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和同事小丽一起吃饭,我们顺便探讨了一些小问题。
她说:“最近先生出差,但是家里厨房的管道堵了,灯泡也坏了两个,刚开始想起别人说这些都是男人们干的活,想等老公回来再修,可要是等,要好几天呢!这哪行啊!”
于是,在只剩一个女同胞的情况下,小丽先是在网上查找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买来工具,自己尝试着修理,结果没修好;后来又找到修理师傅的电话,让师傅上门服务,最后终于把这几个小问题一并解决了。
我大赞她用心思考、动手能力很强的同时,想到了这不正是“习得性无助效应”很好的一个案例吗?
为什么不多尝试一下呢?习得性无助说的是人一旦在某段经验或经历中,习得了或者get到了“自己的行为无法改变结果”的感觉,那么在“下一次”哪怕是全新的环境中,他们也会放弃尝试,草草放弃抵抗。
说到维修、改造、家里的各种小家电、解决各类生活中的小麻烦,很多家庭中都是男士来,女性可能也曾尝试解决过,但没成功或是遇到了某些困难,加上身边的一部分人又谈论:这些活儿本来就应该家里的男性来解决,女人哪儿会弄这些啊!
因此,当我们碰到类似这样的情况时,就会本能地认为:我是女性,我不会、弄不了,我就是干了肯定也干不好,算了吧!还是别耽误时间了!
你看,都没尝试呢,就这样轻易地下了会失败的结论。
一旦试着解决,可能情况并没有那么糟。
而小丽,就打破了这样的思维模式,尝试着解决问题,结果反而成功了。
习得性无助效应,又称之为塞利格曼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
它的来源是他用狗作的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封闭的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极力想逃脱,可无济于事。
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狗的实验1975年,塞利格曼用人当受试者,证明了这种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也会发生。
实验是在大学生身上进行的,他们把学生分为三组:让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音,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第三组是对照组,不给受试者听噪音,当受试者在各自的条件下进行一段实验之后,即令受试者进行另外一种实验:实验装置是一只“手指穿梭箱”,当受试着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侧时,就会听到一种强烈的噪音,放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这种噪音。
实验结果表明,在原来的实验中的第二组和第三组受试者,都能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使噪音停止;而第一组受试者,也就是说在原来的实验中无论怎样努力,不能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他们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处,听任刺耳的噪音响下去,却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
你看,由于有了之前的感受,就那么轻易地把自己设限了。
勇于尝试,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那有人问了,有没有办法可以改变习得性无助效应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呢?
可以尝试用以下几个方法:
一 消除无力感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归因分析,区分出哪些原因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变的,以此作为努力的突破口,采取小步子原则,一步一步行动,达到目标,改变“我失败,是因为我不行”的认知模式。
二 增强效能感
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积极行动,努力完成它,不要习惯于自己会的,而要多尝试自己不会的。
三 寻找榜样
以榜样的成功经历不断激励自己,看,没什么难的,别人都能做到,我为什么不可以!
四 积极心态
预设是你自己给自己的,别人没有对你预设,我们觉得自己不会做、不够好、会失败的想法,只不过是你自己的认为而已。
要积极思考、勇敢行动,行动过后,你会发现事实并非如你想的那么困难和复杂。
需要我们注意的还有:家庭教育中的过度管教和过度溺爱,导致孩子长大后本应可以应付许多问题了,但还是感觉撒不开手,而且面对任何其他事情时,也会倍感无助,觉得自己应付不来。
作为家长,要多培养孩子积极思考、不怕困难、勇于动手的能力。
力克.胡哲力克.胡哲在他的《人生不设限》中也谈到:
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面对挫折,别轻易自我设限。
我是简书诚意作者sunny,成长中的两娃辣妈,我会将我在阅读、学习中的收获与你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