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斯德哥尔消息,2018年诺贝尔奖中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日本医生兼医学家本庶佑获得,至此,日本自2001年制定雄心勃勃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以来,已有18人获此大奖,仅次于美国。那为何在激烈的诺贝尔奖争夺战中日本能够遥遥领先呢?基于资料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如下几点:
第一,在日本,民众对知识和教育的重视无以复加,科技人员备受尊崇。政府往往会把为教育及科技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的头像印在钞票上,以扩大影响力。像生物学家野口英世、文学家樋口一叶以及教育家福泽谕吉等。相反,将军、天皇却“名落深山”。这样做的目的恰如一位日本人士所言,普通民众能够每天与这些巨人见面,长此以往,心灵必然受到洗礼,思想将受到强烈激荡。第二,国家对教育科研的投入非常之大,并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以便其能够安居乐业。在2015年前的10年里,年均科研经费为GDP的3%,在发达国家中名列榜首。2016年,美国的科研经费为4650亿美元,是GDP的2.8%,即便如此高的投入也不及日本,可见日本的重视程度了。反映在科研院所上,不少大学都是研究型高校,教授治学严谨,科研气氛热烈,诚实守信可嘉,学术不端鲜有。当年“50年30人诺奖计划”实施时间还不到1/3,就有1/3目标完成,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目前,日本初等教育入学率为百分百,中等教育入学率也近乎百分百,为99.5%,在全球堪称一流。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初期,日本的六年制义务教育就已接近100%,后来在四十年代末期又把六年制义务教育顺延至九年。可见扎实的基础教育对科技实力的重要性。第三,在日本,教育理念更注重孩子的好奇心的培养以及创造精神的激发,全民读书蔚然成风。第四,民族个性使得国民具有坚守不放弃的特质。从以上看来,由于拥有国家支持、科研氛围、国民素质以及民族个性等综合因素,日本科技水平能够独占鳌头也就不足为奇了。
比起日本,因国情不同,制度有别,人口基数大,地域范围广,以及底子薄,起步晚,民族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等诸多原因,使得“本土诺贝尔奖计划”难以出台。再说,我国在科技研发方面的奖项也不少,像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以及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知名度都很大,国际声誉与日俱增,能获此殊荣者也算是了不起人物,其荣誉感不亚于获得诺贝尔奖,我们又何必斤斤计较于国外的奖项呢?此外,中国是大国,具有数千年的文明史,我们可以向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却不必将国外的巨奖作为追求的对象,能获奖很好,得不到,也不必为之沮丧,萎靡不振,只要心中有日月,朗朗乾坤就在不远的将来。等到若干年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功实现,则外国人必将以获得中国的科技大奖为荣耀,届时,诺贝尔奖又算得了什么呢?
基于上述探讨,中国没有像日本那样颁布所谓的“本土诺贝尔奖计划”也就在情理之中,两国的情况不同,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切不可盲目效仿,殊不知,“东施效颦”有时候并不见得好在哪里,如果做好自己,照样光彩夺目,耀眼千里,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