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哲思简友广场
【078】自学的三个阶段(二)

【078】自学的三个阶段(二)

作者: 傅言121 | 来源:发表于2020-02-12 20:50 被阅读0次

    文| 傅 言

    自学的第二个阶段是理性认识阶段。在理性认识阶段,自学者通过对直接经验进行思考和整理,抓住知识的本质和各部分间的内部联系,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一阶段是学习效率的分野。为什么同样学习,有的人上手很快,有的人却推一步动一下?区别就在于从实践经验中归纳出了多少概念和规律。知识浩如烟海,想要穷尽每一个实践是不可能的,书永远读不完,题永远做不完,事永远干不完。在有限的人生里去认识无限的世界,只能通过找到世界的客观规律,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解。

    理性认识阶段需要完成三件事。

    第一,建体系。

    建体系就是通盘梳理知识的各个局部,归纳出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系就是框架,一门学科大体分为哪些分支,各分支下有哪些大的概念,大的概念之下有哪些小的原理,小的原理之下有哪些具体的案例。一层层剥丝抽茧,直到梳理出学科的来龙去脉。建好了体系,就能做到主次分明,有的放矢。没有建好体系,脑子里塞满了零散的知识点,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用起来也不知道去哪里找。

    为什么大家很喜欢听老师讲课,觉得老师一讲就豁然开朗?因为老师建好了体系,他把他梳理的体系讲给你听,你只需要照着葫芦画瓢,自然觉得通透无比。可是你不可能依赖别人给你建体系,你不愿花费脑力去建体系,就会丧失在知识世界里独立行走的能力。

    建体系可以用书本目录打基础,抓住主要的部分,然后你就要自己思考这个部分和那个部分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并列的可能,还是递进的深入,还是正反的对比?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谋篇布局,为什么把这个排在前、那个排在后,这一部分可以省略吗,那个部分还有什么要补充吗?这个部分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那个部分是否解决了前面的问题?就是这样提问回答,一次次开动脑筋,就能把零散的、纷繁的知识点分门别类地归置到体系中去。

    第二,找规律。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异同和联系,找规律是按照收集、分拣、应对、检查的流程去处理问题。收集问题,然后合并同类项,把不同的问题分门别类,针对每一类问题启动早已编制好的应对方案,检查问题是否解决,如果没解决是因为有哪些特殊因素没考虑,给应对方案加补丁,新增特殊因素的处理,如果是因为错误分类,则可以返回分类这一步骤重新处理。可以看出找规律的核心在于编制应对方案,而应对方案就是从积累的直接经验中提取出来。

    找规律的具体方法有表格法、清单法、问题法、导图法。找规律的步骤就是,不断地转换视角和找异同点。

    比如说地基处理问题,分别有哪些处理方法,处理方法都有哪些条件,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处理哪些地基。比如说excel问题,具体有哪些函数,什么样的函数可以使用通配符,哪些不可以,多条件的求和可以用哪些方法,if和ifs函数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横向去对比,纵向去对比,相同的比,不同的比,限定条件比结果,限定结果比条件,找规律就是探索变化之中不变的东西。

    第三步,定流程。

    定流程其实就是自我复制的过程。事先完成一部分的思考过程,以简化思考流程,把问答题变成填空题,事情一拿过来就知道怎么处理。有的人快,有的人慢,有时并不完全是思考速度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快的人提前完成了部分思考。

    比如说写作文,有些人平时写了很多例文,提前总结了议论文该怎么写,抒情文该怎么写,叙事文该怎么写,励志题材有什么案例,惜时题材有什么案例,教育题材有什么案例,开头、结尾、标题有什么思路,怎么破题,怎么谋篇布局,怎么画龙点睛,所以题目一拿来只要按他归纳出来的流程去分步执行。而没有定好流程的人,就只能在考场上抓瞎,这么多复杂的思考过程全部要在现场完成,时间自然就更为捉襟见肘。

    比如准备考试,有些人根据以前的备考经验总结了复习流程,怎么找教程,怎么制定学习计划,听课怎么做笔记,怎么做题,怎么总结错题,怎么查漏补缺,怎么模考,怎么调整心态,所以一旦决定考试,他脑海里就有了大致的复习计划框架、大概进度怎么安排、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克服方法,他只需要按部就班地执行计划。而没有定好流程的人,每一次复习都像是新的挑战,不会站在过去的肩膀上进行自我复制。

    理性认识阶段,自学要达到的目的是找到知识的联系和规律,实现方法迁移和自我复制。

    -The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78】自学的三个阶段(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nu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