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有毒!多么令人心惊的词。然而,人们却喜欢把最心爱的物品当成自己的毒药,用情至深的人喜欢把爱情比喻为“见血封喉”的毒药,被情所困的人会唱出“香水有毒”,谈论深爱与痛恨,人们常说:“人之砒霜,我之蜜糖”。
大家还可以在各种悬疑、武侠小说里常会见到用毒的情节,以金庸的小说为例,几乎每一部小说里都有用毒高手,比如《射雕》三部曲中的“西毒”欧阳锋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人类的江湖险恶,毒物无所不在。
相比人类险恶,大自然却光明正大地赋予某类生物独特的天赋——带毒,这将是人类脑海里最深刻的记忆之一。尽管历经百万年的演化,人类走出丛林,走入城市,成为世界之主,然而对自然界的有毒生物依然保留着天生的恐惧,以及无法抗拒的好奇。
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克丽丝蒂·威尔科克斯博士怀着对自然界有毒生物浓厚的兴趣,走遍世界各地,与形形色色的有毒动物情迷接触,甚至以身试毒,为我们探访自然界的奥秘,最终她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收录进了这本《有毒》之中,将身怀绝技的毒物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抚慰好奇心的同时,也为我们揭开了生物毒素的秘密。
2. 精华导读
2.1 小心有毒!
生物的毒性如何衡量?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在测量被蜜蜂和蝎子蛰那个更痛。科学度量毒素的致命程度,需要一个科学术语——“中间致命剂量”(Median Lethal Dosage,记作:LD50):指某一种毒质杀死半数受试动物的计量,单位是毫克(毒质)/千克(体重)。LD50越低,毒性越强,让我们所谈之色变的眼镜王蛇的LD50=0.025mg/千克,也就是说想要杀死一个70公斤的成年男性,只需要不到2mg的蛇毒。然而着且不是最毒的,说,肉毒杆菌毒素的LD50=1ng/Kg,60ng就可以杀死一个人,一把这种毒素可以消灭全人类。
费老的霸气是有道理的毒性如何发作?
总得来讲,生物所带的毒素按作用机理来分,主要包括免疫系统毒素,血液系统毒素和神经系统毒素等3类。
免疫系统毒素是针对免疫系统的,有些生物的身体带有某种特定细菌,入侵受体的免疫系统,比如科莫多巨蜥;有的生物的毒素可以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过敏反应,比如说蜜蜂的毒素。
血液系统毒素针对血液系统的,有些生物会向受体注射抗凝血毒素,比如蚊子,水蛭还有之前提到过的科莫多巨蜥;有些则会释放促进凝血功能的毒素进而导致中风,比如说刺客毛毛虫;另外一些生物,比如书中提到的粗鳞矛头蝮,则通过可以切割毛细血管的金属蛋白酶毒素,破坏受体的毛细血管系统,导致血流不止,并配合磷脂酶等加剧出血,最终导致供血不足或心血管崩溃。
神经系统毒素自然是针对神经系统的毒素,动物的神经系统是通过钙,纳等金属元素的离子来传递信号的。所以部分有毒生物就“研发”出了攻击钠离子通道的毒素,比如说河豚的毒素就是一种钠离子通道抑制剂,会很快导致中毒者瘫痪,呼吸和心跳停止。当然,神经类毒素还有钙离子通道抑制剂,比如眼镜蛇毒。
2.2 为什么生物要带毒?
科学研究表明,有毒生物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来维持其毒性,还要通过不断进化来增强或变换毒素,来对抵消用毒对象的抗毒性。所以,毒素的保有和使用,对于有毒生物来说是珍贵的。自然界很多例子可以显示:它们轻易不使用,以避免大量消耗能量来补充新的毒素。
那么生物为什么要费劲心思身怀剧毒呢?为了繁衍。如果说有毒生物的生存就是为了繁衍的话,那么带毒的真正,也是唯一的目的就是:繁衍。
从保全个体生存的角度上看:有毒生物是为了防御和猎食才让自己进化出毒性的。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目的。研究人员在深入研究鸭嘴兽的用毒动机时,发现它的毒素仅用作与交配权争夺中,而并非自卫或者觅食。此外,蜜蜂类带毒者,它们会出于保护种群的安全而使用它们的毒刺,但是它们自身却性命难保,类似这种用个体牺牲来让猎食者记住它们种群不好惹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类似于雄孔雀进化出笨重的长尾,其实并不是为了个体生存;青蛙发出响亮的蛙鸣也不是为了保全自己。因为,相比个体的生存,繁衍永远是第一位的。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2.3 有毒生物与人类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哪怕只是瞥见蛇,蜘蛛,蜈蚣或者胡蜂之类的生物,总会下意识地躲开,甚至仅仅谈到这些毒物都会令人寒颤。相比它们带给我们的恐惧,有毒生物对人类演化和生存的益处更多。
这些益处可以总结为2个主要方面:
1 ) 促使人类智力演化。
以蛇为例,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琳内·依斯贝尔(Lynne Isbell)教授的研究发现,蛇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大脑进化——尤其是对视觉信息处理能力的进化。
为了敏锐地发现蛇的存在,人类不惜消耗大量的能量来发展出发达的视神经系统,同时为了快速分析蛇的动向,人类还不得不拥有一个算力了得的大脑,要知道,为了这颗硕大的头颅,人类不惜习惯性“早产”,并被人把屎把尿两三年——这都是被蛇逼得。
2)为人类提供生物化学研究的宝库。
自然界的神奇毒素,为人类研究毒理和药理提供了丰富的样本和对象,是在未来研发对抗衰老,甚至攻克癌症的药物的重要参考。
这样的成功探索比比皆是。我们之前提到的肉毒杆菌毒素可以列为极毒,但是在额头上极微量(0.1ng)注射该毒素,可以抚平皱纹;在芋螺科毒素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醋酸齐考诺肽,最终它被开发为特效麻醉剂——“辛抗宁”;对胡蜂毒素的研究,为找到一种不会成瘾的强效镇痛药提供可能。
人们可能只是揭开自然生化大师们秘密的冰山一角,随着对毒素的深入研究,科学家相信,我们有朝一日会在天然的毒素宝库中找到对抗衰老,治愈癌症的神奇解药。
3. 结语
克丽丝蒂·威尔科克斯的《有毒》是一本生动而温暖的有毒生物百科,作者将可怕的有毒生物和研究人员的故事娓娓道来。翻开这本书,我们可以跟随作者的亲身体验和发现,去领略神奇有毒生物的世界。同时,勇敢的科研人员从天生恐惧中挣脱出来,以身试毒,从科学实验到毒理分析,为我们揭示了毒素的原理,也为人类的医/药学领域打开了自然毒素宝库的大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