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德勒的第一只牛角(客观角度)
如果良质的确是客观的存在,为什么科学以其无法探测出来呢?
如果他假定自己是超级科学家,能够在物体中看出其他科学家探测不到的良质,那么无异于是要证明自己是个疯子或者是笨蛋,甚至兼而有之,因为在现今的世界里和科学相抵触的思想是无法站住脚的。
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家洛克曾经说过,物体无论是否科学的,只能通过它的性质来认识。而科学家之所以无法在物体中探测出良质,是因为良质就是他们探测的对象。
客观的物体就是一种知识的构造,是从许多性质中推演出来的,如果这个答案成立,就解决了两难中的第一只牛角。
但是这个答案最终是不能成立的,良质与在实验室观察到的颜色、温度、硬度那些性质是不同的,那些物理的性质都可以是用仪器测量出来,良质——卓越、价值、善——却不属于物理范畴,所以无法测量,所以这一只牛角依然存在。
费德洛的另一只牛角(主观角度)
“良质只是你的喜好吗”?
这么说会使费德洛感到十分的愤怒,难道历史上的伟大艺术家,比如拉菲尔,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只是把人们的喜好表达出来,这不是在挑逗人们的感受吗?
所以他经过反复思考,找到了症结就是“只是”这个词。
为什么良质只是你所喜好的事物呢?
为什么“你所喜好的”是“只是”呢?
经过反复思考,他认为“只是”是一种轻蔑的口吻,如果把这个词拿掉整句话就变成了“良质就是你所喜好的”,那么它的意义就完全变了。
而当初激怒他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说“你的喜好是不好的,起码是不重要的。”在这个假设中,暗示的是让你快乐的事是不好的,起码是不重要的,这正是他全力加以反击朴质的精髓
大人训练小孩不去做他们喜欢的事,要去做别人喜欢的事。
这个别人指的是谁呢?
父母老师,警察、法官、上司、国王等这些权威。
一旦你被训练的轻视自己的喜好,那么你就会对别人顺从、讨好,一旦你学会不做自己喜欢的事,那么你就会为系统接受。
但假如你去做你喜欢的事呢,也不代表你会跑出去开枪杀人抢银行或者是做一些暴力的事情。
所以劝你不要做自己喜欢的事,等于这个人在做一种大胆的假设,他似乎不了解,别人考虑过抢银行的后果,很可能就不去抢了,他不明白银行存在的首要理由是因为人们所喜好的,是因为银行能够提供贷款。
于是费德勒思考,为什么社会如此自然的反对你做自己喜好的事呢?
他发现当别人说不要做你喜欢的事实,并不只是表示要顺从权威,还有其他的含义——
代表的是深厚的古典科学的信念。
为什么你所喜好的是不重要的?因为他来自非理性的情感。
他把这里切割成两个部分,他称为科学的物质主义和古典的形式主义,而这两者呢,往往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但理论却是分开的。
科学的物质主义出现在对科学感兴趣的一般人身上的次数,远比出现在科学家身上的多,他们认为用科学仪器测量的物质和能量构成的事物才是真实的,其他的都不真实或者是不重要。
你所喜欢的事无法用科学以测量,因此就不真实,你喜欢的可能是一个事实,也可能是个幻觉,感觉无法分辨这两者。
科学方法的目的就是要分辨真假,然后消除主观不真实想象的因素,进而得到客观而真实的现实。
当费德洛说良质是主观的时候,他们会认为良质是想象出来的,应该摒弃。
而古典形式主义认为没有从知识的角度去理解的事,就根本就没有被理解。
良质在这种情况下是不重要的,因为它是一种不被理性知识因素分析的情感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