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用亲身实践体验了五味对五脏的影响,并且更深一步了解,哪些味道搭配起来吃比较好。
先从夏季出汗说起吧,夏季天热人体打开皮肤腠理来散热,出汗是正常现象。
但是当过量的出汗,或者晚上睡觉正常是不出汗的情况下却出汗,这种盗汗的现象就要引起重视。出汗多,容易伤血。
陈允斌老师在《回家吃饭的智慧》书里专门谈到了针对各种出汗的食疗办法。
有几个方子是用到乌梅这样的酸味食材。乌梅有清虚热,敛气的功能,一般酸味的食物都有收敛,生津止渴的功能。
但是单吃太酸了,而且容易出现偏性,所以搭配甜味,可以补益中气,缓解酸味的收涩之性。所以凡是酸甜口味的东西,都是滋阴的。
最近,为了敛汗滋阴,家里做了不少酸甜的茶方,我跟着一起喝,连续喝了几天,发现有寒湿的症状出现,当时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继续喝着各种酸甜口味的茶,还吃了不少一些李子,桃子等酸味的水果,以及山楂等饮品。
结果越喝越觉得嘴里黏湿湿的,食欲也下降了。心里明白是寒湿淤积体内了,主要症状是胃里感觉到酸,有饥饿感,但是看到食物不想吃,脑袋昏沉,应该是脾虚寒,化不开寒湿,然后一直在找破解的方法。
直到昨天下午,因为实在没有胃口,就熬了小米粥,买了一袋辣味的萝卜干咸菜。
辛辣的东西吃进去,感觉胃口开了一些,搭配粥喝进去,辛味似乎让身上的水分开始散发,吃完后身上热乎乎的,脑袋也顿时清爽了,精神也提起来了。
这是亲身感受辛辣味对酸甜的影响。后来翻开《回家吃饭的智慧》猛然看到夏天吃辛,养肺金,便觉得找到了理论的依据。
里面提到:辛味入肺和大肠,能宣发肺气,气行则血行,气血瘀滞的人就要用辛味让气血流动起来,一潭死水变成活水,才能有生机。
夏季热,人体的阳气都浮在表面,脾胃相对是寒的,这时候吃点辛辣开胃,促进脾胃的功能再好不过,而且辛味有发汗的作用,能帮助人体散热。
我的体会是吃辛味是适当地吃一些确实有好处,但是不用太麻辣的那种,因为容易刺激身体出太多汗,对于本身很爱出汗多人来说,不适宜吃太多。这就是要考虑到平衡的问题。
再回到酸味,书中说道:什么样的人适合吃酸味?心阴虚的人。如果你手心脚心发热,心胸烦热,又常感觉心悸,心烦,失眠,多梦,那么就可以些吃酸味的东西。
注意:酸养心阴,不养心阳,心阳不振,感觉心胸憋闷更,心悸不宁的人,不要吃太多。
什么样的人不能吃多酸味?脾虚的人。因为酸入肝(木),脾属土,木克土,脾最怕酸多,酸会抑制脾的运化功能。
脾主肌肉,健脾不仅在于吃对食物,也要在锻炼身体中加强脾的功能。
在这次的经历中,我明白了自己目前属于什么样的体质,适合吃什么,不适宜吃什么?以及对家人出现的各种小问题,知道从五味入手去调整的大致方向。
辛酸,酸肝,辛甘,苦咸,这些常见的搭配,从生活中去观察,验证和应用。
以上的理论依据系参考陈允斌老师的《回家吃饭的智慧》,生活中,遇到困境是正常的事情,通过学习,观察,记录,想办法从困境中破解出来,那么遭受的不顺就没有白费。
最后用泰戈尔的一句话自勉:“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要被关在门外面了。”
不因为几次不顺就害怕地不敢做了,事情没有想象地可怕,用食材与身体对话,吃下食物后,体会身体的回应,然后明白它的需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