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几方面评价一款软件?
功能、性能效率、可靠性、安全性、兼容性和数据互联互通等方面。
“工业”的范畴:
工业是由采矿业、制造业、原材料和能源四大行业组成。在我国,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工业门类齐全,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
工业软件的分类:
国标GB/T 36475-2018《软件产品分类》将工业软件(F类)分为工业产品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业仿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产品数据管理(PDM)、其他工业软件9类;在2019年11月,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工信部发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中,将工业软件划分为产品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控制类软件、业务管理类软件。
近年来,我国工业软件的整体状况:
“管理软件强、工程软件弱,低端软件多、高端软件少”。
一是由于工业软件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不足,总体发展水平滞后于企业的应用需求,产品的成熟度、适用性、稳定性、兼容性不高,极大影响了制造企业用户对国内产品的接受度和发展信心;二是由于我国尚处于工业化阶段,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工业软件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工业技术的积累;三是由于我国工业软件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品体系化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尤其是因标准体系缺失、标准零散而导致数据格式不统一、接口不兼容等问题突出,因此亟需开展工业软件标准化工作。
建立标准体系的意义?
标准体系是指导标准化组织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指南,是编制标准制修订规划和计划的主要依据之一,是促进领域范围内的标准组成达到科学合理化的基础,标准体系建设已成为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抓手和工作支撑点,在发展工业软件的同时,建立、健全工业软件标准体系的工作尤为重要。
基础标准是指在某领域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术语、分类、框架和命名规则等。
通用标准是针对某一类标准化对象制定的共性标准,它可作为制定其他标准(产品标准、测试验证标准、系统集成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的依据。
知识来源: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ccsa.org.cn)《工业软件标准化体系构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