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目中无人》 作者:黄启团
解读:Grace-Liu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很努力了,却得不到命运的青睐?
常常我们做事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什么下属却这么怕我?
有时我们慷慨解囊,朋友却离我越来越远。
明明我们事事操心,为什么和家人的关系却变得糟糕了?
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我们一生都在跟人打交道,却很少会花精力去学习一些跟人有关的专业知识。我们到底该如何正确地与人相处,才能收获幸福人生呢?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只因目中无人》这本书,就给出了准确的答案:
了解自己、看见他人,拥有幸福人生。
这本书的作者黄启团,专注于应用心理学领域19年,行业内人称“团长”。一位集导师与投资人于一身的心理学专家,将心理学理论成功运用于企业管理、经营、婚姻、家庭、亲子教育等领域。
这本书,从了解自己,到看见他人,阐明了“凡事应目中有人”。在阅读完本书之后,你就会知道,如果处理问题,能够“先对人后对事”,就能改善人际关系。从而主宰自己的生活,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书中的三个重点内容,分别是:了解自己,方能为自己“立命”;在爱里,看见他人,看见是改变的开始;NLP人性说明书:读懂人,才有诸多可能。
一、了解自己,方能为自己“立命”。
观察一下身边的人,我们会发现毕业5年,10年后,人们的差距就慢慢拉开,有些人事业有成,有些人创业成功,但是大多数人都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平淡生活。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命运的差距呢?
是智商、情商、逆商、机遇,还是学校时的考试成绩?在千差万别的人生中,是否有一些可控的部分?
人生的层次不仅仅取决于我们外在的成就,更取决于我们内在的状态,只有由内而外富足的人生,才是高层次的人生。大多数人,由于成长中有种种缺陷,内心处于匮乏的状态。但只要你愿意做出改变,生命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情绪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品质。情绪本身没问题,也没有好坏之分,情绪带来的行为才有问题。不管它是积极向上的,还是略带负面的,从体察自己的情绪到“一致性表达”,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接纳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来向你传递信息的,收下它传递的信息,客观地处理这些信息,它便不会再干扰你。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对方的情绪,要心中有人。
一个能善待自己情绪的人,同样能够善待他人的情绪。如果你能够生活在这样的人身边,你是幸福的,因为你随时会被他们所温暖,你能感觉到被充分接纳,当你被接纳时,你会充满力量。这样的人正是我们后面的章节里要说的“发光体”。
其次,“思维方式”是有正负之分的。实际上,如果我们每天都想好的事情,就能大大改进“思维方式”,就会让自己的命运向好的方向转变。
心理学家艾利斯的ABC理论指出:不同的人对于不同事件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并非事件本身引起了这种反应,而是人对这个事件的不同看法导致了不同的反应。
这就是决定我们命运的模式,所以发生同一件事,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应对模式,从而走出不同的人生道路。幸运的是我们有选择的权利,对于采取什么样的B,选择权在于我们自己。
在一定程度上,人的维度和格局也会起到不小的作用。从层次上划分,人可以分为:奴、徒、工、匠、师、家、圣。在“匠”以前的几个层次,焦点都在“事”上,从“师”开始,不光关注“事”,还要关注“人”。
成大事者的特点,即多维度思考。考虑问题能够同时从“时间线”“位置感知”和“理解层次”三维角度出发。“理解层次”,即环境、行为、能力、信念、身份、灵性。提升人生的维度——打破固化的习惯框架,善于从对方角度、抽离自身看问题,以时间为节点,从不同层面理解事物。
爱因斯坦曾说,人类的困境源于人们往往在制造问题的层面问题。“理解层次”可以让我们从不同层面理解事物,看待世界的维度不同,你的认知和自由度就不同,每多一个维度,就能看到无穷多倍的美。生命的自由来自于意识维度的提升。
安冈先生撰写《命运和立命》一书,在书中,他阐述了以下思想“命运是存在的。但是,命运绝不是宿命。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也就是说,人的命是注定的,我们无法选择出生,也无法选择父母,但运却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只要我们了解了自己,改进我们的“思维方式”,就会让自己的命运向好的方向转变。
二、在爱里,看见他人,看见是改变的开始。
没有一个人愿意被别人改变,除非他感觉到你是爱他的。因为你的爱会让他感到温暖,他感到温暖之后,就会愿意去重新看自己,他才会发生改变。风没有办法让人脱衣服,风吹得越大,人裹得越紧,只有太阳能够让人改变,因为太阳温暖,人自动就会把衣服脱掉。
从对事不对人到一致性表达。作者指出,与人相处,要先看到他人。而做到“目中有人”需要从以下三点提升:
第一点,做黑洞还是发光体,是一种选择。“黑洞”和“发光体”是书中的一组概念,顾名思义,黑洞是指负能量的人,大多数时候都在吸收别人的正能量,别人都不愿意和他相处;而发光体则是温暖的、光明的,别人愿意和他在一起,甚至成为他。
平时,我们可能不会检视,也没有觉察自己是“黑洞”还是“发光体”,一旦做了这种检视,我们马上就会发现自身的一些问题。随后,我们的改变可能就悄悄开始了。
不过,有时候,如果我们的自我过于强大,即使看到这样的概念也会倾向于为自己辩护,觉得自己采用的生存策略是不得已,是别人逼我“黑化”,都是环境的错。这种防御机制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只是程度不同,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人际关系,打开和接纳就是我们迈出的必然一步,也是成为“发光体”的应然选择。
第二点,从对事不对人到一致性表达。对事不对人,是我们从小听到大、自己也不止说过一次的道理。但这世上,真正陪伴我们左右的,不是非黑即白的事情本身,而是一个个有着自己需求、信念、感受的人。如果我们能穿过事情本身,看到背后的那个人,改变就可能发生。
合理运用情绪的力量——接纳、收下情绪带给我们的礼物,创造自己、他人、情境三者的一致性表达,让情绪流动起来。目中有人,才有路可走。心中有爱,才有事所为。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吸引力,不是才华,不是容颜和财富;而是你传递给对方的那份温暖、快乐和正能力。
第三点,情感银行与情感债务。中国人是讲人情的。杜月笙有句话,大意是说,做人要吃两碗面,一碗是情面,一碗是场面。因此,很多人是不愿意欠别人人情的,觉得负担太重,怕还不起。
因为人终究是社会性群居性动物,我们又不太可能完全不向人求助。因此,即使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向人求助,首先就要在别人的情感银行里存钱。种下树苗才能收货果实,这样我们在求助的时候,别人才有可能痛痛快快帮助我们。
当然,在追求这种平衡之上,我们还可以有更高的追求,因为善良本身就是一种选择,是应当如此的一种价值观。有回报只是结果之一,没有回报也无所谓,但是这样做我们是心安的,是平和的,是幸福的。
三、NLP人性说明书:读懂人,才有诸多可能。
我们购买手机、电脑、相机,都会自带说明书;可是生而为人,却从来没有一本说明书,告诉我们如何了解人,如何使用你的大脑,应对工作家庭中的各种难题。
你想,不懂开车,上路能安全吗;不懂人,人生能幸福能成功吗?
因此,作者指出:与人相处要弄明白“人性”说明书,不能“目中无人”。
首先,破解冰山下的行为密码——找到行为背后隐含的一个人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真正看见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
通过看到别人的冰山,你就能通过他的行为、情绪,一层层地深入他真实的内心,看到他内心的期待、渴望,如果能够满足他,你们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融洽。学会了这个工具,你的工作也会越来越顺利,家庭关系也会越来越和谐。当你能够看到一个人的内心时,你自己也会变得更加包容。
其次,工具和语言让人站到了食物链顶端,但是对于工具的过度使用却让人类迷失。因此,我们需要回归到对于人的重视上。在繁忙的日常事务中,学会把握“事”和“人”之间的平衡。如此,才能在时间上更加自由,经济上更加独立,才能收获幸福的生活。
那么,回到书名本身,目中无人首先是无他人。但他人是镜子,我们不照镜子,自然不知道自己的仪表仪容什么样,因此也看不见自己。不重视他人感受,别人会迅速地远离你,不重视自己感受,你会很痛苦,内耗会让你走向封闭或者抑郁,疾病会随之而来。
总结一下:
通过《只因目中无人》这本书,我们知道了,想要得到命运的青睐,除了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和信念。想要改善人际关系,需要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做到“目中有人”。
只有了解了自己,弄懂了人性,才能在“事”与“人”之间达到平衡。从而收获圆满、高层次的人生。
一个人有智商和情商不难,难的是同时还具有情怀。所以,看见事情背后的人,看见人的信念、身份、灵性,是我们改善人际关系的基础,同时也是真正爱自己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