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德经》专题人生旅途看图作诗词
《道德经》中的天地不仁与圣人不仁

《道德经》中的天地不仁与圣人不仁

作者: 夜帝 | 来源:发表于2021-10-21 16:56 被阅读0次

先读经典——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欲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意思是: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仁爱的,对待世间所有事物,如同对待刍狗,任其生灭。

圣人也是没有仁慈仁爱的,也如同对待刍狗一样看待百姓,任其作息。

天地之间,不就像个风箱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无穷无尽。

话说得越多,越是陷入语境而来的困惑,不如保持肃静和缄默。

细品感悟:

不知道读了《道德经》多少遍,才忽然发现,《道德经》里蕴含着一种贯通生命与宇宙内在关联的人生,一种融合宏观与微观不同维度的思维,一种仰望星空、俯察大地、扪心自问而来的大智慧。

读《道德经》第五章,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天地不仁与圣人不仁。

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天地代表着人们在天国灵魂最高的仰望和膜拜,圣人代表着人们在人间的精神归宿与身体归属。

如此,则天地、圣人,那该是最仁慈、最仁爱、最仁厚的存在。

可是,老子一语道破,天地、圣人对待万物与百姓,不过像是对待祭祀用的刍狗一样,任其生灭、任尔作息。

或许,老子给出的答案是令人沮丧的。

我们发自灵魂深处要去敬仰、敬畏的天地、圣人,原来对我们自己、对我们身边的万物都是弃之不顾且毫无偏袒的。

这就需要我们回归到天地、圣人之所以“不仁”的原初和本来。

对于天地、圣人,从世俗的角度,从人的基本需求、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的角度,人们主观赋予其上的心理期待、情感期许,其实都是对天地、圣人的误解,暗含着人性深处某种所谓“等价交换”的势利和短见。

对天地,人们会说:你看,我这么跪着你、拜着你,你就不能眷顾我吗?

对圣人,人们会说:圣人啊,我敬你、畏你、惧你,你可不能弃我而去啊……

殊不知,始终相伴却不干扰、从来都在却不言语,正是天地、圣人的本来,是本性使然,是本来如此,是道法自然。

就像我们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一样。落花遇到流水,纯属偶然。

谁说,花落到水里,就是为了投身水的怀抱?

谁说,流水向东而去,就是对落花的无情无义?

花要落、水自流,也是本性使然,本来如此,道法自然。

由此可见,天地就是天地,它们只是宇宙存在,自然现象,人们对天地的尊崇,显示着人们试图冲破时空局迫,追求灵魂苏醒,观想宇宙之变的强烈愿望。

而圣人就是圣人,在他们身上标识着民族心性深处对最高的人格典范的心理需求。

人对天地、圣人作出的“落花、流水”之解与其本性无关,与其本来相去甚远。

正是因为有了天地、圣人的存在,人们在漫漫人生长途上,有了高于俗世生活的意义追求,有了一个世俗化的道德人格可以慰藉。

人生因之而有了追求,有了意义。

这便是《道德经》的顶级思维:让事物回归到事物之本来。

也就是说,只有去掉人对它们的主观赋予、情感期待和道德幻想,才能让事物自然呈现、自然而然。

以如此眼光看待事物,我们就能明白:

天地、圣人都遵循着“道”的滋养、陪伴、规范,是以表面上看起来,它们介于在与不在之间、介于若有若无之间,自由生发、自由蓬勃、自由寂灭。

由是,这一章最后一句话就有了新的解释:

“多言数穷、不如手中”:就是说,只有明白了天地、圣人的“本来如此”“本性使然”,我们才能回归到“道”的生活中,缄默而肃静、倚道尊德、无为无不为。

相关文章

  • 《道德经》中的天地不仁与圣人不仁

    先读经典——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

  • 天地不仁,圣人亦不仁——分别心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慈,把万物当做草扎的狗;圣人不仁慈...

  • 天地不仁,圣人不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是《道德经》第五章的首句。这句话的意思,历代的解释很多。 首...

  • 天地不仁?圣人不仁?

    文/李唐风 同学群里正讨论老子《道德经》中的两句名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颇受启发...

  • 百字瞻瞻2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 第五章》 天地没有任何...

  • 9日学习道德经,主题思考仁与不仁?今日预习送宗伯乔白岩序:

    今日学习道德经,主题思考仁与不仁?我理解的是:仁,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有橐...

  • 《道德经》学习第十三天

    今天学习《道德经》第05章:“天地不仁”。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

  • 天地不仁

    《道德经》里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里的不仁应该是没有分别的意思,在天地和圣人的...

  • 《道德经》摘抄与思考5、6章

    《道德经》摘抄与思考5、6章 文:Recycler 28/228.2757 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 关于[刍狗]

    《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在[观心]感悟(6)中,对于[不仁]和[刍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中的天地不仁与圣人不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af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