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看书直接看到泪流满面的时候,还是研一在思政课上看余华老师的《活着》。当时诧异于人在经受了这么大的苦难之后,还要继续坚强的生活下去。快两年过去了,前几天看严歌苓的《寄居者》,又一次泪流满面。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一个在美国长大后回到中国的女孩May,邂逅了犹太难民帅小伙A,在二战笼罩下的上海,人人自危。为了让A和自己顺利私奔逃出上海逃向安全的美国,May利用了和A长得有几分相似的J,May假意接近J并与他恋爱,其实为了从他身上偷走护照,狸猫换太子,以便让犹太难民帅小伙A拿着J的护照逃走。
虽然主线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是爱情这两个字实在是包容不下这本书的格局,宗教,信仰,国家,民族,亲情,大义,都丝丝渗透在这个略显俗套的爱情故事中。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
犹太人在欧洲处处受排挤欺负,仅仅是因为脑子灵光做生意顾客多,抢了很多其他民族的人的生意,中国人在唐人街更是被当做下等公民,甚至不能是公民,在一群美国人的夹缝中凭借着自己的刻苦勤劳,扎根生存下来。甚至就连上海自己,人也是分为三教九流,鄙视链是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想想我们,有没有羡慕过在北京二环有房的人,又有没有鄙视过在老家早早不上学结婚生子过着安稳生活的小学or初中同学?
书上说,犹太人和中国人,就是给他们钢筋水泥,他们都能在其中种出花来。处处碰壁但是又不肯放弃的犹太人,难民,唐人街的华人们,像不像现在,孤身一人生活在大城市的我们?
背负着压力巨大的房价,在拥挤的地铁上穿着高跟鞋摇摇晃晃,在这个城市漂泊着,寄居着。
让我落泪的是其中一段女主儿时在美国的回忆,几个美国小孩围观中国人杀鱼,取内脏,一遍围观一遍感慨中国人真是残忍,能活生生杀了一条鱼。那条鱼的心被剥离了出来,可是它似乎不知道自己已经离开了鱼的身体,还在顽强的一下下跳动,在那些美国小孩的掌心上,在他们的注视下。正如当时危在旦夕的上海犹太难民们,在欧洲派来的清除难民的法西斯军官的注视下,顽强的生活着。
每天顽强的生活下去,用尽所有力气只为做一个普通人的我们,又是在谁的注视下呢?又是在谁的掌心中,顽抗呢? 但是我们也像那颗心,依然在执着的跳动。
下图是近期去五道口服装批发市场随手拍摄,那里1.31号就要全部撤柜,几百号商家,商场不会管他们离开这里要去哪里工作,所有店家都在大甩卖,但即使是赔钱甩卖,卖出去货品的时候大部分都是笑呵呵的。也有很多店家,看不到他们眼睛里的光了。有客人来就麻木地让出来位置给客人看商品,没有客人来,就麻木地坐在店里。生活对于他们,是什么呢?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大概又与我们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