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俗称“腊八”,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小时候,母亲会在这一天早早起床,将前一天泡好的各种豆子,有红豆、扁豆、黑豆、花生,与桂圆、莲子、红枣、枸杞、桃仁等等一起下锅,对于至今不擅做饭的我来说,竟不记得要熬上多久才能出锅。在如今科技发达的年代,现代高科技锅具可轻易做出各种美味,只是再也没有了儿时妈妈的味道。
喝完腊八粥,大人们站在雪地里双手揣着兜儿闲聊,孩子们你追我赶地打闹着,任凭北风吹坏了红扑扑的脸蛋。“过完腊八,马上就是年了!”俗语也讲“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只是,自己似乎也从未搞懂过,为什么“过了腊八就是年”呢?
民俗学者认为,腊八源自上古时代祭祀神灵、祈求丰收的习俗,由于其主旨与春节相通,时间又与春节临近,故而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
腊八过后,在农村已经过了农忙的时节,人们闲下来便开始准备过年。在我的家乡,农活从来不是人们养家糊口的必备,越是临近年底,人们越是忙碌。如果某天你看到那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不知是否会想到为了更多人的“红火”年味,有那么一群人在忙碌着(家乡美‖大红灯笼高高挂https://www.jianshu.com/p/7d61f0881b55)。在外漂泊的人也陆陆续续准备回家,“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也只有这几天,一家人才能坐在一起聊聊这一年的收获与所得,对中国人来说,年是如此重要的节日。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锅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童谣唱出了儿时准备年货的一幅幅景象,温馨的画面跃然纸上。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简单而朴素的生活也随着发生了变化,各式糖果里缺少了糖瓜,房子保洁有家政公司,豆腐、各种肉制品超市及各大市场轻易买得到,不说发面,馒头已经很少有人蒸了吧?想象那蒸汽伴着馒头香喷喷的味道缭绕上升,孩子们在一边焦急地等着馒头出锅,那味道、那情景,永远地留在了记忆里~~

过完腊八,年味儿越来越重了,“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等到农历腊月二十三的小年一过,就完全进入了“春节时间”。
北风呼啸,雪花乱舞,过年啦!!对孩子们来说,最开心的莫过于此时,有新衣服、好吃的,还有压岁钱。最主要的是,寒假可以尽情地玩啦!
在此,不妨抓住2018年的小尾巴,在2019年来临之际再努力一把,好红红火火过大年。
生活,莫过于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