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学(6)

作者: 快乐人生老陈 | 来源:发表于2022-09-18 16:11 被阅读0次

    说完了曹丕,今天开始说他的弟弟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是曹操与武宣卞王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两晋南北朝有名的文学家,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才高八斗,思维敏捷,文采斐然。《诗品》称颂他为“建安之杰”,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称赏其说“天下有才一石,子建独占八斗”。

    曹植是建安文学中流传作品最多的一位,诗有八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完整与残缺不全的也有四十余篇。

    曹植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前期因才华出众深得乃父赏识和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志满意得。只是他身上太多书卷气,且不拘小节任性胡为,常贪酒烂醉,终为曹操弃用,在与曹丕的王储争夺中败下阵来。后期因曹丕对他的猜忌和迫害,终于抑郁致死。

    反映到作品中,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的作品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可以这样说,曹植前期的日子,虽说过着优哉游哉的贵公子生活,但他颇具功名事业心。譬如《薤露行》: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最能反映他追求理想、体现他雄心壮志的名篇则是《白马篇》,我们不妨稍稍浏览下下半段: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羽檄:檄是军事方面用于征召的文书,插上羽毛表示军情紧急,所以叫羽檄。蹈:奔赴。凌:以武临之。怀:顾惜。中:心中。顾:念。

    这首诗慷慨激昂,注入了崇高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了豪壮的乐观精神。

    这首青春气息浓厚、洋溢着英雄主义的赞歌,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一直以来被看作是曹植前期最主要的代表作品。

    曹植后期作品以《杂诗》为代表,更多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的愤激不平之情,如《杂诗》其五:

    仆夫早严驾,吾将远行游。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涂,东路安足由。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当然,最能体现他悲凉心境和遭受迫害、压抑的自然是那首《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萁 [qí]:豆秸,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釜 [fǔ]:锅。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据《世说新语》记载的一个故事说,曹丕继位后生性多疑,担心兄弟觊觎其位,所以在一次会面时设计将曹植捉拿,并责令后者以兄弟情分在七部之内作诗一首且不能带兄弟二字,不成则将行大法。行至第六步,曹植脱口而出上述诗句,并表示绝无反叛之意,曹丕这才放过了他。

    古往今来,为了储位,兄弟反目,上演过多少血腥残忍的惨剧,多少无辜的亲人因此殒命?然而,千百年来父子反目、兄弟阋墙,以致刀剑相见的故事仍在频频发生。可以说,任何一次王位(皇位)的更迭都是以无数人尤其是亲人的性命作为代价的。

    《七步诗》字字血泪,沉郁中不乏激愤之情,只是本应具有的警示力量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激烈的争权夺利中显得那样渺小式微,不得不让人仰天叹息。当然,曹丕是否真的如此阴鸷歹毒,是否确实发生过上述的戏剧性场景,我们后人不得而知,但七步诗却为曹植所做,这点相信没有多少人会怀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建安文学(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gy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