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第一次不成,由第二次而进,至十百千万次,最终必有大放光明之日。”
这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尹民在日本留学时劝说诸位同学投身革命时所说的话。
林尹民是民国才女林徽因的堂叔,史书记载他“英姿飒爽、风骨伟岸、有神力、能举石三百斤。”
不仅天生神力,林尹民在少年时还曾经拜师学习少林技艺,练就了一身过人的武艺。艺成之后,他曾经独闯山林与猛兽搏斗,其勇猛可见一斑。
有趣的是,这位少年英雄喜欢读三国志,并独爱张翼德;素有侠客之风的他每当路见不平,总会大喊一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拔刀相助。
而这些事,仅仅发生在他十六七岁、年少豪情之时。
林尹民能文能武,在伯父的自家学堂就读时就常常名列前茅;1906年,在老师林白水的教导和熏陶下,志存高远的林尹民东渡日本,踏上了留学之路。
正是在日本留学期间,林尹民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思想上有了巨大的收获,认为中国的现状非革命不足以改变,于是,以一身铁骨毅然投身革命,加入了同盟会。
在留日期间,林尹民将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化为无限热情,为了壮大革命力量,不遗余力地游说于众人之间,劝说同学踊跃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
面对一些顾恋家族、犹豫不决的学生,林尹民慷慨陈词、晓以大义,七尺热血男儿竟每每声泪俱下:“余非不知家族之可恋也,顾念中国亡,何有于家族……?凡事只问当为不当为,不可计其能为而不能为,苟以不能为而为之,是直薄弱性之徒也!”
很多学生被林尹民感动,一改之前的犹豫不决,纷纷立志投身革命事业。
至于他自己,则抱定了“革命不成,何以家为”的态度,始终未娶。小时候父亲曾替他定下婚约,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就屡屡催他完婚;但林尹民总是设法婉拒,私下里却对亲友吐露了衷肠:
“革命迫在眉睫,便纵有国色天香,也该忍泪不顾。更何况尚未完婚,不如尽早断却牵挂,以免累及家人。”
由此可见,林尹民是早早做好了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打算,才会拒绝婚配。
最后的慷慨悲歌在辛亥年唱响。
1911年3月革命党人纷纷聚集广州准备起义,4月15日,林尹民率同盟会党员带着六箱军械从日本返回。途中,想起革命的前景,热血沸腾的林尹民笑着说:即使不幸而败、败而死,死而有知,也要化作厉鬼、驱逐虏贼!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林尹民与120名先锋队员(敢死队员)在黄兴带领下,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进攻两广总督署;总督张鸣歧逃往水师提督衙门,黄兴等便放火焚烧督署衙门,然后冲杀出来,正好碰上水师提督的亲兵大队,双方交战,林尹民“手执双枪、杀敌十余人,”终因寡不敌众,身中数十枪(另有一说是头部中枪而死)、血流如注,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五岁。
辛亥广州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黄兴等革命领导人负伤后化妆逃脱,林尹民等八十六人(也有说一百多人)英勇牺牲。后来,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先生冒着生命危险将七十二具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黄花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