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自己如何思考》对框架的理解感悟(一)
前两天针对最强大脑黑幕的事,写了一点自己对独立思考的理解。但是发现,其实思考的并不深入。这两天开始阅读《教会自己如何思考》这本书,对于如何思考这件事将有个深入的了解和实践。
![](https://img.haomeiwen.com/i3610722/416f4f2c482feac0.jpg)
这本书的作者爱德华德博诺,实在是牛逼大发了,他发明了水平思考的概念,写了80多本书,其中最著名的要属《六顶思考帽》。他发明了许多思维工具,在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拿到这本书,我就带着一种虔诚的心,对待每一句话,每一个字。
有人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如何思考”这件事,有那么难吗?还用学习吗?谁不会在脑子里想事啊?这不是天生的吗?
读完这本书,你还别说,思考这个事,还真不是天生就行的。
为什么不是天生的?思考需要哪些技巧?什么办法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
可以说,这本书全部都教了我们,非常通俗易懂的一本书。
这篇文章,我针对的是思考的框架而写的。这本书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五步思考法”。
思考“原料”是什么?
开始说步骤之前,要先说一点我们都非常容易忽视的事情。
网上出现了一条“给老人让座反被打”这样的新闻。
来,闭上眼睛想想,你什么感觉?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如果是你是旁观者,你要怎么做?
想完了以后,我们一起来看看……
想想我们自己在平常的思考中,都是怎么做的?我们会针对一件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会给出自己的判断,我们会引用某个大咖的话,来作为证据。我们会找到一些其他事实来支撑。
例如,给老人让座反被打,这个事太让人愤慨了。谁谁谁说过,****。我认为遇到这样的事就该阻止。你看前一阵某某地方出了个事,其他人都在旁观,现在的人啊!哎……
但是咱们有没有想过,大咖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这句话来自于哪里?我们找到的这些事实,真的是事实吗?这些事实的发生根源是什么?我们的判断与过去的经验相关,这些经验是怎么产生的,靠谱吗?这就是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思考的“原料”。
那思考的原料是什么?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感知。
感知的百度百科是这么解释的:
感知:
1 感觉和知觉
2 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整个表面特性的直接反映
3 感觉与认识
我们在思考过程中,过于相信逻辑,相信加工过程,而忘记了感知。
“思维的大部分错误根本不是逻辑错误,而是感知错误。我们只看到了某个情况的一部分。或者说我们只是以某种特定的方式看待某个情况。”作者在书中提到。
想想我们的日常生活,这种错误随处可见。
和老公闹矛盾,我们看到了他的不在乎,看到他发脾气。我们就可能认定,他不爱我了,这日子没法过了。这就是我们感知出了问题,我们只关注了其中一个方面,而忘了思考感知另一方面。
和孩子、父母、同事的相处,我们都容易出现感知错误的时刻。
可以说,感知出错,可以出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互联网的世界,我们也很容易就认同某一个观点。殊不知,这些观点只是和我们某个过去的经验和感知契合,才让我们仓促的下了判断。
这也就是作者强调的,思考出了问题,不要从加工过程找毛病,首先看看是不是思考的原材料感知出了错。
基于此,作者提出了“五步思考法”,针对思考的实际操作提供了正式的框架。这5个阶段,把我们大脑中的思考,变成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步骤,只要是想学习思考的人,想提高自己思考能力的人,都可以用来实践。
“五步思考法”什么样?
那到底有哪5步呢?
第一步TO,表示我们在思考之初要确立清晰明确的思考目标或者焦点
第二步LO,针对思考目标,搜集可用的信息和我们需要的信息。
第三步PO,可能性阶段,创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和备选方案
第四步SO,缩小选择范围,做出总结和决定
第五步GO,行动步骤。
如果把每个步骤变成问题,是这样的——
TO:我们要去哪里?我们最终想得到什么?
LO:当时情境什么样?我们知道什么?
PO:我们怎么做?解决方案是什么?
SO:有哪些选择,结果是什么?
GO:针对当前情况采取什么行动?接下来做什么?
这5个阶段,作者画了一张“盒子图”,如下图所示
![](https://img.haomeiwen.com/i3610722/595e795527fb2b2f.jpg)
顶端的两个盒子TO和LO,是输入端,输入目标和各种素材。底部的两个盒子SO和GO是输出端,确定最终选择和行动。中间的PO盒子是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的桥梁,也就是创建更多的可能性和解决方案。
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思考这个事有这么复杂吗?是个人都会思考。
那可不一定。
你们有没有发现,看到同样的事情,同样的问题,同样的资源,不同的人来思考解决使用,结果总是大相径庭。我们会发出“为什么人家就会想到啊,我怎么就没想到!”
这就是我们思考出现了问题。而问题的根本就事思考方法和工具用错了。
所以这本书,给出了“五步思考法”的工具,帮助我们。
“五步思考法”如何用?
在《从零开始学写作》这本书中,弘丹老师的“写作六步法”就有所运用。例如:
第一步的选题和第二步的立意,针对的就是TO这个阶段,找到写作的目标。
第三步的搜集和选择素材,以及第四步的组织框架,针对的就是LO阶段,PO阶段和SO阶段,搜集可用的信息和我们需要的信息,找到适合的写作方案,并确定我们最终需要的素材,并行成架构。
第五步写初稿和第六步和修改,就是针对的GO阶段,行动起来,开始写。
那有了框架,每一步要怎么去思考?如何在TO阶段确定目标?如何在LO阶段搜集信息?PO阶段中,如何跳出固定思维想到更多不一样的想法呢?到了SO阶段又该如何选择?
明天继续更新。
越努力,越幸运。
这是王小七童鞋,2019年日更第4篇。
![](https://img.haomeiwen.com/i3610722/e7108a15bb72718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