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随想

作者: 曹无伤 | 来源:发表于2018-12-05 00:44 被阅读56次

(一)

我不是一个不在乎自己形象的人。

但我却常常连续几天不换衣服、顶着一头油腻的头发,若无其事地活着,而且这种状态似乎有常态化的趋势。

我不想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但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其实并没有谁是真正懒惰的,只不过是暂时没有什么能让他提起劲的事情,而他又不愿意虚伪地表现出自己对每件事情的激情或乐趣而已。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古龙小说里的懒汉了,有些人懒得几天一动不动,但杀起人来却干脆利落,毫不含糊,这难道不足以证明懒惰这顶帽子的徒有虚名吗?

但我不修边幅这事,却与懒惰无关。

我只是觉得:如果我连关心自己灵魂的精力都没有的话,又何必去关心自己的外表呢?

(二)

事实上,我每天都关心很多东西,唯独不敢关心自己的灵魂,因为我很清楚它想要什么,但我却不能帮它实现,每当心理搏斗失败时,我就骗它,再忍忍吧,比如十年后。

《尚书》里有两句话,讲得真他妈深刻:

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前半句不理解没关系,跟后半句反着来:虚伪的人,心会很累,而且这种表演必定越来越拙劣。

没错,我现在扮演的就是这个角色,但是表演给外人看,即使累点也不会超过二十四小时,即使拙劣点也鲜有人会拆穿,毕竟互相都理解。

但自己骗自己是真的难。

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记起《尚书》里的另外两句话:

天作孽,尤可违(离开);自作孽,不可逭!

老天作孽,无非是打个雷、下个雨、地震、洪水,就算没有预警,也还有一定逃生的可能。

自己做了孽,灾源就在自己心里,往哪跑?跑到哪,灾难就带到哪,真是“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后来不知道是谁把这句说改成了,“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这太残忍了,即使做了孽,我也还想活着。

大不了,就不逃了呗。

(三)

我不想在表达自己的时候使用任何的典故,但很无奈,我迫不得已。

我觉得我首先应该让自己的表达尽量准确,然后再去考虑这种表达方式是否能被人准确的接受。

尽管得到别人的理解对我来说很重要,但清楚无误地表达自己对我来说更加重要,错误的表达下,不可能有正确的理解,而传达给别人一种错误的形象无疑是一种欺骗。

我想要的是真诚。

《中庸》说:

不诚无物。

相关文章

  • 尚书随想

    (一) 我不是一个不在乎自己形象的人。 但我却常常连续几天不换衣服、顶着一头油腻的头发,若无其事地活着,而且这种状...

  • 今文尚书,古文尚书

    跟薛老师读《尚书》,说过《今文尚书》是原《尚书》内容,比较难度,不好理解,而《古文尚书》则是后人伪托古人所做,不是...

  • 尚书

  • 《尚书》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的心里充满恐惧,恐惧形成了普通人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本能不断追求...

  • 尚书

    哀之比绝幸,由是挥明心; 举室唯报国,岂可拘时生; 侧命兴不易,斗转合星移; 尔来十秋烛,封书具汗泽。

  • 尚书

    4.17聚焦美好 1.和女儿一起共进晚餐。愉快。 2.女儿耐心教我做PPT。孝顺。 3.和女儿自拍发现自己鹅蛋脸。...

  • 尚书

    “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比如铁器,要用你做磨刀石;比如渡大河,要用你做船...

  • 尚书

    但凡信仰,都有崩塌的一天。事后再回头看,一切在几年前就已经注定。我或许是最后一个王佐,只因我自己的人生变故。但我们...

  • 尚书

    说来惭愧,活了大半辈子,读了许多古文,也知道《尚书》,但里面到底讲了什么,我却一点也不清楚,直到昨晚看了中央一台的...

  • 尚书

    《尚书》说:将击败他时,先使他恶贯满盈。将吞食他时,先喂他一点东西。 不是我说的,是尚书说的。如今,想真正学点东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尚书随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bb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