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产生于七世纪的阿拉伯半岛,中国旧称回教,天方教或清真教,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特别是西亚、北非、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各地,大约在唐朝初期传入中国。
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除了在天宝十载(751年)为争夺石国发生过一次但罗斯战争外,长期互相通好。唐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国首次遣使来华,到长安朝见唐高宗。此后148年间,大食遣使至唐共达37次之多。在此期间有很多穆斯林商人来华。一路从陆上沿着丝绸之路,经天山南北,河西走廊,来到长安;一路从海上由波斯湾和阿拉伯海经孟加拉湾,过马六甲海峡至南海和东海,到达广州、泉州和扬州等口岸。
当年长安有西市,内有“波斯邸”和"胡店”,唐还设置"互市监“进行管理,可见当时贸易的盛况。广州为通商大埠,商客云集;泉州也空前繁荣,出现了"市井十州人”的盛况;扬州在中唐时期已有很多大食与波斯人从事经商和文化交流活动。唐在这些城市设置“市舶使”进行管理。
八世纪中叶阿巴斯兴起后,阿拉伯人从事东、西方海上贸易十分活跃,来华“蕃客"逐年增多,并有许多穆斯林留在了唐朝。由于他们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与唐人不同,所以在城市中多聚居一地,称为“蕃坊”。他们推举选出有威望的人为“蕃长”,负责主持宗教活动和调解穆斯林间的民事诉讼。后来还建有礼拜寺和公共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