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理事会·精选理事会·艺术
艺术与美 | 丝弦 | 韦编三绝神思通

艺术与美 | 丝弦 | 韦编三绝神思通

作者: 海泩 | 来源:发表于2021-10-03 13:04 被阅读0次

    艺术与美推荐编辑:四为堂主人

    推荐理由: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古琴曲《韦编三绝》。作者首先充分解读琴曲背后的故事,使读者走近琴曲。继而兼及演奏指法,解释琴曲意蕴。琴音悠悠,读者跟随本文,即使不懂古琴亦能感受其美。推荐阅读及聆听古曲。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老夫子「读《易》,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 古琴减字谱

    背后的故事

    《韦编三绝》这首古琴曲也被称为《读易》,《秋夜读易》。顾名思义,这首琴曲与孔子读《易》的典故密不可分。

    孔子晚年方才开始读《易》,继而在领悟之余讲授其中精妙。当时书籍为竹简所制,用去毛加工而成的柔皮串联,故而称为“韦编”。孔子频繁翻阅《易》,导致串联竹简的皮绳多次磨断。尽管如此,孔子仍然自谦“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言下之意自己仍然对《易》不够精通,可见其治学严谨及学无止境的精神。因此“韦编三绝”常作为成语使用,比喻一个人读书刻苦。

    说到这首琴曲,学习时大都是以《老八张》中古琴家乐瑛的演奏版为模板。《老八张》指共有八张CD的《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是1956年由古琴家查阜西牵头,遍访全国各地古琴名家,集各家所长录制而成。

    乐瑛先生是一位非常有神秘色彩的琴家。生于1904年的乐瑛先生,家境殷实,从小得到了很好的教育资源。新中国成立后曾加入北京市业余古琴研究会。然而除此之外,外界只知乐瑛先生于文革前去世,连具体年份都未有。作为为数不多的女琴家之一,乐瑛先生的琴音以“清刚”闻名,清丽之中不乏刚劲。

    我常忍不住畅想,乐瑛先生当是一位英姿飒爽的女子,兼有黛玉的才思,宝钗的洒脱。只可惜先生没有传人,后世知之甚少,我们大概永远无法知悉先生的峥嵘岁月是怎样的传奇。

    演奏技巧

    《韦编三绝》此曲分为三段。我认为有两个典型特点。

    其一,指法用得很多。所谓撮,也就是说右手用两指(通常是大指加中指,或者食指加中指)同时拨动两弦,两个不同的音会同时发出。这个指法的弹奏手势有个很好听的名字——“飞龙拿云”势。这个指法对我来说不算容易,学习初期很难做到两弦同时出声,常有参差之感。如今若是弹奏时走神,也仍然容易出错。

    我以为,撮指法在此曲中的频繁出现,其实是刻意为之。当两个不同的声音同时响起,其实类似于读书时读到某处,灵感乍现,脑海中多个声音同时响起。这大概是专注学习的时候常出现的“联想”和“融会贯通”的感觉。

    其二,这首曲子中,吟揉绰注之类的指法极少,尤其是与关山月这类曲子相比。也就是说,极少在右手出音的时候使用左手按住丝弦滑动,从而我们听到的琴音不同于以往印象中的连绵不绝、哀哀戚戚,反而是铮铮入耳,果断干脆居多。我想这也是为了贴合曲意而刻意为之,象征着读书之时的心态,淡然平和。

    个中曲意

    这首古琴曲,便是描绘孔子读《易》的境界。词曲分为三段,可认为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静听此曲,想象孔子一手执卷,一手背于身后,边缓缓踱步,边细细品读。刚开始时一字一句念书,反复咂摸;读到某处,心有疑惑,不禁在心中自问自答,或口中喃喃自语;继而心有所动,不由得心绪翻飞,神思俊逸。

    如此反复,将一本经典反反复复研读,进而心中逐渐澄澈,所读所思慢慢化为己有,溶于胸中丘壑。此即“韦编三绝”之境界。


    《韦编三绝》乐瑛 经典老八张古琴曲 高清(480P)-31-15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术与美 | 丝弦 | 韦编三绝神思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bv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