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读素书(3)|俊、豪、杰。

作者: 臆无说 | 来源:发表于2017-12-17 21:18 被阅读97次

【第二章 正道章】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这一章,把人分类了。优秀的人,正人。分三类:“俊”,“豪”,“杰”

人俊,要德足以怀远,此处的德,并非纯指个人的气质。

它真正的含义,是第一章里提出的德的概念,“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简单的说,能给啥,能让他人他物得到什么样的益处。这样才足以怀柔化远。尤其乱世,约法三章的刘邦就比急着烧阿房的项羽看着靠谱,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朱元璋就比心情不好乱杀俘虏的陈友谅看着舒服。

当然德不德信不信,也要拉长时间线,慢慢观察。

《素书》被称为兵书,谋略书,可能也因为它提出的这些概念对个人心地的要求太高太高。就是所谓的你是有目的装出来的德,还是真的德。

后来的官僚集团和君权互相制衡的共生关系,甚至把这个对心地的探测放大到了风声鹤唳的地步。

雍正是有名的刻薄皇帝,身后骂名滚滚来,其实和普通百姓之间距离还是遥远的。毕竟他天天工作狂,和大规模征歌选色当木匠作道士的明代前辈,不是一条道。

但对有能力写下记录的那些笔,他骨子里不信,看人看官特别会加入点个人感情成分进行分析,经常骂个狗血淋头,“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他错了吗?不评。清代的皇族们,相对在教育上,出了名的勤奋和博学,他知道得太多了。

朱元璋在元末的纷纷草莽旗帜里,当时还是一股比较清澈的泥石流。

在底层的挣扎里,他天生就领悟了“信足以一异”。一,使动用法,使分歧(异)团结在一起(一)。

龙凤二年1355年,朱元璋俘虏陈兆先军三万六千人,彼时他需要民心也需要军心,于是他选出精壮五百,说要给个特殊任务。五百条大汉忐忑一整天,不知是祸是福。到了晚上,他撤掉亲兵,脱去铠甲到帐篷里倒头睡到天亮,这五百人围在身边看着这个大写的“信”感激莫名。三万六千军心安定,很快成了他的主力。

可是,他们没有机会听见不幸者的哀嚎。转眼龙凤十二年,吴王朱元璋的亲笔信里,就责怪攻淮安节奏慢的徐达为什么不多杀俘。

次年徐达、常遇春俘虏张士诚部六万,又是一封吴王亲笔信,“若军中不堪任用之徒,就军中暗地去除了当,不必解来。”这一次至少去掉四万。

这个时候,大元气数已尽,朱元璋也站稳了脚跟。留着俘虏,变数既多还费粮食。残酷皇帝的狼牙棒毫不犹豫露了峥嵘。

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说: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看什么麻衣柳庄和冰鉴。“善易者不卜”。

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韩非子》《墨子》《左传》《吕氏春秋》里的尧舜禹,就有不同的面貌。《史记》和《竹书纪年》的周公,也有不同的面貌。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所以《素书》序里,把传人说得慎而又慎。凭空揣想一下,黄石公选择张良的拾履传说,是因为他不迟到还谦虚,很有神话的影子。当然,如果有个老人故意把鞋扔得远远的让人去捡,很多人也还是没这个气量去做的。

说到“信”,还有个有趣的反例

那就是钱穆在《史学大纲》里证伪过的“烽火戏诸侯”。那位不笑的美人褒姒和不作不死的周幽王。边塞长城有警,烽燧台就会点燃狼粪。白天冒烟无明火叫“燧”,就是“滚滚狼烟”;夜里有明火,连起来是烽火。

且不知西周末有没有汉唐的烽燧。就算有,高唱着“情和义,今天我知,是我不需一再怀疑”,一体来救的诸侯们,就能像微信通知到得那么整齐?美人褒姒住在城墙上等着陆陆续续展开笑容么?

还有另外的极端,《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个鲁国曲阜实心肠的小伙,跟人约好了在桥墩等,水涨了人也没来,所以他淹死了也在。

也许,我们需要歌颂,这样一根筋的“傻”。缺啥补啥,矫枉而过正。

总之,要德怀众,信一异,义得众。这个是想做领导的人对自己的要求。对别人就不能这么干,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就是当看过太多,还要有点温暖宽容,明白人性最好不要试炼,但可以期待。

综合起来,才叫人“俊”。

另外的两个人“豪”,人“杰”,要求就不同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这种人行动做事爱惜羽毛,遇到疑难也有主见。不答应就不答应,答应了就做个好。大宗小笔的钱财,该分的交给他过手,锱铢落到实处。才叫人“豪”。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有烧烤,可以做为轻松的玩笑,追求物质并没有错,但按《素书》的标准,仅追求外表,就土豪了。

人“杰”的要求,相对更宽松,因为它有范围。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就是,如果在其位,就守职,尽好本分;如果这件事原则上应该做,就不会“狐疑”(所谓狐疑,是形容狐狸过冰面,一边走一边听,发现有冰裂的动静,就会跳来跳去);见嫌不苟免,任劳还得任怨,一点点批评那是难免,得做点应付谣言的心理准备,不能玻璃心。见利不苟得,该有的不少,不该有的不妄取。

天哪。想做俊杰,豪杰。不是靠打架咋呼,不是靠玩弄心术。是真的要对自己有点要求的。

做出来的事情,才象那么回事。

“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唐,吕岩。

古人早就发现了这个难度。

李清照在国破家亡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就是她在凄凄惨惨戚戚,晚来风急,老病相催的境遇里,想到偏安,想到故土。对项羽不过乌江,做出的“守职不废,处义不回”,“人杰”的肯定和评价。

至于项羽该不该过乌江,那是另一回事。

相关文章

  • 逍遥读素书(3)|俊、豪、杰。

    【第二章 正道章】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

  • 白话素书浅释

    白话素书浅释 谭威居士著 译序 原序浅释 一、事物缘起[原始章第一] 二、俊、豪、杰[正道章第二] 三、修身养志[...

  • 素书 二、俊、豪、杰 [正道章第二]

    二、俊、豪、杰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

  • 为人之俊、豪、杰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

  • 2018年11月17日星期六天气多云

    吃过早饭我带着明哲去送俊豪上珠心算的课,送下俊豪我带着明哲去贴膏药。中午12点去接俊豪。俊豪这节课学的3位5...

  • 劲幸运!许俊豪@天堂鸟生日遇发哥即集邮(图文)

    12小时新闻网香港3月1日讯 (通讯员 任逍遥)男子组合天堂鸟成员Lincoln(许俊豪)与粉丝举行生日派对,去场...

  • 各有各的“俊”法

    俊,《说文》曰“俊,才千人也。” 比如《春秋》里这么说:“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杰,千人者曰俊,万人者曰英。” 俊有...

  • 《素书》第11课

    正道 俊、豪、杰 原文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

  • 素书学习札记:行足以为仪表

    行足以为仪表:行指品行、德行,仪表是指楷模、表率、准则。在素书正道章中这是作为“豪”的第一个品质。前面与“俊”相对...

  • 俊豪

    没有用处的话,说多了,浪费时间; 恶意伤人的话,说多了,害人害己! 也许说的也学有些严重,但生活确实如此 每一次的...

网友评论

  • 知玄鸟:俊杰豪杰皆人极,自古由来几人修。成王败寇事后定,身在不将自扰行。

本文标题:逍遥读素书(3)|俊、豪、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uu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