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中)

作者: 三角猫 | 来源:发表于2015-03-23 14:31 被阅读515次

一不小心写多了,又来不及整理。本来只有上下。现在只好上中下了。凑合看吧。

平原君

令平原君名留青史的,还是邯郸围城这档子事。魏无忌不惜铤而走险窃取兵符,驱使门人击杀大将也要去救的,正是当时赵胜率军死守的邯郸。

秦赵长平战后,秦国一路打到赵国都城邯郸,围城三年,百姓几乎易子而食。平原君一方面散尽家财,率军数千顽强抵抗,一方面分别向当时尚有实力对抗秦国的楚、魏求援。

赵胜是魏无忌的姐夫,一方面,唇亡齿寒,魏国救赵其实是非救不可,再加上这层裙带关系,无忌岂有不肝脑涂地之理。信陵君这边前面已经讲过,不再多说。楚国那边就很有意思。

楚国在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之后,一直都是糊里糊涂,并且后宫对朝政的干预也是乱七八糟。当时的楚国,国力尚存,又在不久前被白起打得找不着北,若不是春申君,考烈王恐怕是要老死在秦国。好不容易靠春申君说服秦王罢兵,签了合约,想着能安安稳稳躲在一边过日子,这会儿实在是不想参合山东的事儿。

最终促成联楚国抗秦的,是平原君门下一个门客。

毛遂自荐

平原君要从门下三千食客中选二十人同去楚国订立盟约。起初挺自负:“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於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门下足矣”。大概赵胜是处女,挑来挑去只挑到十九人,凑不足二十就没有办法出行。正愁得没有办法,一名门客自告奋勇要求加入,这个人就是毛遂。

赵胜认为,人但凡有点本事的,就像针尖放在布袋中一样,总会漏出头来扎手。毛遂在他家三年居然从未听过,就有些瞧不起。毛遂笑道,那是没试过,今天我就是来请求放进去看看,一试之下,必定脱颖而出

将信将疑的平原君想着好歹能凑个数,就带了毛遂上路。

到了楚国,平原君一早上殿与楚王议事,直到中午没有任何进展。毛遂拎着剑就闯到殿上,直逼楚王十步之内,先威胁楚王说你人再多,我在这么近的情况下要干掉你也是分分钟的事儿。吓得楚王只好战战兢兢地听他讲道理。

毛遂说,过去商汤,文王都是一点点地盘就能王霸天下,跟人多少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今天楚国雄兵百万,本就具备霸王的先天条件。结果被个小小的白起带几万人反复羞辱,你有脸见楚国先王吗?这个盟约表面上是为山东五国,其实楚国才是最大获益者。另外,我老大就在这里,你凭啥训斥我?

楚王听了毛遂老师的教诲,不明觉厉。就答应了盟约,毛遂趁热打铁,把那十九名食客也都召集上殿,与平原君,楚王等人一起于殿上歃血,这盟约就成了。之后,楚考烈王派春申君,率军救赵。平原君坚守三年,终于等来魏赵两国援军,解了邯郸之围。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於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於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从谏如流还是利令智昏

前面说到坚守邯郸,结盟解围,平原君着实给赵国立了大功。

可是,出来混总归要还的。平原君散尽家财,舍命护国,其实也算为自己还债。因为,搞得赵国在长平损失四十万大军,乃至围困邯郸险些亡国的,可以说正是他赵胜。

事情由韩国而起。前262年,白起伐韩,攻克野王,孤立了上党郡。韩王割城求和,派冯亭去接管上党执行割地事宜。

冯亭却另有打算,先忽悠了上党的官吏,然后跑去赵国,要把上党送给赵国,意图拉拢赵国一起抗秦。平阳君赵豹跟赵孝成王说,这是韩国的嫁祸之计。上党已是秦国囊中之物,我们接受的话,秦国必然要打我们。接受上党无异于引火上身。孝成王听了有些犹豫,就跑去问平原君。赵胜沉吟半响,说,十七座城啊,咱收了吧。

于是有了两年后的长平之战。

看平原君的故事,充满了各种矛盾之处。包括他的从谏如流,其实给人的感觉也是左右摇摆。一个人说这样,一个人说那样,听了后来者的话就立刻把前面人的劝谏忘得一干二净。信任公孙龙,因公孙龙之策拒受战功,却又因邹衍论道,把公孙龙晾一边去了。

不过可能也是能够正视自己能力有限,所以特别注重人才的发现和笼络。至于接受上党引火上身一事,是否当时对韩国见死不救就是好事呢?这也很难说,毕竟,秦国本来的打算就是把山东五国一个一个收拾掉的。

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馀万众,邯郸几亡。翩翩公子,天下奇器。笑姬从戮,义士增气。兵解李同,盟定毛遂。

孝成王十五年,平原君去世,算是善终。大约三十多年后,秦灭赵,平原君后嗣断绝。

相关文章

  • 战国四公子(中)

    一不小心写多了,又来不及整理。本来只有上下。现在只好上中下了。凑合看吧。 平原君 令平原君名留青史的,还是邯郸围城...

  • 孟尝君能赢得三千门客的青睐,三个门客回答,足以说明一切!

    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而闻名。而且在战国四公子中,公认为孟尝君为最贤,名气也最为卓著。 孟尝...

  • 战国四公子

    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国诸侯贵族为了对付秦国入侵,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增强...

  • 战国四公子

    春申君 楚 平原君 赵 孟尝君齐 信陵君 魏

  • 战国四公子

    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出现了四位君子,他们因门客云集而出名,又因为出身王公贵族,又叫“战国四公子”,分别是: 孟...

  • 战国四公子

    第一位 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战国四君子之首。是魏昭王的小儿子,他为人仁厚并礼贤下士,因为有他,其他国家十多年不敢...

  • 战国四公子

    ――读史有感 信陵君 燕赵多豪侠 当数信陵君 窃符救赵计 青史千古名 合纵连五国 败秦亦两胜 逐鹿诸候国 战国多风...

  •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平原君、魏公子、春申君 这四君子在自己国家是贵族,是皇帝本家。 这些人最重要的特点喜欢包养侠客...

  • 战国四公子

    孟尝君,生卒年不可考,齐公子,田婴子,名文,字孟,封于薛邑。任魏相,曾支持齐、燕、韩、赵、魏五国功秦,受到苏...

  • 战国四公子为何养士

    养士,这个行为在战国时期可谓是经常出现的,论当时养士的名声,还得说是战国四公子了。但是战国四公子为什么要养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战国四公子(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vt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