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里,关于上学的和做农活的最多。而那时候也是最快乐的时候。
01.打猪草
每天上学除了背书包,一定也要背一个大背篓。书包放到背篓里,到了教室把背篓放在墙角,再拿出书包走到座位上,学习开始了。书包是军绿色的斜挎包,里面书本不多,只有语文和数学,两个作业本和一支笔,多余的笔和本都是没有的,必须用完了才能向父母“申请”买新的。所以我们都用得格外小心,一点都不能浪费,若是浪费被发现,挨一顿训是避免不了的。
放学以后,同村的小伙伴,三五个一群,把书包挎在身上,背篓背在背上。夕阳下美丽的田间小道,穿过一片一片的菜地、麦子地、油菜田……庄稼地里的杂草就是我们的目标!如果看到哪块田地里的草长的鲜嫩茂盛,我们一准使出吃奶的劲儿冲到那里,扔下书包就开始拔草,我们称之为“打猪草”(猪草就是用来喂猪的,那时候每家都养猪,家里地少,粮食更少,人都吃不饱饭,就需要另外打猪草来喂猪)!上学路上田地里的草是最鲜嫩的,还不等长老,就被我们打了“猪草”。
大人们总是要忙地里的农活,像打猪草这样的事,总是小孩子做的。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绕远路回家,哪里“猪草”多,那里就是回家的路线。有时候运气不好,“猪草”不多,就要多找几块田地,直到天都快黑了,才背着猪草回家。
然而打“猪草”在那时的我们看来,是极有趣的。同村的三五个小伙伴一起结伴,一边走路一边找猪草,一边聊天。:“今天老师又把衣服穿反啦”;“老师的上衣口袋开线了,居然用透明胶粘上了”;“隔壁班那个鼻涕虫今天又被一个6年级的大胖子给打了”……关于学校的八卦每天都很多,我们聊都聊不完。有时捧腹大笑,有时愤愤不平。
聊着聊着,背篓就装满了,太阳急急的合上了重重的眼皮,昏黄的灯火上场了,我们背着猪草,各自回家。
02.桥
上学的路上有一座小桥,桥很高,感觉掉下去就要粉身碎骨似的(其实只有3米左右高)。桥面是用石板铺成的,上面长满了青苔,又窄得很,就只能够站住两只脚。只要下雨,桥就滑得很,我们总是不敢走。
而老家就偏生爱下雨。若是痛痛快快下一场大的也行,可偏偏就爱下毛毛雨,一下就是好几天,甚至十来天。于是上学就又成了困难!好在村子里同龄的孩子很多,可以结伴同行。遇上雨不大,没有发大水,我们就走桥下。遇到发大水,大一点的孩子就会走到前面去“探路”,再告诉后面的孩子,哪里好走,哪里太滑不能踩。就这样走着走着,我们就大了!
有一年夏天,桥面的石头断了一块,接着又断了一块。再后来桥面所有的石头都不见了!我们惊慌着跑回家告知父母,原来是要修桥。上学的路线就从桥上改为桥下了。
雨,总是不断的!在继很多天小雨之后的一天夜里,下起了瓢泼大雨,所有的雨点倾巢而出!风声雨声吼叫了一夜。所有的稻田都被淹了,稻田里已经不能再多盛一滴水!上游的水漫到下游,小河发起了大水。河水涨得满满的,像吃撑了的大蟒蛇,浩浩荡荡往前赶。
我担心没有桥面的桥会被湍急的大水冲垮,自作主张的取消了当天的课程。正得意的想要出去玩儿泥巴,却被爸爸给揪到河边了!!
原来村里的爸爸们看到发了洪水,就自发组织了几个年轻力壮的爸爸,专门送小孩子上学。爸爸们在已经没有了桥面的桥墩上站成了一排,像运送货物的传送带那样,把孩子们从桥头运到了桥尾。他们脚下的水流很急,绕过大腿,朝桥下奔腾而去。
那时候我们眼里的爸爸,是无所不能的超人!
后来桥面修好了,是很宽的水泥板,没有青苔,还足够两个小伙伴并肩同行了。
长大以后上大学,工作,离开家。这是顺其自然的事!只是我没有料到,有一天我也远嫁他乡!因为各种原因,也是好几年才能回一趟家。多年以后,家乡的模样渐渐模糊。只是打猪草和小桥的样子,还牢牢的记在心间。
图片拍摄时间:2018年2月今年因爸爸生病,回家住了一段时间。记忆中的稻田已经全部变成了了柠檬地,爸爸说因为农村只有老人,地种不动了,就承包给了人去种柠檬。当年的小梯田已经连成了一片,也没有了高低缓急,一眼望去全是绿油油的柠檬。那柠檬地里,长不出“猪草”!想要打猪草,想要在稻花香里听一片蛙声,也是不能够了!
2018年2月·家乡的油菜地百转千回的小路已经被宽敞的车道代替,现代人讲求效率,农村也有体现。七拐八弯的田间小道也是找不到了。
小河还在,只是桥换了容颜!
网友评论
现在的乡村已不再是以前的田园。
谢谢姐姐耐心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