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在山东潍坊地区有个村子名叫状元村,相传是古代有位书生在赶考途中,曾经在这个村里借宿,后来高中状元做了大官,就把这个村改名为状元村。
状元村虽然叫这个名,但实际上村民们大都没有念过书,自然也没有出过状元。
状元村里有一对兄妹,十岁的哥哥耿东林和八岁的妹妹耿雨,父母已经去世,剩下兄妹俩与奶奶相依为命,靠奶奶种着一片菜园子为生。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别看耿东林才十岁,却已经像个小男子汉,除了砍柴挑水,还常常进城帮奶奶卖菜。妹妹耿雨也非常乖巧,常帮着奶奶烧火做饭,洗衣服,家里的一头小猪也是耿雨负责喂养。
一天,耿东林要进城卖菜,妹妹耿雨刚好有空,便跟着哥哥一起去了,她很喜欢城里的热闹和新奇,一进城她就兴高采烈。
昨天的菜叶卖得非常顺利,兄妹俩买了一点粮食,早早的就往回走,出了城,耿雨一直好奇地东张西望,突然她叫道:“哥,你看前面有一条狗!”耿东林一看,发现路边卧着一只大黄狗,四肢不停的抽蓄。
喜欢小动物的耿雨连忙跑过去,发现那狗好像是吃错了东西,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狗眼睛哀求地看着兄妹俩。
耿雨心软了,哀求哥哥一起把大黄狗给抬回了家里。
奶奶看到大黄狗这个样子,很有经验的说:“ 去挖个坑把它埋进去,接点地气就能好起来。”兄妹俩如法炮制,过了两个时辰,大黄狗果然渐渐的恢复了生气,眼神逐渐明亮起来。
耿雨端了一碗米汤喂给大黄狗,大黄狗感激的看了她一眼,舔舔她的手才低头把米汤吃干净,慢慢的有了力气,它摇摇晃晃的走到家门口卧下不动了。
奶奶慈爱地说:“这狗是认定咱们家了呢!”一家子都很高兴,每天从牙缝里省下一点粮食喂它。
大黄狗很懂事,给多少它就吃多少,从不挑食。虽然比以前瘦了,但是挺精神,除了看家,小猪出来吃食的时候它还会守着,不许小猪乱跑。耿东林进城卖菜,它就跟着一路护送。
这天,一人一狗又进城了,耿东林卖完菜往回走,碰上了城中刘员外的独子刘金宝 ,他突然冲过来指着大黄狗说:“这不是我们家旺财吗?”一下就把大黄狗抢了过去。
耿东林争辩说这是自己家狗,刘金宝跋扈地说道:“哼!这明明是我家旺财,因为生病才离开家,现在被你养得都瘦了!”
耿东林见被他抱住脖子的大黄狗并不排斥,知道刘金宝并未说谎,只得地对大黄狗说:“回你家去吧,好好的。”转身难过地抹着眼泪回家了。
原来,刘金宝跟耿东林年纪相仿,父亲非常宠爱他,怕他无聊就养了条狗,每天好吃好喝,养得膘肥体壮,就给刘金宝当玩伴。
可自从大黄狗生病后,刘金宝就开始嫌弃它,后来见它病越来越重,竟然狠心地把它扔掉了。大黄狗根本不是自动离家,若不是遇到耿东林兄妹,它恐怕早已狗命归西。
耿东林回到家,把情况对奶奶和妹妹说了,妹妹是耿雨伤心地哭了。奶奶安慰道:“ 孩子别难过了,大黄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它可以好吃好喝,比在我们家过得更好,我们该为它高兴。”
听了奶奶的话,懂事地擦干眼泪,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耿东林叹口气道:“富人孩子一出生就衣食无忧,而我们一直在受穷,有没有什么办法过得好一点?”
奶奶说道:“有啊,不过比登天还难。”
“是什么办法呀,奶奶你快说说。”耿东林激动地问道。
奶奶说:“咱们村名叫状元村,如果出了一个状元,能帮一把乡亲们,日子肯定会好。”
耿东林眼神黯淡下去:穷人连书都读不起,考状元确实比登天还难。
一天,耿奶奶发现,养着的猪突然不肯吃食,心想应该是生病了,担心猪万一熬不过去就损失惨重了。
这时突然听到门响,耿雨打开门,却是大黄狗扑了进来,亲热的围着他们打转摇尾巴摇得跟风车似的,耿家家祖孙三人也高兴坏了。
突然,刘金宝气急败坏的声音传了过来:“ 旺财旺财,你在哪里?哎呀,累死我了!”
门外挤进来刘金宝的胖脑袋,看见大黄狗一把扑过来拉住它,说道:“ 不许你再来这个穷鬼家,快跟我回去!”耿东林和妹妹看着他敢怒不敢言。
大黄狗这时看向了那头生病的猪,突然扑过去一口把猪咬死了。
这下子耿雨不干了,站出来拦住刘金宝说:“ 既然这狗是你家的,它咬死了我家的猪,你得赔钱!”耿东林也说:“ 既然你说你才是狗的主人,那你就赔钱吧。”
刘金宝鼻孔冲天:“ 哼!赔就赔,小爷我有的是钱。”掏出身上的零花钱赔给耿家祖孙三人。
大黄狗这时也平静下来了,它看了祖孙三人一眼,乖顺的跟在刘金宝身边,“哈哈哈,你救了它又怎样?狗也嫌你穷!”刘金宝嘚瑟地带着狗走了。
耿家三人难过了好半天才平静下来。“ 唉,真倒霉,猪死了怎么办?”耿东林直叹气。奶奶却抖着手里的铜钱说:“ 傻孩子,这些钱足够买一头好猪哩,咱家猪得了病,万一医不好就什么也得不到,这样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耿东明兄妹也逐渐回过神来:这大黄狗真聪明,以它自己的方式在帮我们呢!
仿佛是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测,后来黄狗跑到他们家里,先是摇起尾巴亲热地围着他们打转,等到刘金宝追过来,它就开始作乱,不是拱了菜地就是咬坏了衣服,刘金宝每次都把零花钱赔给他们,然后无一例外地抱着一堆青菜回家。
耿东林和耿雨则是假意责骂大黄狗:“ 你这个坏狗,不要再来我们家了!”
几年过去,刘金宝和耿东林逐渐长大了,大黄狗也不再玩以前的戏码,但它会背着刘金宝给耿东林送东西,有时候是一只野鸡,有时候是野兔。
耿东林18岁那年,上山砍柴救回一个被狼追赶的女子叫翠儿,也是贫苦人家的女孩,就住在邻村。
穷人家没有那么多讲究,耿东林也到了成亲的年龄,就干脆求娶了翠儿。翠儿身体比较虚弱,成亲两年后才怀了身孕,吃啥吐啥,大夫说她不宜劳作,只能好好的养着。
因为嫂子身体不好,奶奶年纪也更老,18岁的耿雨还没有出嫁,她决定先留在家里,帮忙照顾奶奶和怀孕的嫂子。
翠儿怀胎十月,终于要临盆了,耿东林连忙请来稳婆,耿雨也一起紧张的伺候着,这时翠儿突然说要吃城里的热烧饼,耿雨说:“嫂子,城里太远,不如我先给你做碗面条?”
可翠儿非要吃烧饼不可,耿东林没有办法,只好交代耿雨好好照顾,自己飞快的跑进城去买烧饼。
耿东林在买好烧饼,急忙往回赶,竟然在城外的大路边看到了奄奄一息的大黄狗。
原来刘金宝长大后,就不再亲近大黄狗,把它随意养在家中。这天他突然发现,大黄狗已经垂垂老矣,寿命将尽。
他不想让黄狗死在家中,于是再一次抛弃了它,把它扔在城门外,恰好被路过的耿东林遇见,耿东林连忙把烧饼揣在怀里,抱起大黄狗就往家中走去。
耿东林刚走进家门,怀里的大黄狗突然伸出爪子摸了摸他的脸,眷恋的看了他一眼,就闭上了眼睛。同时,房间里传出稳婆激动的声音:“ 生了!生了!是个大胖小子!”
耿东林激动地抱过儿子,突然有种熟悉而怪异的感觉,像是在抱着大黄狗,于是给儿子取名耿才(与旺财的“财”同音)。
小耿才非常乖觉,不怎么哭闹,吃了就睡,而翠儿生产之后,身体也慢慢强壮起来了,干起活来风风火火。
这时也有一家人前来求娶耿雨,耿雨也就放心的出嫁了。
有了翠儿的帮助,耿东林每天上山打柴的钱就能攒下一些,日子慢慢宽松起来。
几年过去,小耿才长得虎头虎脑,聪明伶俐。耿东林夫妇手头有了一点结余,咬牙将儿子送进了城里的学堂,希望他能够好好读书,实现自己和全村人的梦想。
学堂里面富家子居多,耿才总是受到他们的欺负。刘金宝的儿子刘富贵与耿才同班,他嫉妒耿才成绩优异,总是在耿才面前趾高气扬,还说他是穷鬼。
耿才不服气地反驳:“ 先生说了,人人生而平等,你既然觉得自己是天生的富贵命,又何必来这里受读书的苦!”
刘富贵语塞,说道:“要不是爷爷硬逼着我读书,我才不来这破地方呢!”
耿才呵呵笑了:这话你怎么不去跟爷爷讲讲呢,说不定你爷爷从此不要你背诗文了!
刘富贵果然找爷爷说了,刘老爷子一听,对耿才有了兴趣,他叫人找来耿才,两人谈了一番话。
之后,刘老爷子刘富贵说:我不要你每天背诗给我听,但你要你要和耿才做朋友,不能欺负他。
刘富贵虽然不服气,但还是照做了,他总认为自己比耿才聪明,耿才道:“嗯,你聪明,这首诗我能背,你能吗?”刘富贵赌气说能,花了半个时辰,果然背出来了。
刘富贵回到家,主动背诗给爷爷听,得意地说道:“ 耿才承认他没有我聪明了。”刘老爷子狡黠一笑:我孙子真厉害!接着比,直到把他比下去为止。
原来,刘老爷子年轻时也是穷人,现有的家财都是自己努力挣来的,他明白“富不过三代”的道理,知道只有好好读书,才能长久守住财富。他凭着商人的敏锐,认为耿才绝非凡人,于是和耿才达成共识:耿才可以得到他的支助,但要负责孙子的学业……
从那以后,刘富贵经常缠着耿才比试,慢慢变成了爱学习的好学生。
十年后的科考,耿才真的高中了状元,刘富贵则略次于他,中了榜眼。
耿才知道自己高中后,对着南天磕了几个响头,暗道:主人,我终于改变了自己,没给你丢脸!
原来,大黄狗乃是文曲星的书童投胎而生。这名书童做事粗枝大叶,不小心一滴墨水毁了主人的画,被罚下凡历练,文曲星其实也挺关照书童,特意为他找好一个富贵人家。
不料,书童粗心的毛病没有改过来,不小心投错到狗腹之中,没做成富家公子却做了富家狗子,得不到主人的真心相待,还屡次遭主人抛弃。
幸亏遇到耿家,狗生中才感受到什么是温暖。
于是,在狗生即将结束,主人接它回天庭之时,大黄狗做出了一个决定:留在耿家,完成耿东林的梦想,为世间的寒门学子树立榜样。
文曲星听了大黄狗的要求,说道:“可以,但我会抽走你现有的学识,你必须一点一滴从头开始。”
后来耿才做了潍坊的地方官,他在任30年间,尽力帮助穷人孩子念书,让当地百姓安居乐业,刘富贵一直是他的左膀右臂。
一时粗心,一世遭罪,书童投胎为狗,度过憋屈的一生,再世为人,他凭着心中的信念终于取得成功。
故事中的另一位聪明人刘老爷子,慧眼识珠,巧妙借力,让家族得以更好地传承,很值得学习。
友友们怎么看?欢迎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