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老子》之 三十九
【原文】
昔 之 得 一 者 :天 得 一 以 清 ﹔地 得 一 以 宁 ﹔神 得 一 以 灵 ﹔谷 得 一 以 盈﹔万 物 得 一 以 生 ;侯 王 得 一 以 为 天 下 贞 。其 致 之 也 , 谓 天 无 以 清 , 将 恐 裂 ﹔地 无 以 宁 , 将 恐 废 ﹔神 无 以 灵 , 将 恐 歇 ﹔谷 无 以 盈 , 将 恐 竭 ﹔万 物 无 以 生 , 将 恐 灭 ﹔侯 王 无 以 贞 , 将 恐 蹶 。故 贵 以 贱 为 本 , 高 以 下 为 基 。是 以 侯 王 自 称 孤 、 寡 、 不 谷 。此 非 以 贱 为 本 邪 。 非 乎 。 故 致 誉 无 誉 。是 故 不 欲 琭 琭 如 玉 , 珞 珞 如 石 。
【大意解读】
昔 之 得 一 者 :天 得 一 以 清 ﹔地 得 一 以 宁 ﹔神 得 一 以 灵 ﹔谷 得 一 以 盈 ;万 物 得 一 以 生 ;侯 王 得 一 以 为 天 下 贞 。
过去那些得道的情形是:天因此而清明;地因此而安宁;神因此有灵气;谷因此而充实;万物因此而生生不息;侯王因此成为天下正直的楷模。
其 致 之 也 谓 ,天 无 以 清 , 将 恐 裂 ﹔地 无 以 宁 , 将 恐 废 ﹔神 无 以 灵 , 将 恐 歇 ﹔谷 无 以 盈 , 将 恐 竭 ﹔万 物 无 以 生 , 将 恐 灭 ﹔侯 王 无 以 贞 , 将 恐 蹶 。
归根结底,也可以这样说 ,天如果没有使它清明的道,恐怕就会崩裂;地如果没有使它安宁的道,恐怕就会荒废;神如果没有使它灵动的道,恐怕就会消失;谷如果没有使它充实的道,恐怕就会枯竭;万物如果没有使它生生不息的道,恐怕就会灭绝;侯王如果没有使它行正的道,恐怕就会垮台。
故 贵 以 贱 为 本 , 高 以 下 为 基 。
是 以 侯 王 自 称 孤 、 寡 、 不 谷 。
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自称为孤、寡人、不谷(心胸狭窄的意思)。
此 非 以 贱 为 本 邪 。 非 乎 。 故 致 誉 无 誉 。
这不正是以贱为本的佐证吗?难道不是吗?所以说,最高的荣誉其实不用赞誉。(当然也不用称孤道寡去掩饰。意思是说,只要在二元世界里,就需要以贱为本这些有为做法 。)
是 故 不 欲 琭 琭 如 玉,珞 珞 如 石 。
因此,不要存在非得像美玉或顽石那样的欲望想法才好。
【读后略议】
这个“一”应该就是道,但又与道有所区别,道向本体偏重,一则向作用偏重。
天、地、天、地、神、谷、万物都不能离开道,人当然也不可离开。
然而,在前一章说的那个起心动念处,就是“前识”的作用,则会使人产生欲望,使人心离开一,进入二元世界。
其实人本身就是一个小天地,天、地、神、谷、万物、侯王句,分别代表哪些部位,哪些觉受,哪些变化,深入道中,自有体会。
这一章给我的启发是,为道者切忌多欲浮躁,与其在二元里弃高贵守低贱,倒不如把欲望降下来,让心回到“一”,既不用刻意求美玉,也不必刻意做顽石。美玉自有美玉的妙,顽石自有顽石的好,不必去动那么多心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