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启容撤离九江,保存实力,东山再起不好吗?此时,林启容麾下有17000兵马,不一定要死守城池,与湘军死磕,但他还是坚持留下来,最终全军覆没。
1853年8月,林启容跟韦俊、石祥祯西征,攻占九江。韦俊、石祥祯继续西征湖北,抵达武昌郊外,林启容则留下来防守九江。
林启容在九江一共5年,从未调到其他地方,他是杨秀清重点栽培的对象之一。
林启容能征惯战,攻防兼备,对士兵也很好,连城内的花旗兵(天地会)都愿意为他效力,个人魅力也是没得说。
1854年,曾国藩率湘军抵达九江、湖口,石达开督师迎战,取得大捷。此战,林启容、罗大纲立下赫赫战功,是石达开击败湘军的关键。
九江、湖口大捷之后,石达开返回南京,湘军悍将塔齐布继续围攻城池。林启容灵活应对,还经常搞夜袭,湘军日夜不得安宁,塔齐布急火攻心,吐血而亡。
1855年,林启容牵制赣北湘军,石达开得以纵横江西,夺取八府四十七县。曾国藩被包围在南昌,陷入绝境。
林启容、石达开配合作战,太平军在江西、湖北都取得很大战果。但是,天京事变爆发,太平天国诸侯王相互厮杀,破坏了这一大好局面。
天京事变,太平军无暇顾及西线战场,胡林翼、李续宾军团再次反扑。韦俊等不到救援,便放弃武昌,转战皖南,湘军主力再次包围九江。
胡林翼、李续宾所部湘军战斗力强悍,且拥有水师优势,他们采取“围点打援”战术,与太平军拼消耗,打持久战,林启容吃不消。
1857年5月,石达开外出单干,驻扎安庆,麾下兵马10万。此时,林启容想到了翼王,两次血书求援,希望石达开能救援九江。
石达开不理会,他恼火林启容不跟着自己单干,便坐视不管。
城外没有援兵,太平军本身又缺乏水师,林启容无法打破“围点打援”,九江城内粮草、弹药断绝,到了吃野草的地步。
1858年,九江陷落,17000将士阵亡,林启容战死。李续宾痛恨林启容坚守九江要塞,让自己吃尽苦头,便下令肢解,看他胃里究竟有什么东西。
林启容坚守九江,誓死不降,被誉为太平天国的“张巡”,却得不偿失。九江守不住,林启容理应保存有生力量,率兵撤离城池,东山再起,这才是上策。
武昌、九江、湖口都是长江中游重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韦俊可以放弃武昌,率兵征战皖南、江西,开拓新基地;黄文金也放弃湖口,追随韦俊。那么,为何林启容就不愿意撤离呢?
明知九江守不住,还要死磕湘军,这并不是明智之举。林启容这么做,应该是报答陈玉成的恩情,他需要坚守城池,为安庆布防赢得时间。
林启容本人讲义气,他困守九江期间,只有陈玉成愿意救他。此时,陈玉成没多少兵马,还要招募新兵西征湖北,却能派兵增援小池口,协助林启容。
陈玉成虽说没能救九江,但他为人仗义,愿意为兄弟出力,即便自己也困难。安庆,陈玉成的基地,也是屏障京师的门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对林启容而言,撤离九江,保存实力,这是上策。对太平天国而言,用九江拖住湘军主力,才能为安庆布防争取时间。林启容大局观强,宁可自己陷入绝境,也要坚守到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