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的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就愈大。
——托尔斯泰
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始终是他们出生以前和降生以后的周围环境的产物。
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
就所有的生物而言,即使最强烈的内在本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而造成的。
世界上有成就的人都是能放开眼光找他们所需要的境遇的人,要是找不着,就自己创造。
1.英国的作家和诗人沙士比亚,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人,但又有几个人真正知道沙翁成名前的学习环境呢?沙士比亚原来只不过是替人看管马匹的,剧院中的打杂工而已,但他不因身处逆境而怨天尤人,而是一有空闲便从剧院的门缝和小孔里偷看戏台上的演出,他凭着这种执着的“偷学”精神,终于使自己闻名于世。
2.司马迁,西汉著名大史学家。意外横祸,使他身受“腐刑”,但他并没有被逆境击倒。出狱后,以惊人的毅力,忍受残体的折磨,终于完成了名垂千古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世称之“中国历史之父”。
3.道尔顿是英国杰出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出身贫寒,生活条件恶劣,但他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15岁时便离开家乡自谋生路,在给一个学校校长当助理12年里,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写下了“午夜方眠,黎明即起”的座右铭激励自己。经过艰苦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知识,28岁时发现了气体分压定律,创立了倍比定律和“道尔顿原子学说”,提出了原子量表。他的杰出贡献,被恩格斯的高度赞扬为“近代化学之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