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我们老家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故事书我们的领袖毛泽东有一句名言,红薯最好吃,我爱吃。
长大成人之后,我一直留心这方面的文字记载,但是很遗憾,无所掌握的资料没有任何关于这个故事的只言片语,看来这个故事纯粹是杜撰的。
不过实话说,我还真的是喜欢吃红薯。
吃红薯的季节,我总是想尽千方百计每顿都加一点。我无法从营养学角度或者说药理方面对于红薯做太多的诠释。但是我的人生阅历中有很厚实的红薯的记忆。
我的家乡在渭河平原南部的一个破碎的圆上,那里,严重缺水,降雨量极少,即使降一点雨都被沟沟壑壑,流走了很少留下来。
缺水也就是缺粮,在饥饿时代,红薯帮助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区别于,同期生长的玉米,谷子,高粱等秋作物,红薯是耐旱的,因而也是产量最高的。还有太多的水分又不好储存,所以,公社粮站是不收他的。
大概从农历11月开始到第二年,麦子上场的时候,很多人家都没有粮食可吃,一日三餐,只能用红薯。成了我们名副其实的半年口粮。
贫穷的百姓在红薯方面把他们的烹饪技术发挥到了极致,除了蒸红薯,烤红薯,鳌红薯人们还用红薯的叶子做菜,将红薯做成淀粉红薯粉条,红薯凉粉,红薯馒头,拔丝红薯甚至于春节时候的红烧肉也是在大块大块的红薯,会上面放几片五花肉,然后再锅里蒸肉的香气全渗透红瘦,里面味道醇美。
我们经常说乡情,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早年家乡生活食品的感情和留恋。红薯帮助我们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婴儿红薯也作为一种记忆,永远的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之中,红薯最好吃,我爱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