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计划的制定。学习目的。
过去的一年里,我在网上买了很多书,给自己定下了读书100本的计划,然后以每个月八至十本书的速度推进着。可是到了年底复盘时,我才发现,很多书都只是为了完成而完成。
虽然读书让我接触了很多概念、理论,听到了很多个故事、案例,这些知识和故事偶尔会陪我消遣解闷,助我平复情绪,可它们最终没能变成行动,提升我的能力,改变我的命运。
后来,我读到了赵周老师写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第一次听说了这个有点像武侠剧里才有的名字“拆书帮”和“拆书法”。可到底什么是拆书法呢?要怎样写出便签?又如何能够通过便签法,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报名了第一期的拆书课程。
D:计划的执行过程。我和拆书法的第一次邂逅。
这一期拆书的课程为七天,拆书的书目是英国一名培训师菲尔·奥莱写的《目标感》。其中,线上课程两节,布置作业六次。
七天里,我利用每天早上的时间听老师的分享,保存好老师的PPT ,便于课后巩固复习。晚上到家后,通过查找资料,观察班里其他同学的作业,来完成自己的作业。
每次做作业时,我基本都能够做到认真思考,仔细回顾,全心投入。其中,六次作业全部按时打卡完成,三次登上班内精选,得到了教练的指导也收获了教练的肯定。
C:计划的检测。我和拆书法的第一次邂逅。
收获: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初步知道了以下两个问题的答案。
一:什么是拆书法?
我和拆书法的第一次邂逅。拆书法是赵周老师在他的书《这样读书就够了》中,分享的一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读书方式。
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筛选和阅读书中的某个有价值的概念或故事(R),用自己的语言重组片段中的信息(I),然后回顾自己的相关经历(A1),提炼出具体的行动(A2),从而改变行为,更好地解决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因此,拆书法也叫RIA便签法或拆书七步法。
二:如何拆解一本书?
by凃小鸦步骤一:确定书籍类型。
确定你当前要读的书是致用类图书,拆书法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这也是拆书法的适用边界。什么是致用类图书呢?致用类图书是能够将书中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进而提升某一方面的能力,解决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
所以,选书时,要带着问题:
我需要解决什么?哪些书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步骤二:找出R便签。
对于同一本书,每个人阅读侧重的方向不一样,想要解决的问题各不相同。因此,当我们翻开一本书时,要让自己跳出那些作者想让我们知道的内容,而从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看起,找出书中的哪个片段可以帮我们解决困惑和问题。
所以,读书时,要先读大纲:
找到对自己有用的章节,找到核心知识点。
步骤三:整理I便签。
3w1h:一个R片段通常可以分三类:对知识点和相关理念的阐述属于what ,对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不用这个方法会有哪些后果的说明属于why,对在什么情景下能够使用这个方法属于when ,对如何用方法解决问题属于how 。
注意:写I便签时,不是重述原文,也不是附会旧知,而是把自己的思考和经验与作者提供的方法相比较,从中找到差异,形成新的how 。
步骤四:回想A1便签。
在学习和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留有一些遗憾但可优化的经历,A1便签要求我们去联想、激活那些过去的经验。而这段经历,可以是用来佐证知识点有用的正面的实例和方法,也可以是自己之前没能做到效果不好的反思。
注意:A1便签的事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听到、看到发生在剧中或周围人身上的。写时要写具体的事例,并且关联、紧扣I便签的四个要素。
步骤五:提炼A2便签。
在RIA便签读书法里,A2是我们通过对R片段的阅读,以及结合I便签中的四要素而进行输出的环节。它不是发感慨,也不是表决心,而是针对当前遇到问题的困惑,写出与技能how相关联的,未来指导你去行动的,具体的应用规划。
注意:你写下的目标,是否符合 SMART原则?是否有具体的行动步骤、频率?是否使用了I便签中的方法?是否能够量化,显性化?
步骤六:贴指示标签。
在有便签的书页,贴上指示标签,便于寻找。
步骤七:将A2落地执行。
将A2便签贴在可视,醒目的位置,及时行动。
不足:
虽然对拆书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现在所做的功课还只是纸上谈兵,真正实践起来,还存在着以下几点困惑与不足。
存在的困惑:在选对了书的前提下,要如何进行选段拆页,到底什么样的片段才适合拆解呢?
存在的不足:写下的便签不够精准,I便签不能提炼出自己的how ,A2便签执行力远远不够。
A:目标2.0。我和拆书法的第一次邂逅。
第一期课程结束后,我为自己定下了三个目标。
1.一月:完成对一期拆书班的复盘。
2.二月:用拆书法拆书两本。
3.三月:做一次小型的分享。
送给自己一句话。
去做在混乱生活中,能够重建自我体系的努力,相信时间看得见。
附思维导图一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