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所有作品】富兰克林践行群作品合集
05丨检验人生假设:如何看清限制自己的规则?

05丨检验人生假设:如何看清限制自己的规则?

作者: 诗崎 | 来源:发表于2019-02-22 23:07 被阅读0次

这是我在陈海贤老师的《自我发展心理学》中学习的第五节课         

一、开篇得到

推动行为改变的四个原则之一:检验重要假设

改变第一步:看见内心假设

行为背后的重大假设——辨识假设——突破心理免疫系统,让改变发生的第一步。

假设:会主导改变者心中恐惧的大象。

看见这些假设本身,就会带来一些改变!原因就是我们经常把假设当常识。但是,一旦它们被看到,被带到意识中经受理性的拷问,它们对人心理的隐形操控力就被打破了。

所以,检验人生重要假设的前提是,看见它。

二、看见自己重要假设的方法

在心理免疫X光片四栏表中所涉及到的:提问——内心深处阻碍你改变的假设是什么

第一,那些跟你的目标相反的行为,带给你的好处是什么?

第二,如果你做不一样的行为,你最担心别人会怎么对你?

第三,为什么阻碍改变的行为,所带来的好处是必须的?如果没有这些好处,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小窍门:在寻找自己的重要假设时,可以试着用“如果……就……”的句型来归纳它们。

其实:原本根深蒂固的信条,真的就是一个假设而已。但人总会保护自己的核心假设且不会轻易改变。

目标:审视假设并使其信念有所松动!

改变第二步:行为检验之验证内心假设

重温:改变的本质是通过做不一样的事,获得新经验。

不一样的事:与心理免疫系统要求我们做的不一样的事。

新经验:当新行为带来内心假设的松动后,所产生的新的领悟。这个领悟会被整合到我们的心理免疫系统中,最终改变我们的心理免疫系统。这时候,改变就发生了。

需要做的事:如果要进一步地改变,我们还需要像一个行为科学家一样,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新行为,来测试这些基本假设。我们要验证这些假设对不对,什么时候成立,什么时候不成立。

改变:它是一种有支持的探索,既需要你勇敢,也需要安全和可控。

新的经验:常常是在预期经验和真实经验之间的对照中产生的。

将真实经验和预期设想经验进行对比,通过切身体验来验证内心假设不成立从而将其打破。

三、例证说明问题

陈老师提到的抱怨,像极了我自己。我是个伶牙俐齿思维敏捷的人,但仅限于处理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上。只要涉及自己的事,自己权益,我就会很怂,尤其有正面冲突时我往往会心慌气短最终发挥失常。而且很多时候我做出的举动并不是我自己心甘情愿的,但又迫于无奈做了,于是就很拧巴,忍得住就憋成内伤,忍不住就要抱怨。这源于我很少直接向别人提请求和需要,不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因为我很怕别人拒绝,伤了面子。可是,我又有这样的需要。所以抱怨,就变成了折衷方案,成了缓解自己压力的方式,但却对自己毫无益处。

隐含在我的行为背后的,是我的重大假设:如果我直接表达不满,说明我很苛刻(我很在意别人的评价,虽然这并无任何意义),别人就不会喜欢我(我不需要在意别人是否喜欢我,我不需要取悦任何人);如果我直接提要求或表达,别人很可能会拒绝(或者言语上的不接受),就会引发冲突(我害怕冲突,害怕不和谐)。

四、下一步行动

直接提出要求,而不是在背后抱怨。如果你觉得重要的东西,就要去争取,而不是背后抱怨。

因为自己的东西,只有你自己认真对待,别人才会认真对待。你在背后抱怨,就是把责任推卸给了别人。

陈老师的真实得到,希望有朝一日也是我的:所以现在,每当想要抱怨的时候,我都会先想想有什么需要没有直接表达,我是不是坚持了自己的意见。同时我也看到了,当我直接表达我的意愿以后,别人并没有对我表示不满,也没有产生冲突,相反,他们更重视了。

渐渐的,我内心的错误假设也随之改变。

怎么设计行为,来验证内心的假设:当我们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时,其实我们也是去免疫系统之外、重大假设之外的世界旅行。这其实是一种更加深刻,更加有意义的旅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5丨检验人生假设:如何看清限制自己的规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by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