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神话

作者: 负债的宝贝 | 来源:发表于2023-03-29 05:55 被阅读0次

    中国的文学史被分为三古七段。

    七段暂不细讲。

    三古为上古期:先秦两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

    而我们本次要讲的先秦文学就是上古期的第一段先秦。

    中国文学的源头在神话。无论诗歌、散文还是戏曲小说他们共同的老祖宗都是神话。

    神话是何时诞生的已不可考。但从人们的进化史中可见一斑。人类进化从七百万年前就开始了。而十万年前,人类就已经可以直立行走,但是等到可以使用语言交流,却在距今三五万年前左右。

    当时的人类虽然会用火,能用石头打造简单的工具,但日子过得非常艰辛,批树皮瘦皮吃野果瘦肉,恶劣的环境,艰苦的生活,反而更激发了人们的想象。

    神话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我们熟知的神话内容有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等等。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仓颉造字,这些都是我们熟知的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故事里蕴含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神话故事中总是以各种灾难开头,女娲后裔,大禹都是战胜灾难的英雄,深切的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山海经中“不死之国”,不死要等传说表明了中国神话中对生命的珍视,体现的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古代神话中也有体现,先民们反抗精神的,正如精卫填海,反抗的是自然,大海怎么能填得完呢?但是精卫一直在坚持,这是对自然的一种反抗。

    神话有自己的思维特征,在共工怒触不周山中“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古人以自己看到的现象给予他合理的解释,这就是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也有具体、形象的思维。一定的时间、空间往往和一定的神明相对应,时间、位置等观念无法从具体内容中抽象出来。在神话思维中也有对事物的综合,通过一定程度的概括,使某些神话形象脱离了具体事物。

    还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在先民看来,自然万物或神秘,或恐怖,或有魔力;在神话传播、复述的过程中,也充满了情感体验。

    神话思维有象征性或隐喻性。它们总借用某些具体的物象来暗示某些特征上相似或相联系的观念。

    神话原型一直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中国神话以其广博精深的意蕴,生动活泼的表现力,为后世文学奠定了基础。神话除了被后人直接载录外,还为各类文学作品提供素材,经文学家发掘、改造,在新的作品中重新散发出光芒,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同时它又影响着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欣赏效果等。

    神话作为原始先民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先民对自身和外界的思考和感受,包孕着浓郁的情感因素。那些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神话原型的作品,都可以把作者或读者领入先民曾经有过的那种深厚的情感体验中,从而缓释现实的压力,超越平凡的世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秦文学——神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ax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