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号楼4楼有一个卧病的女人,我搬到这里来的时候就发现了。尽管偷窥不太好,可是瞥向窗外就能够看到的画面,想避也避不了。
4号楼正对着我住的单元楼,两栋楼平行距离不到30米,即使我在7楼,那个卧病的女人在4楼,我也能够较为清晰的看到房间发生的故事。
初次关注到4号楼还是夏天。清晨七点,一个中年男人拨开窗帘,打开窗户,让阳光照进去,我看到床上躺着个人,心里一震。男人后面还有个女人,端着一盆水。男人帮床上那个人翻身,用毛巾擦拭她的身体,推她起来的时候,我才看清楚,原来卧床的是个女人,奶奶辈的女人。
男人帮老人擦拭完身体后,会帮她运动。男人一手扶着老人的大臂,一手扶住手腕,帮忙做类似于最简单的练肱二头肌的曲臂运动。大约几分钟后,换一只手臂。如此反复,约半小时。身后的女人一言不发,静静待着陪着。
傍晚,男人会关上窗子,房间的灯不一会儿就会灭掉。偶尔起风了下雨了,男人也会第一时间来关掉窗户,印象中这么久了,还没有见老太太被风吹雨淋的。这男人应该也有五十岁的年纪了。
男人拨开窗帘、打开窗户、帮老太太擦拭身体做按摩、关上窗户灭了灯的场景,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在衡阳的话都会撞见。
最近天冷了,4号楼的窗户经常关着,我很好奇老太太怎么样了,夜晚的灯光偶尔亮起,心里的不安才落了地。我猜想,老太太还在享着福,没有去见老老太太呢。
中了风的老人,能够被悉心照料,还是挺欣慰的。如果能够时不时跟儿孙说说话,就更加心满意足了。生老病死虽说是一件寻常事情,可是我们总希望这一天来得再慢点再慢点。我们甚至不希望自己长大,因为伴随着我们的长大,就是亲人的老去。繁衍生息这一自然规律,总会掺杂情感的难以自拔、想念甚至缅怀。
我的奶奶在7月底去世了,活到了89岁,也算是高寿了。我始终认为,寿终正寝是最好的归宿,可是卧床的5年,她又是怎么样度过的呢,她也是一个中风患者。好好的身体,84岁的时候,因为闲不住,想跟自己的儿子儿媳多呆一下,走一段下坡路去看他们,让路的时候,被摩托车给撞了。从此就卧床不起了,只有半边身子能动,一个人的力量是撑不起来坐着的,更别说蹒跚走路了。
卧床后,父亲三兄弟轮番照顾,每人十天。偶尔姑妈也会过来,包括姨婆等。我回去的少,回去也是不忍心去看,碍不住父亲的督促,会拎上一点东西去看老人家。
都说人老了跟孩子一样,这句话真没错,老人家喜欢喝可乐吃零食。人老了,记忆就衰退了,跟孙辈聊的东西也跟不上了,老人家对我们的印象也淡了,认不出了,把我错喊成了堂哥,我也应承。老人家一句:“你说什么,我听不见,耳朵也聋了呢”,让我泪奔,每次去看她,我的心情就更加复杂了。离开的时候,要扯个幌子,我的心里也会很难受。
“婆婆,我还有事,您好好休息,我过几天再来看您。”
听人说,老人家听到竹林后面的脚步声,总是在房间里面大喊大叫:“后面走路的是谁啊,过来玩一下啊”。老人家的独孤大抵如此——想找人聊天,尤其是岁数一般大的人相继离去的时候,老人家的叹息声就更加强烈了。总是说,你某某婆婆前段时间去世了,你知道不知道啊;我这个病啊拖了这么久也不好,死也死不了,丢脸啊什么的。
说实话,父亲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处理,除了管饭、帮忙擦洗身子以外,让伯伯们陪着老人家聊上半天,一次两次倒好,多了怕是也承不住。前面两年,没有想明白,后来想明白了,也稍微理解了一些父亲们的无可奈何。父亲们算是比较孝顺了,老人家应该已经感受到了。
人都有老去的时候,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可能就是坦然接受这一现实,并且珍惜眼前拥有的东西吧。
感谢4号楼勤勉的男人,让我终于解开了心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