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篇 魏绛

作者: 简东骑行 | 来源:发表于2019-03-02 07:59 被阅读32次

【读史日历】(第122篇 魏绛)

前570年,大会诸侯,晋悼公借此夸耀他的地位和实力,而他的弟弟杨干却扰乱随从仪卫军队的行列。魏绛为忠于晋国,冒死戮杨干之仆。此举震动当时,魏绛名声远扬。事后晋侯非常恼怒,认为魏绛戳辱杨干,就是污辱自己,破坏自己的声望,故一定要杀魏绛。

    魏绛上书说"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杨干之事,说明军纪松弛,自己身为司马,应负责任。尤其在诸侯会盟这样的重要场合,如不执行军法,后果将不堪设想。对杨干之仆行刑,确实是迫不得已。自己一向未能尽职尽责,愿以一死谢过。

    晋悼公阅书后大受感动,匆忙间赤足出外,向魏绛道歉。后又专门设宴与魏绛欢叙,并擢升其为新军将佐,予以重任。

魏绛在晋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是他提出并实施的和戎之策。晋悼公4年(前569年),魏绛向悼公提出一项重大主张,即和戎。

与晋国相邻的北方少数民族,时常与晋发生战争,数为边患。以前从无和戎之说,只是讨伐,故很难理解和戎的积极意义。当时悼公即说:"戎狄无亲而贪,不如伐之。"

魏绛恳切地向他陈述了和戎的五利,

第一,可以利用游牧民族轻视土地,重视财货的习俗,发展对戎狄的贸易;

第二,没有战争,人民安居乐业,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第三,戎狄事晋,四邻振动,诸侯争霸中有威摄作用;

第四,维持和平局面,军队得到休息,军备物资不须消耗,可以保存晋国的实力;

第五,借鉴历史的经验,只有采用以德服人的办法,才能保持长久的安宁和睦局面。经过他详细地解释和戎的益处,终于说服了晋悼公,悼公使魏绛和戎。

魏绛从国家大局出发,冲破传统偏见的束缚,积极主张和戎,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汉族争取团结少数民族的先例。

第122篇 魏绛

相关文章

  • 第122篇 魏绛

    【读史日历】(第122篇 魏绛) 前570年,大会诸侯,晋悼公借此夸耀他的地位和实力,而他的弟弟杨干却扰乱随从仪卫...

  • 读史简论四十四(魏世家)

    读史简论四十四(魏世家) 晋悼公时,悼公弟杨干乱行,魏绛僇辱之,使公之弟,知所惧焉。悼公卒任魏绛政。 魏绛...

  • 涩梦读《龙文鞭影》|魏绛和戎

    魏绛和戎,典出《左传·襄公四年》。 魏绛,即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国卿。他最大的贡献就是促成了晋国与戎族的议和,开创了...

  • 《国语》之一百六十二

    悼公使魏绛佐新军 悼公使张老为卿,辞曰:“臣不如魏绛。夫绛之智能治大官,其仁可以利公室不忘,其勇不疚于刑,其学不废...

  • 魏绛戮仆

    公元前570年,一代英主晋悼公召集诸侯国在鸡泽(今河北邯郸以东)会盟,期间发生了一件让晋悼公恼怒不已的事。 原来,...

  • 魏绛和戎

    《左传 襄公四年》 [原文] 无终子嘉父使孟乐如晋,因魏庄子纳虎豹之皮,以请和诸戎。晋侯曰:“戎狄无亲而贪,不如伐...

  • 《国语》之一百六十

    魏绛谏悼公伐诸戎 五年,无终子嘉父使孟乐因魏庄子纳虎豹之皮以和诸戎。公曰:“戎、狄无亲而好得,不若伐之。”魏绛曰:...

  • 梁惠王的野望(二)魏族的第一个正卿

    1 终于,魏绛离世后,儿子魏舒成为下军将,然后一步一步从下军到上军再到中军,用了接近四十年熬成执政正卿。 这是魏族...

  •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唐代〕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

  • 诗了个唐·从了个军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122篇 魏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gs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