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曾国藩(98)
第十四章
《经世文编》领衔撰 提携后辈受人尊
同声同气振兴湖湘大倡“经世致用”
陶澍和贺长龄同是岳麓书院校友,求学岳麓期间自然深受湖湘文化温润化育,且慢慢浸入心肺,相识相交志趣相投、引为知己。加之二人任职江苏、两江时既有隶属关系,其政见又颇为相同,更为实现其抱负同声同气。坊间盛传二人曾专为湖湘人才培育而商议,以促湖湘士人蔚起。为此,经陶澍建议,似成立以其为主、以贺氏兄弟为辅的"湖湘人才铁三角”的育才计划。
陶澍和贺长龄对“振兴湖湘”的人生理想早已达成共识,但如何培育人才,陶贺二人均也进行了实践,但终究不成体系,难以大有作为。
在江苏任上,一次,陶澍和贺长龄在巡抚衙门又促膝长谈,当谈到湖南自汉唐以降似乎难有才人出,不由为之慨叹。俯察二人之职位,又觉二人应主动担起此份责任,为振兴湖南的人才付诸行动。
二人谈得越来越投机。陶澍理了一下思路,又缓缓地说道:“耦耕啊,纵观古今,史上湘籍人士鲜有杰出人才,远不及他省。”
“陶公所言极是,余亦常思其故,早已想与公商谈大计,如何扬我湖湘意气,壮我湖湘之威,传我湖湘文脉。”贺长龄附和道。
“是啊。三湘四水之地,以资江为流,史上即使偶尔现一二惊艳之人,如北宋濂溪先生(周敦颐)、明朝西涯先生(李东阳,谥号“文正”)等,亦如流星闪过,难有群雄并起之势啊。”说到这儿,口气不由得又有些放低。
“予独处时,也曾多次思过此事,也曾自问是何原因?为何无江西、河南、陕西、福建等省之情?更无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文华荟萃之盛呢。年兄可否有虑?”
贺长龄听陶澍的一说,愣了一下,然后说道:“子霖兄,你此问我也想过,但却无深思。愿闻公高见。”
陶澍捋着胡须,微微一笑,站起身在客厅踱起步来。过了一会儿,说道:“我丁忧在籍之时,曾于醴陵书院督课育人。经过几年求索,略有小成,但总觉不尽然。今日,也与你共议一下。”看来陶澍是有所准备,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
“首先,一地崛起务须有赖于一种哲学、一种思想为依托。濂溪先生(周敦颐)虽是湖南道州乡贤,但其思想大成后却居于江西、显于江西。他促成“濂溪学派”的兴起,进而使得江西在宋时涌现出一批人才”。
“史上‘洛学’成、所以河南兴;'关学'大兴、所以陕崛起;'闽学'兴、所以福建起。盖认为均有此因而起”。
“各地无不是先有哲、文,而后有基,再后聚而成批人才,再由一二关键之人予心规划、布局、整合,形成体系、往返回复育人,方渐散影响;故必先促人才蔚起,而后有区域崛起。盖所谓地域崛起之先手,赖以兴文为基础也。”
贺长龄还没等陶澍的话音落地,马上说:“兄言极是!”
陶澍闻言哈哈大笑,更是来了兴致,大声说道:“兄等果然心有灵犀。余在醴陵书院曾深思,湖湘崛起之机就以船山先生(王夫之)始:
一是船山先生(王夫之)是明末三大家之一,名气足显;且在湘有基,‘船山学派’应不逊于‘濂溪学派’之影响。
二是夫之'经世致用'主张正契合我等为官、为人之道。现朝政暮气沉沉,官员不思进取、玩物丧志,正需有振聋发聩之思想来击,而一洗涤其垢。
三是船山先生亦是我岳麓校友,绝是重要渊源,应以此为枢为纽。我曾想将醴陵书院作为‘船山学派’起点,但细思,还是觉母校岳麓最佳。汝想:岳麓书院在史上育出人才众多,在湖湘地域足可扬起振兴湖湘之帜。由此,目标应以湖湘文化为根基,以振兴‘船山学派’为其任;以‘经世致用’学说为号召,结一志同道合者同行。
后,将同道者推及官场,假以时日,湖南崛起必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将惠及于人、造福于湘,而蔚然蜂起、载入史册。
诚然,或许你我只可默默奠基,享不到成之荣光。但,世上事总需有人去做,成事让于后人吧。此生夙愿、愿与你共勉,同气连枝,振兴湖湘。”
贺长龄似被陶澍一席话所点燃,一时也激情四起,满脸通红,不由得起身将手伸向陶澍,两又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二人凝视良久,贺长龄才算平静下来,但仍坚定地说道:“子霖兄,我等虽然位卑言轻,但亦敢于任事,愿听陶公驱使,虽难亦往。”
陶澍摆摆手,严肃地说道:“世上事成,无不经历艰难的,只要谋划得当定会成功。当下,我认为有三事需提前谋局:
第一,立足岳麓,竖起大旗。首在岳麓书院寻些同道者,谋山长之职,聚人建营,以“经世致用”倡立‘船山学派’。
第二,团结乡党,搭建平台。执政勤勉,谋取大位,以职推动成事。只你我两定不行,须最大限度团结湖湘乡党。自明日始,即分头联络每一科湖南籍进士,诚邀知名官员、乡贤与有识之士倡定期会商共举大事,传‘经世致用’船山学说;同在京城再寻各自同年同门同道者共举。并借机不断培育、输送湖湘后生才俊,同气连枝共成大事。
第三,模糊地域,共倡‘经世’。既为国家、亦为苍生,家国一家、做家国干城,而不囿于一隅,既显之狭隘、没有器具,亦难免“瓜田李下”,被人误有结党之私。”
贺长龄听陶澍这么一捋,思路即清晰,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陶公所言,正合我意。我欲联吾弟熙龄,使其共谋,居间联络成为接引。欲使其先于书院内结社,先将船山学派与经世致用之人连起,再从中筛些好苗培养。”
陶澍闻言大喜,说道:“然也然也!始自岳麓、源源不断,大事可成矣!”说完,陶澍和贺长龄的两双大手又再一次地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于是,贺长龄首要的任务则是约其弟贺熙龄谋划落实大计。
贺熙龄在陶澍和贺长龄的领衔之下,按其商定思路,在长沙利用城南、岳麓书院竖起了“经世”大旗。并利用岳麓书院结识、培育了大批杰出的湖湘子弟,源源不断地推荐给陶澍和贺长龄面谈。这其中就包括后来名满天下的曾国藩和左宗棠等人,此为后话。
首先发现并惠及而名起的则是魏源这个他们共同的校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