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院

作者: Fwx烟雨倾城 | 来源:发表于2024-09-29 19:53 被阅读0次

唐·韩偓

鹅儿唼啑栀黄觜,凤子轻盈腻粉腰。

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

《深院》创作时正值韩偓因不肯附朱温而遭忌,诗人处在那种“桃源望断无寻处”的乱世,此时“深院”似乎也不失为一个逋逃薮。

 “深院”之“深”,似乎不仅是个空间的观念,而且攸关环境气氛。

一般说,要幽才能“深”,但诗人笔下却给读者展示了一幅闹春的小景:庭院内,黄嘴的鹅雏在呷水嬉戏,美丽的蛱蝶在空中飞舞,红色的蔷薇花与绿色的芭蕉叶交相辉映。

作者运用“栀黄”、“腻粉”、“红”、“碧”一连串颜色字,其色彩之繁丽,为盛唐诗作中所罕见。

“栀黄”(栀子提炼出的黄色)比“黄”在辨色上更加具体,“腻粉”比“白”则更能传达一种色感(腻)。

这种对形相、色彩更细腻的体味和表现,正是韩诗一种特色。

诗中遣词用字的工妙不止于此。用两个带“儿”、“子”的缀化词:“鹅儿”(不说鹅雏)、“凤子”(不说蛱蝶),比这些生物普通的名称更带亲切的情感色彩,显示出小生命的可爱。“唼啑”、“轻盈”一双迭韵字,不但有调声作用,而且兼有象声与形容的功用。

于鹅儿写其“嘴”,则其呷水之声可闻;于蛱蝶写其“腰”,则其翩跹舞姿如见。末句则将“红蔷薇”与“碧芭蕉”并置,无“映”字而有“映”意。(一本径作“红蔷薇映碧芭蕉”,则点明矣。)凡此种种,足见诗人配色选声、铸词造句的匠心。

看到这样一幅禽虫花卉各得自在的妙景,真不禁要问一声:“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了。

但这境中不是真个“无人”,“深院下帘人昼寝”,人是有的,只不过未曾露面罢了。而正因为“下帘人昼寝”,才有这样鹅儿自在、蛱蝶不惊、花卉若能解语的境界。

它看起来是“无我之境”,但每字每句都带有诗人的感情色彩,表现出他对这眼前景物的热爱。同时,景物的热闹、色彩的浓烈,恰恰反衬出庭院的幽静冷落来。而这,才是此诗经得起反复玩味的奥妙之所在。

这种热烈的外观掩饰不住内在的冷落的境界,反映出封建社会的衰落时代中知识分子的典型的心境。

韩偓在唐末是一个有气节操守的人,以不肯附“逆”而遭忌,在那种“桃源望断无寻处”的乱世,这样的“深院”似乎也不失为一个逋逃薮。

读者不当只看到那美艳而平和的景致,还要看到一颗并不平和的心。

那“昼寝”的人大约是中酒而卧吧。也许,晏殊《踏莎行》的后半阕恰好是此诗的续境:“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相关文章

  • 深院

    窗前竹弄影,檐后柏枝长。 院里桃花艳,红墙杏送香。 深宅桐树静,枝上凤求凰。 润雨几番抚,春情何处扬!

  • 深院

    深院 庭院深深佳节日,垂下青青柳色新。 碧绿秋光点点波,一树黄英真奇色。 天色深浅随云去,落叶悠悠舞...

  • 深院

    信步林间听鸟啭, 闲情深院弄丝弦。 余音已越青山外, 逸志却留白发间。

  • 深院花

    幽居主人常年外 朱门闭锁一院春 只恐春去无人识 繁花踊跃攀墙来 白振甫

  • 深院静

    深院静 小庭空 书法断续寒砧断续风 晚安(`˘ω˘) 记得早睡

  • 孤独深院

    人要过得多红火多充实才会连一瞬间的孤独都感受不到。如果你怕孤独,我倒是有一个建议给你,你不要午睡到下午四点半。刚才...

  • 深院月

    深院静,续箜篌。 劝饮金樽月满楼。 长夜凭帘思往事, 梦随思绪到花丘。 ...

  • 《深院异客》

    院里来飞客 麻雀浪漫声 蝉音惊异鸣 欲占绿树林

  • 深院月

    春叙宴, 醉难看, 杯盘狼藉不知寒。 今日饯行挥别泪, 那堪折柳唱阳关。 遥祝愿, 舌耕娴, 奇葩新秀出樯兰。 科...

  • 深院月

    星月望, 夜微凉。 昨日繁花昨日长。 一瞬年华人万里, 玉蝶春去自思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yd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