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题记
正文
断:物品要有用才有价值——是为断
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保质保量,
舍: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它需要的地方——是为舍
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无用之物。当下不需要,抱着“没准将来用得上”的心态,东西会越积越多。可选择有意识地将物品送出去,“舍弃”掉。
不要将“可惜”作为留下物品的赦免令,如果爱惜,物尽其用是对物品最好的归宿。
离: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是为离
脱离对现实的执念,不断拷问自己跟物品,拷问“断”跟“舍”,各得其所。
如何断舍离
-
从关系轴看物品
筛选的物品是自我形象的投射,从拥有的物品可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在别人的眼里是什么样子,侧面具有改变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力量。不是以“好可惜啊”,“还能用么”,“不能用了吗”来考虑,而是以“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来拷问。思考方式不是“这个东西还能用,要留下来”,而是“我要用,所以它有必要”。 -
从时间轴看物品
从当下看物品。现在这个东西适合自己么,在购买的时候也是一样,买了一堆打折没用的东西只是自找麻烦。 -
舍物原则
扔,赠,毁,卖。把东西送给别人时,“请收下”。当你不想扔掉某样东西,但是用不着,可选择送给需要的人,“这东西在我这里没办法物尽其用,但我觉得你会爱惜使用它的,所以能不能请你收下它呢”。“如果不需要,扔掉或送人”。对于一些有怀念的,决定扔,说声“对不起”,说声“谢谢”。 -
相称原则
物品是自我的投射,相信自己配得上所选择的物品,不一定越贵越好,也不是便宜就买。不要自我贬低,做自我提升。 -
分类原则
厨房三分法,以大中小进行划分,对物品进行分类,可不可回收对垃圾进行分类,延伸到开展会议也是如此,有主有次有提纲。 -
七五一法则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放满七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限量五成(如碗柜餐具架),装饰性的给人看的空间放一成。 -
替换原则
当购置新软,如果有旧的东西跟新物同类,相应替换掉旧的东西,这样心态会呈现用的一直都是最好的状态。
断舍离的精髓
判断物品从自己身上掠夺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
实际生活
上文是《断舍离》本书内容的自我小总结。我不认为自身是一个很好的断舍离者,相反,典型的物品无法丢弃者。
迷茫。当整理房间时,打算把不用的东西扔掉,在投给垃圾桶前一秒,一些东西又会被收回来,“说不定什么时候有用”。作为正常人来说,这个心态估计很多人都会有,因为我们会可惜,然后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物品一两年还是那个样子。我们并不知道它有什么用,或许一直都用不上,可能在一段时间后用了。迷茫。因为迷茫,所以无法果断的将东西舍弃。换个角度想,以后会有新的东西不断介入,旧的堆积之物可能会被取代,利用“把这物品送给需要它的人吧”,“这物品就算留下来我也不会用它”进行决断,放下不必要的执念。
囤货。曾经有段时间很会购物,无论电商还是线下,热衷于打折促销的东西,这在《怪诞行为学》有解释,人对打折促销会有一种吸引力,它会刺激购物的消费欲望,“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家店”,买来囤货。我以前也是稍疯狂的喜欢囤货者,说得好听点是未雨绸缪,这心态也没有错。必需品倒还好,纸之类的肯定会用,但买太多会掠夺房间的空间跟能量。人的思想在变化,东西一直囤着会产生厌烦,一看还有那么多,想着早点用完,可以买新的,导致浪费。曾经买过很多卫生巾,后来,部分过期了,扔了……现在去想,其实打折一直都会存在,过犹不及,买了更多的存货,物不能尽其用,只是花了更多的钱买了不必要的东西。当时不会觉得它没用,这是典型的贪便宜心理,这种心态要舍掉。现在很少购物,如果有需要,会从质量性价比考虑,就好比买衣服,衣柜里很多,却没衣服穿,说明有些衣服并不适合自己,当时什么心态买的请自我反思。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恋旧。本人也恋旧,有着很多的旧物,充满回忆的东西舍不得扔,虽然其实没什么卵用,这类东西真的很尴尬。扔不想扔,用没法用。把东西放在自己面前,正视它,跟物品对话,我需要你么,我能让你物尽其用么。不能那就拍个照,留个纪念,送人,或者卖了,不能卖又不能送,又不能留,那就舍弃,扔了,或者火化,说声“对不起”“谢谢”,一步一步来。
收拾。家里的东西很多,自小就经常收拾,因为东西不少,看到让人想去整理。现在来分析,以前一直都是收拾偏多,只是将东西从一个地方放到另一个地方,让房间看起来整洁干净,治标不治本。一些没有用的东西,依旧安静的躺在那,可能几年也没有用它,掠夺了我房间的空间和能量。房间继续乱。整理永远整不完,放下一些东西的执念,对不起。
腐烂的一般是什么?水果买来不吃,放着就腐烂了,最后扔了。腐烂会愧疚,没用会不安,想着如何用掉,这里其实包含两个词,过去,未来。着眼于过去和未来,生活多少会有腐烂的气息,虽然很不想承认。什么是新鲜,就是刚刚好,我们要做的,是让自己的生活呈现新鲜的状态。
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对待物品最好的方式就是,物尽其用。
断掉,舍掉,离掉,认识自己,活在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