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喜悦
![](https://img.haomeiwen.com/i5170527/bc3f3c16c4597de6.jpeg)
现在,知道了吝啬是一个人的形态,但并不是这个人的本质。当知道这些的时候,许多限制性的解读都消失了。
有时候还会冒出来,但也会在那个冒出来的当下,意识到这样的解读,亦或是评判也是一种形态,而非事物的本质。
本质只有一个那就是“一”,没有好坏,对错,是非等二元的分别,所有这一切全部都是从那个本质延伸出来的细枝末节,包括一个人的吝啬。
当我们认出吝啬,自己的亦或是他人的,认出这样的行为表现的时候,只能说明,我们的意识落在了一个形态上而非本质上。我们能认出的这个形态会随着各种因缘的变化而变化。
或许是你的变化,你知道了这是一种生命的形态,而非事物的本质,也就不这么认真地看待这些发生,更不会有不善的评判或者计较了。
你看不到他人吝啬的行为,亦感受不到自己的吝啬,这是多么奇妙地改变呢。
至于他人如何认为,那是他人的事情,因为一个人的业力只允许他看到自己能看到的事情,只能定义他能定义的事情呢。
深陷吝啬,或者评判他人吝啬的人,计较这个发生的人,是受苦的。
他在那个当下没有办法不这样想事情,没有办法不这样说话,没有办法 不这样做事 。所以他定义了那个发生,标签了那个形态。
有的人谈论起来某个人很吝啬的时候,满脸的鄙夷,瞧不上,看不起。这并不能说明这个人是很慷慨的,他也意识不到自己这样,是一个延伸,是从他所谈论的发生延伸出来的存在。
谈论某个人吝啬,也并不能使自己开心起来,轻松自在起来,依然是一个萎缩的存在或者表现。这样的一个形态,和那个吝啬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形态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
而一个人自我觉得吝啬,不舍得给予,心疼自己的东西会失去,会变少,会没有,这是一种习性的反应,但这是形态,不是本质所在。本质是不变的,但既然是形态就会发生改变。
也就是说,这种思维所呈现出来的情绪和感受,会在某个思维转变的时刻发生改变,会在某个觉知下发生改变。定义自己或者定义他人都是狭隘的,这种狭隘使自己受苦。
吝啬和外在的物质多少丝毫没有关系,和心的能量状态有关系。
一个放松的自在的能量状态,是呈现不出吝啬的言语或者行为的。而能量萎缩,紧张的人,不安恐惧的人更容易呈现出这样的状态。
所以,吝啬的人,拼命想要赚很多钱,拥有很多物质,不断地掌控着这些物质,无法使自己吝啬的形态消失。
但放松自己可以,放松意味着要面对自己内心很深的恐惧——害怕没有的感觉。
这需要自己去面对,这一关谁都帮不了自己,甚至大量的物质财富都无法帮得了自己。
不断地放松,放松,就连吝啬,紧张,恐惧,所有体验到的感受全部放松,全部允许之后,会有奇迹发生。
是的,全部允许,允许自己内在的紧张和不安,那或许是经历了巨大创伤之后留下的后遗症;或许是父辈祖辈延续下来的模式,所有这些需要被我们看见,被我们允许。
人真正被允许的状态下是放松的,是自在的,是融入的,他内在没有强烈的分离感,也就是说没有你和我的分别。在这样的状态下,没有所谓的“吝啬”这个标签出现。
“吝啬”是分离时代的一个产物,是对立之下的一个产物。在这样的一个观念之下,才会有所谓的吝啬的人,慷慨的人出现。因为有对比才会有好坏对错的出现。
但对比,无法让我们认出事物的本质,无法让我们看到——这就是一个自然的形态。有对比存在的地方,分歧就会存在,评判就会存在。对比让我们失去了自在,让我们变得紧张不安。
但不管外在境况如何,一个生命形态,尤其是生而为人,是有这样的能力认出那个本质,解散这样的分化。
如果我们不想活得那么孤立,不想使自己被各种标签所定义,那么认识一体,认识我们生命的真正本质是绝对重要的。
这种认识,使我们从孤立中脱离出来,从碎片化的信息中脱离出来,从被定义被标签的禁锢中脱离出来。
于是,你认出了,那个被定义的,被贴上标签的只是生命的一个形态,而不是真实的——你的本质。
你开始放松下来,自在起来,你曾经认为不可改变的生命形态也悄然发生改变。
202202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