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186353/f0a8f720632af500.jpg)
美丽的秦皇岛市燕山巍巍莽莽,渤海浩浩汤汤。山海关万里长城永不倒,北戴河白浪擎天水滔滔。风光秀美的瑰丽景色中外闻名,千古不衰的人类文明史萌及万世。
在淙淙流淌的青龙河畔,有一个古老的卢龙县城,它是明清朝代的永平府,3600年前殷商时期的孤竹国。追溯到遥远的古代,这里艳阳暖暖,四季如春,挺拔修直的翠竹漫山遍野。人们用竹子搭建房屋,竹筒盛水煮饭,竹笋美味佳肴,竹箆织席编篓,孤竹国因此而得名。
孤竹延陵,让国扬名。
高风缅邈,颓波激清。
李白《上留田》
商朝末期,孤竹国昌盛富裕,老百姓安居乐业,国事一片太平。孤竹国王有三个儿子,伯夷、亚凭和叔齐。国君年迈老矣,临终前立下遗嘱,传位给最小也是最聪明的儿子叔齐。父王去世后,叔齐觉得长幼有序,执意让位给长兄伯夷。可伯夷认为,父命不可违,坚持让叔齐继承王位。两难之下,不好取舍,于是双双出走。国人只好拥立二王子亚凭为国君。伯夷叔齐逊让王位之举体现出遵从前辈,长幼有序的孝悌理念与规则意识。
![](https://img.haomeiwen.com/i5186353/aeab4bc4afc1a7e2.jpg)
孝悌忠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是仁义精神的发端和本源。仁以爱人为核心,即仁爱慈悲。义者,宜也。依人而行,恰到好处。后世评价伯夷叔齐多取“仁义”二字。伯夷叔齐让江山,一个“让”字,惊天动地。他们所让的,非芝麻粒大的小差,而是带有神性特质,代表荣华富贵的君位。从相互推让到共同让位,让出了谦逊,让出了清高,让出了安平,这种淡漠权利的高光气节和宏大气魄,古往今来无人能比!
小夫谨厉害,不讲义与仁。
读书疑夷齐,古岂有此人?
王安石《寓言》其六
伯夷叔齐自幼勤勉好学,敬仰古圣先贤,而且学有所成,学得大道。为了让出君王位置,他们离开了孤竹国,到哪里去呢?叔齐说:“大哥,听说西伯姬昌以孝为道,赡养老人,天下为敬。我们去投奔他吧!”伯夷点头称好。
当兄弟二人到达目的地时,西伯已经去世了。他的儿子周武王用车载着父亲的灵牌,正向东进发,准备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急忙上前跪倒,拉住周武王的战马缰绳,诚恳谏言:“大王啊!你的父亲文王现在尸骨尚未安葬,就大动干戈举兵进攻打仗,这能说得上是孝顺吗?你是臣子,以下犯上而想杀害君王,是不仁不义之举,不要这么做了!”武王身边的护卫上来想杀死这苦苦哀求的兄弟二人,姜太公姜子牙把刀剑阻挡下来,对周武王说:“大王,这两个人是孤竹国君的儿子,他们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可见是重情重义的仁人志士,放了他们吧!”于是扶起了伯夷、叔齐。
从伯夷、叔齐简短的谏言来看,不外乎“忠孝仁义”四个字,虽然周武王没有听他们的话,终是一场徒劳,但这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且率性直言的行为,在耿介之士看来依然是“光高日月星辰”。
伯夷和叔齐早就知道商纣王荒淫无度,残害百姓,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所以二人隐居北海之滨,即现在的北戴河,想“以诗天下之清”,后来不远千里投奔贤德仁厚的周文王,说明他们与周武王在不满商纣王统治方面有共通之处。
但是他们在周武王如何处置商纣王的态度上截然不同。周武王因为商纣王囚禁父亲,致父亲凄惨而死,杀了哥哥,仇恨交加,主张用暴力推翻商纣王的统治,杀死那个暴君。伯夷叔齐认为应该“求仁政,行有道”,反对以暴治暴,认为杀一个人而得天下,不是圣人所为。周恩来总理曾评价说:“观其扣谏之辞,以暴治暴之歌,吾深服其卓识远见,而叹其独具只眼也。”二人倡导的“以仁易暴”思想,比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和印度的圣雅甘地提出的“非暴力抗争”理念要早3000多年,其要意芒芒万丈,闪烁着敬畏生命的人性光辉。
![](https://img.haomeiwen.com/i5186353/e1e82a68a2aeaa27.jpg)
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
岁晏薇已尽,饥来何所为?
坐饮白石水,手把青松杖。
击节独长歌,其声清悲戚。
白居易《读古史》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一曲凄凉悲壮的《采薇歌》把伯夷叔齐仁义礼信的清名定格在首阳山。
公元1046年,周武王平定殷商之乱,与商纣王大战于牧野,战得天昏地暗,血流飘杵,尸骨成堆。由于商纣王的暴孽行为,他手下的兵士早就想起义反抗,这次有了机会,在阵前临时倒戈,周武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天下都归顺了周朝。伯夷叔齐认为这种伤及士兵生命的做法太不仁道了,坚决反对,他们坚决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在卢龙县的首阳山靠采集薇蕨来填饱肚子。寒冷的冬天来了,首阳山上的薇菜枯萎,没有什么吃的,饥肠辘辘,可这兄弟二人还是不肯吃周朝的一粟一粒。待到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登上首阳山,采薇来就餐。残暴代残暴,不知错无边。神农虞夏死,我欲归附谁?可叹死期近,生命已哀哉!”
清代乾隆皇帝经过考证,认为“辽西”首阳山为伯夷叔齐真正的归隐之处。他以天子的胸怀提倡:天下,清风尽首阳,只要天下吹遍夷齐清风,哪里的山都叫首阳山。辽西首阳山横贯在卢龙县城南面,史称“阳山列屏”。首阳山的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至今在卢龙县发掘出土了众多商代青铜器。首阳山,这座并不巍峨的山峰,因伯夷叔齐二人采薇于此,冻饿至死而四海皆知,甚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绕不开的精神地标。二人死于守志,视死如归的气节,被后世“置以为像”,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坚守气节而献出宝贵的生命,重节义之风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有韩愈《伯夷颂》赞之: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空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