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练技术
永澄:最近对「平和」的体验和理解

永澄:最近对「平和」的体验和理解

作者: 易仁永澄 | 来源:发表于2019-05-14 09:52 被阅读25次

    昨晚和我的教练蔚坤姐姐沟通最近成长,她很好奇地问我:

    永澄,你的声音通常都是很高昂的,充满着能量和活力,而今天的声音有点低,但是非常温和、很有承载力,我很好奇是什么带来了这个区别?

    专业教练就是不同,从语音语调的细微变化中,就可以找到好奇的切入点,带来我的全面觉察。

    跟着她的提问,我检索了最近的各种体验,后来发现,原来我最近一直都在享受着「当下」,越是活在「当下」,内心的「平和」感越充分。

    这里把最近经历的故事做一下记录,也跟伙伴们分享下我的感受。

    1. 5 月 7 日的健身经历

    为了在 6 月底实现减重目标——减重至 90 公斤,我除了控制饮食之外,也重新启动了健身训练。

    5 月 7 日,是我重启后的第二次健身,我的教练春晓带着我激活全身大块肌肉。这次训练,要同时激活大腿、胸、肩、背和核心区的肌肉。进行到最后阶段,我都要累死了,春晓还让我再来四组腹部训练。

    当时我就在叨叨:「啊啊啊,累死了啊,我做不下去了啊!」

    看,自我评价出现了,很明显是因为身体疲劳带来的自我保护,并且,对未来(可能也就是 5 分钟的时长)的担忧,更加剧了这种保护。

    本来想放弃的,突然想到了之前的教练——小跑哥说的话:「健身这种事情,谁都累,但是,你的精神不能输!再累,你也可以在开始训练的那个时刻精神抖擞!」

    于是,我就嗷嗷叫着振奋精神,完成了第一组。一边卷腹一边喊着:精神!

    春晓在一旁看着我笑得不行。

    休息的时候,我就跟他说了小跑哥给我的这个方法,他很认同。之后,我又给他谈了最近实践「赋能循环」的感受,我总结了一个词,就是「过程」。因为,我们的意识只能在当下这个时刻发挥作用,因此,必须把每个当下的行动做好,那么结果就会自然而来地出现。

    春晓听我在各种灵修课、NLP 课程中体验到的感受,很快关联到了他的健身训练上,他也说:「事情都是一样的,很多人要训练出肌肉来,如果只是考虑结果——大块肌肉,那是没有用的,把过程做好,不断优化和改进,结果就会自然出现」。

    说话是很轻松啊,但是,还有三组卷腹要做!我即便能抖擞精神,还是有点怕累。

    在我坚持做卷腹的时候,春晓竟然在旁边喊:过程!过程!

    这三组下来,我突然有了一些重要的打通:

    • 关注过程,目标会很自然地实现吧?
    • 掌控原则,你掌控不了结果,只能掌控可以掌控的那部分,而精神面貌和态度是可以自己掌控的;
    • 赋能循环,是一个关注过程的方法论;
    • 关注目标会带来自我评价,而关注过程就没有那么多评价了,结果真的会神奇的出现;
    • 关注过程,感觉可能会偏离结果,但是,那绝对是阻力最小之路。

    2. 5 月 11 日的健身经历

    春晓发现我身体状态恢复得很好,就加大了训练强度,给我设置了专门的核心区肌肉训练。

    其中有一个,类似于波比跳的动作,要求我做 15 个。

    当我做到第 11 个的时候,心肺火辣辣得仿佛要烧着了,真的是一个都做不了了。我心里想:「这样做完会不会死啊?」

    最近的自我觉察真的是好敏锐啊,当想法冒出的瞬间,我发现注意力又跑到了未来,出现了对未来的担心。越是细微的地方,越能看到自己的内在模式。

    依然在那个瞬间,我直接选择了强行切换认知,我对自己说:「什么都不要管,就做好这一个!」第 12 个后,我对自己说:「什么都不要管,就做好这一个!」第 13 个、第 14 个、第 15 个后我都对自己说了这句话,竟然,搞定了!

    我爬起来跟春晓分享我的感受,因为我们最近一直都在聊「过程」,他也觉得很有收获。我们当时就做了个总结:

    当目标已经订好之后,脑中并不需要想太多,做好当下这个任务就好了,即便这个任务非常小,也不要觉得没有价值,做好这个就好了。目标会很自然地实现。

    总结完之后,我又做了两组训练,每次身体已经力竭的时候,我就会跟自己说:「不用担心未来、不用评价自己,做好这一个再说」然后,每组都搞定了,而我的「精神状态」变得更好了。

    这不就是赋能循环的逻辑么:

    • 开始的时候释放一切压力,去做;
    • 一开始都很轻松,去做就好了,自己有能力搞定;
    • 之后会遇到挑战,在挑战中完全不需要担心未来、自我评价甚至是攻击;
    • 只要把这个任务做好;
    • 这样持续一段时间,结果就出现了。

    如果在任务的开始,你就可以启动「掌控原则之掌控自己的精神状态」,你决定用一种打不倒的精神状态去直面(Suffer),那么,每一次实践之后,精神的力量都会加强。

    抽象来看,不仅是健身,其他事情也都是一样的啊。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把健身上的体验搬过来,那其他的事情也就都不是问题了啊!

    对了,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我可以很容易更换内心的自我对话呢?比如,我从「这样会不会死啊?」可以很快速地更换为「做好这一个」,为什么他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想不到呢?答案是:如果你可以很灵活地更换内在对话,那一定是因为你的认知结构发生了变化,而认知结构的变化必须要有亲身体验去支撑,体验之后还要归纳总结,形成「体验-感受-概念-语言更换」,如果你没有体验,仅仅更换「概念」,那是没有用的。

    经过两次健身过程,我把我的春晓教练从一个健身教练,带成了一个人生导师,你看看他的话,一股浓浓的鸡汤味,哈哈哈:

    image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看似是鸡汤,但那是我和春晓的实际体验,对我们而言,就是最有力量的话。

    3. 加速学习上的学习策略体验

    在「加速学习」的课上,老师带着我们做了一个很小型的体验,大约的意思是:

    • 左手:做两次动作,举起和放下;
    • 右手:做三次动作,举起、伸平和放下;
    • 然后左手和右手按照一样的节奏同时动起来。

    这个训练类似与「左手画圆,右手画方」一样,其实就是要让大脑驱动左右手同时做不同的动作。

    现场的人们学习这个做法的策略各不相同,有的人把它分为 6 组动作(左 2 X 右 3 = 6),然后一点点熟悉和习惯,最终记下来。还有人的策略是,让左手的上下动作先做起来,然后再加入右手的动作。

    我采用了后者的策略,左手熟练之后加入右手,那种「瞬间就掌握了做法,形成新的神经回路」的感觉特别迷人。因为,每个动作都非常简单,毫无难度,每次做都可以积累充分的成就感,最后在不断取得成就的过程中,突然实现了技能的掌握。对比那种需要记住六个动作的策略,这种方式太帅了!

    我想起了在大学篮球队打球时候的刻意练习。我们的篮球教练,会把投篮拆解为三个动作:

    • 抬大臂
    • 推小臂
    • 压手腕

    每个动作都给了非常明确的技术标准,我们在训练的时候也必须一个个动作分开训练。

    当最后这些技巧组合到一起的时候,我的投篮命中率真是大幅度提升,随便虐那些野路子出来的球员啊。

    **刻意练习、学习策略、做好当下的最小动作这三个词,在我脑海中通过以往的体验进行了整合。 **

    我多问了自己一句话:「这种打通和赋能循环有什么关系?」

    好问题真的可以带着注意力去往高价值方向啊,就这一个问题的问出,我就完成了赋能循环与这个实践的整合:赋能循环就是搞定一个小问题,就是找到更好的策略,就是把每一次过程做好啊!

    4. 从「我想要」转变为「我就是」

    前几天,我的伙伴花满蹊去参加了一个大师级教练的现场活动,回来之后能量爆棚,她给我们分享了她的收获:《大师请我站上来》以及《我想要的是 vs. 我就是》核心收获是:用心锚进行自我赋能

    人类内在底层的核心动力有两类:

    • 匮乏模式:这种模式也可以用其他名词表示,例如:稀缺、恐惧等。
    • 丰盈模式:这种模式也被称为爱。

    我的过往处于极度严重的匮乏模式之中,之前还写了一篇文章说明,具体见:《深度反思案例:多年行为问题的症结》这种模式会带来各种消极的结果:

    image

    总结一下:

    • 匮乏会带来两个结果:「觉得自己没有各种资源」和「强烈的内在欲望」;
    • 「没有资源」会带来两种身份:无资源状态身份,他会不断自我评价,攻击自己,或者把注意力要么放在未来、要么放在过去,就是不放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这样还强化了「匮乏」模式;另外就是虚荣者,他会为了虚荣而说大话,虚荣者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都有共同的特点是:行动缺失;
    • 「我想要」也会带来两种结果:一种是做成了,但这种成就里,总会带着傲慢;另外一种是没有做成,也会强化「匮乏」模式。

    所以,一旦进入匮乏状态,就会在各个场合、各个领域中遇到各类问题。如果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问题还是会反复出现。

    当我识别出自己底层的匮乏模式之后,就找老师们帮我解决内心的 bug,以免它再出现在我的每次行动中。

    解决方案竟然是它的反面:丰盈模式。

    我以为切换底层模式会很困难,实际操作后,我才发现:进入丰盈模式竟然这么简单!你只需要说:

    我本来就是。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内心的力量又开始涌动。

    可能这句话解释得还不够清楚,我给你说说我的体验,让你更好理解。

    • 当我陷入「匮乏」模式的时候,我总是问自己:「你想要的是什么?」这种围绕结果的思考,很容易让自己离开阻力最小之路,进入到看似直接实则难得要死的选择中;
    • 当我讲年目标课的时候,我会问学员:「你期待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虽然是在身份层中努力,确实给学员赋能,但同时可能会触发「匮乏」模式;
    • 当我从「匮乏」中往外自我解脱时,我总是问自己:「你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把注意力拿回到当下,拿到眼下可以掌控的事情中;
    • 当我可以使用「丰盈」状态时,我会说:「我就是一个 XXX 的人」,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仿佛我就知道要去做什么了,内心的恐惧一下就消失不见了。比如说,我就是可以开发出最好的个人成长产品的专家,它会瞬间带动我的能量,开始思考我要做些什么事。这已经不是「想要」了,因为我本来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就要做这样的事情而已。

    所以,我要慢慢从「我想要」、「我要成为」这样的语言中,转变为「我就是」,我想看看人生会有什么不同。

    我对「Be - Do - Have」的逻辑又有了全新的内在理解!

    5. Mastery is a learning mindset

    在我的教练群里,雨悦分享了一份她听大师级教练工作坊的感受。

    image

    她就说了这一句:Mastery is a learning mindset,not a knowing mindset,促动了我在非常底层的打通。

    结合「我就是……」来看,如果「我就是大师」,而不是「我将要成为大师」,那会发生什么呢?

    • 作为(Be)一个大师级的人物,我必然有我要做的事情,我就会去选择去做,而不是去批判自己(批判自己现状与内心标准的差距);
    • 我会去做一些事情,在做事前,大约思考要怎么做;
    • 如果做得顺利的话,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因为我本来就是大师,能做到是理所应当;
    • 如果做得和预期不一样,那么,我不会评价自己,只要不断调整、再次尝试就好了;
    • 最终我做成了,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我本来就能做成。

    「我本来就是!」这句话太有力量了,Learning Mindset 就是一种成长型心智模式,再匹配上赋能循环,还会有什么问题可以困住你的呢?

    image

    赋能循环的右下角,如果遇到挑战的话,那本来就是现实给出的反馈,就是一个学习过程。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了蔚坤姐姐问我的:「永澄,你是怎么定义学习的?」,我想了一下说:

    • 如果从「匮乏」的角度出发,学习就是把自己不会的部分学会,自己要得到自己没有的;
    • 如果从「丰盈」的角度出发,学习就是一种心智模式,是我在某个身份下不断行动的结果。

    「我本来就有 Learning Mindset」,就可以让人安心地活在当下,在行动过程中把每个要做的事情做好,而不会进入形而上的空想。一个更好的未来,就会在不断的行动中,来到你的面前。

    不禁深深感慨:大师真是很有价值啊,大师说话就可以直接带动一个人的发展啊。

    6. 至此,我整合了现有的成长理念

    研究了十年的个人成长,突然发现或许整个体系都需要作出调整了。

    原来,我认为:

    • 成长就是自己实现自己的需求;
    • 成长就是从价值现状到价值目标的过程;
    • 成长就是不断更新自己的内在假设;
    • 成长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意识能量层级。

    可是,如果一个人「本来就是」自己想要的样子,那么上面的很多定义,就显得维度过低了。既然,我本来就已经是一个成长者了,那么,定义成长确实没有必要,因为成长者只是在当下做好自己的事情,仅此而已啊。

    如果只是在当下做好事情,那么,最通用的方法是什么呢?看上去,只要有赋能循环就够了啊,因为,它真的是可以在所有领域中通用的。但我觉得还要有一些补充,才可以更好地自我迭代。

    所以,我觉得一个人应该有以下的能力模块,来应对自己现在和未来将要面对的一切:

    • 赋能循环。掌握赋能循环,把每一次执行都转化为学习过程。
    • 自我迭代。在赋能循环中,总有一些事情和预期不同,这些事情就是按钮,它触发我们去迭代自己的信念、理念、知识、能力等。
    • 目标制定。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在于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称作前额叶的部分,它可以形成愿景。行动是将愿景实现的能力,目标制定的方法,会让愿景更快地到来。

    整个逻辑可以形成下图的样子:

    image

    接下来,我要用这套体系去解释各种问题,如果可以得到更好的解释效果,未来的产品开发就以这个体系为出发点。

    试想我的用户都能够达到丰盈状态,那我的生命也就更加丰盛了。

    7. 结尾

    最近一段时间的体验,包括文章中没有写出的「演化法」的分享、减重实践、碎片化信息管理的实践,还有给很多伙伴提供教练支持,都帮我获得了切身的感受。

    这些感受也帮我打通了:身心脑灵、精神力量、掌控原则、活在当下、关注过程、成果导向、澄澈目标、阻力最小之路、解决小问题、身份结构、自我形象、赋能循环等关键点。

    我还会带着这个打通感,到各个领域、各种事情中去验证,我会把验证的结果持续书写出来,通顺了之后,我就会提供新的成长类产品。

    不知道你是否想要拥有和我一样的成长暗箱呢?我开心地去干活了哈~

    Team

    • 选题:易仁永澄
    • 书写:易仁永澄
    • 编辑团队:韩MM、狂奔的麦克、张新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永澄:最近对「平和」的体验和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uj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