他想去抨击改变这种现象,但最终意识到,整个时代都处于这样的诟病中。
一方面他无法向自己的内心屈服,不愿意忍受这样的现状,因此不断的逃避,逃避自我,逃避这个世界。但另一方面因为向往美好,崇高人道主义理想,又想要去接触这个群体。由此内心彷如被撕裂,压抑着近乎崩溃的内心。
忍受着生活的两极分裂带来的心灵上的痛苦,在道德与人性、理智与感情、社会与个人间徘徊,直到他收到一份《论荒原狼的宣传手册》,他好像找到了归属感与认同感。
03
宣传手册中的主人公就完全是自己的真实写照,自己的身体内同样也住着一个“狼性”和一个“人性”。
为了找寻这种“归属感”,哈里去受到荒原狼手册的地方徘徊。一无所获下跟着一行出殡的人游荡到墓地。
看到生着对逝者这种冷漠、虚假的态度,让哈里对这个社会更加绝望,对整个时代下的虚假与做作都充满了厌恶。
就在他从墓地回来时,遇到了之前的一位教授朋友。他本不想打招呼低头走过,但对方却热情的与他打招呼,赞美他对希腊神话的独特见解,并邀请去家里做客。这样的交谈和邀约,一下子缓和了哈里内心的郁闷与绝望,他觉得异常兴奋与欢快。
回到家后,又极度怨恨自己不该答应邀请,不想去赴约。内心的两个“我”作着激烈斗争,犹如深夜黑暗中得喃喃自语,越是自责绝望越是没有尽头,又有另一个自己冷眼旁观,说这又是何必呢,何必把自己搞得如此得狼狈不堪。明明是自我得选择为什么却如同被抛弃了的感觉。
想到我自己,也是个爱钻牛角尖的人,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往往不能释怀,经常憋在心里,表面上觉得无所谓的态度,但内心却特别渴望关怀。
我觉得这种时候是一个人真正孤独的时候,虽然表现出生冷的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而真实的自我却是极度脆弱的,希望能够有人看透自己的躯壳,看到内心的伤痕,温暖自己,拥抱自己。
荒原狼在答应邀请时大概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希望这个教授是个可以理解他的人,他可以能够找到自己的“同类”。
但当他赴约走进教授的房屋时,他就产生了不好的预感,从看到歌德的画像,到教授谈论他曾发表在报刊上关于战争的文章,这一切都让他深深的感到了绝望。
哈里狼狈的逃出教授家,他去酒吧买醉,想到去自杀。
04
而赫尔米娜的出现,好像一道曙光,为他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与其说赫尔米娜是哈里爱上的人,不如说是哈里的另一个人格。她能恰如其分地融入市民社会,与虚伪的世界同流合污,同时又保持着内心的自由,看透了生命的虚无和幻灭。
在赫尔米娜的一步步指引下,哈里逐渐去认识自己,屈服内心的真实,享受物欲包围的快感。这种体验在化装舞会上逐渐进入高潮,他开始寻找自我的真正本原,于是进入魔剧院,开始探索自我。
魔剧院中的影像虽然荒谬,光怪陆离,却是哈里内心的真实折射。他在魔剧院中体验了自己各种真实想法,变成一个疯狂的暴力煽动者,将罪恶变成善良;出于嫉妒杀死了赫尔米娜;
在这种种的心理影像中,哈里逐渐认识到他的高尚不能摆脱最原始的欲望和罪恶,他学会了拯救自己,磐涅重生。
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曾说过,“所谓精神病患者,可以被视为在争夺自我的斗争中不准备彻底投降的人。”
而哈里的重生同时也是赫尔曼的重生。赫尔曼通过这部小说解剖自己,解剖那个时代。屈服内心,同时更高于内心。
真正的高尚和觉醒是不存在的,世间总是存在着道德的缺口和裂痕,弥补不了,唯有清醒地适应。《荒原狼》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一次作者与自身灵魂的对话。是赫尔曼解救自我,认知自我,剖析自我的一部作品。
无戒365极限训练营第25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