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种地的日子

作者: 88c776e74924 | 来源:发表于2018-10-09 09:04 被阅读20次

                                       在家种地的日子

                                                                            阿黛|图文

在这个拼爹的时代,很不巧,我是苦孩子出身。对此,我妈持犹疑态度,不肯定,也不否定。或者说,既肯定又否定。

她之所以肯定,是出于一个做母亲的愧疚心理,在我小时候没有给我提供锦衣玉食的生活,她脸上估计觉得不光彩,心里觉得不美气;她之所以否定,则是通过比惨决定的。每当我吐槽童年里梦魇一般的农活时光时,我妈总是将我与村里最苦的孩子比,更过分的是我妈经常将我们两代人的童年作比,这是相当不厚道的呀。

每当我看到十四岁的一米七的大侄子和十岁的二侄子,在家里沉迷于手机和美食时,总是咬紧后槽牙的恨呀。我赤裸裸的嫉妒,妈的,凭什么他们啥都不用干就能吃香喝辣?凭什么我辛苦劳作却要吃糠咽菜。吃糠,是不存在的。但是吃红薯和玉米面的时光,却是大把大把的。以至于我现在看到城市人对红薯和玉米的渴望,都十分不解。在我们村,玉米和红薯都是给猪吃的,间或,作为穷人的我也必须要吃。

最可怕不是吃糠咽菜,而是做不完的农活啊。所谓丰收的喜悦,在孩子心里,至少在我心里从未有过。

国庆节下地的图片

童年里,农活是绕不开的记忆。在众多农活中,堪称梦魇的,莫过于收麦。那时候的一亩三分地,觉得比赤道都长。撸起裤管,从赤道的一端背起一捆麦子,汤过扎脚的麦秸地,抗到另一端。一根根的麦芒,扎到脖子上,动弹不得。烈日下,长衣长裤单鞋,如若不然,轻则扎破脚丫子,重则感受千针在背的痛苦。那大概是童年里最惨烈的记忆了。后来,初中时分,随着干旱缺水,再也不种植小麦了,为此我开心了好久,感谢老天开眼。

我甚至产生了错觉,觉得小时候收下的麦子保我十年温饱无虞,所以停止种小麦后,我一直以为我家的小麦存粮总是吃不完,而对我妈购买白面的记忆荡然无存。记忆里,总是一排排的大瓮,掀开盖子后,就是草木灰和小麦。很顽固的记忆!

怎么说呢?多年后,我从未预料到我会喜欢上海子的那首诗——《麦地》,我更没预料到我会深深地痴迷那个“麦子诗人”,甚至在我的诗里,也渐渐看到麦芒的影子,看到麦芒的光和痛。也许,万物的美,只有在出离之后才能发现。简单来说,只有在吃饱喝足再也不用通过农活生存的时候,才可以大言不惭地歌颂那片质朴的麦子。

想起小时候流传的一个笑话:一城里人在乡下春游,正玩得高兴,一农民飞跑过来说:“还不上来,你踩着麦子啦!”城里人一撇嘴说:“真没文化!这叫踏青。”农民一听,怒不可遏,把城里人拽出麦田,一使劲推进路边的水塘里。城里人大叫:“把我弄到水里干啥?”农民冷笑道:“真没文化!这叫踏浪。”

多年前,耻笑“城里人”;多年后,成为自己所耻笑的“城里人”。

其实,我并没有被农活摧残多久。随着我的学历越高,我干的农活越少,我们家充分地演绎了“知识改变命运”。每每放假回家,跟在我妈屁股后面干农活的时候,总能听见乡亲说:哎呦,大学生怎么能干农活呢?赶紧撂挑子回家啊!

于是,我逐渐从一个农活小能手,变成了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废物。每次,挑水的时候,担着担子,步履扭动,我奶奶一路哂笑,总说我是下乡的女知青,这可好,我都不会走路了。

国庆放假,家里的农活都已干完,心中狂喜,结结实实地在家享清福。我妈说要去地里挖两块红薯回来,为了缅怀童年,索性我主动请缨,跟着我妈下地了。

通往红薯地的那一路,是一路的记忆,小时候走了太多遭,哪里有坑,哪里有井,都悉数记得。出村后,是一片树林,落叶簌簌,铺满脚下。

遥想当年,我放学后还要来园子里拾柴火,捡落叶,还要在地上用落叶围成一个圈,宣告对这片树叶的自主占领权。一个耙子,两个麻袋,三个女仔。我往往都担任那个钻进麻袋踩实落叶的角色,或者撑着麻袋的人,多年后想来仍有不甘。如果让我来装叶子,让我姐撑着麻袋,多好!我一直觉得,身为家里最小的仔仔,我失去了很多表现自己的机会。

我妈说,即便落叶如雪,也已经没有人再捡了。是呀,现在做饭哪里还用落叶呢?我向妈妈断言,现在的生活太过无聊。破天荒,她竟然没有反驳我。

我妈指着一片荒地,问我,你还记得这块地吗?当年种青禾的地块。

我当然记得,小时候种青禾,作为驴的口粮。有一次放学后,让我去割青禾。看到别人家的青禾长势喜人,我竟然在一人多高的青禾地里大肆地打起滚来,躺平了一大片。事后,我洋洋得意地向我妈炫耀我的劣迹,我妈愣了一下说,那也是咱的地。这算什么呢?自作孽不可活吧!

我妈说,我胆子太大,不怕被人抓到挨打吗?我十分不屑,你以为我傻吗?我从来不在明显处打滚,我都是从一块地的中间地带下手。

这一路上,青禾早已绝迹,荒草丛生,庄稼也无。我感慨这世道,做一个农民,都在走下坡路了呢。

到了红薯地之后,我妈坐着田埂上歇脚,好像干活之前的一种仪式,虚张声势吧。秋风一阵,黄叶翩跹,我妈说这很适合拍电视剧。我比我妈更懂得装腔作势:哇,在家种地也挺好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园风光,热气腾腾。

好个屁呀,累死你!我妈说。

小时候,一次下地干活的路途中,我们三个仔仔坐在驴车上,下坡的时候,毛驴撒欢,掉下去了两个,包括我。我妈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把我捞起来,继续前行。摘花生的时候,我哀嚎不断,企图得到关注、轻判,乃至释放。

嚎什么嚎,别装了,赶紧干活!我妈说。

多少年过去了,我妈还是这么通透,无论是看世事,还是看我。

小时候,每次抱怨的时候,我妈总是说:这就是不好好读书的下场,不好好读书就得当农民,当农民就得干活,干活就得受累。

大了以后才发现,不当农民,同样是受累。没有哪一种人生,是轻松无碍的。还真不敢拍胸脯说,当农民的乐趣就一定会输给不当农民的乐趣!

而我呢?恐怕连当农民的资格都没有。虽然干过很多农活,但从来不是主力,更接触不到核心技术,怕是三年五载都难以开心智,做一个地道的农民了。更为遗憾的是,作为农民的孩子,我竟然不知道家里有地几何,更不知哪一块地是我家的。小时候,不认识自家的地头,长大后,依然不认识自家的地头。然而,更为遗憾的,却是做农民都不能够了。不管是天干少雨的自然困厄,还是村民外迁土地荒芜的必然,再或者是保护耕地种树种林的政策局限,已然再容不下农民的赤诚之心了。

而我丢失的,何止是做农民而不得的遗憾呢?是我童年的记忆,再无可承载的土地,是我漂泊在外的心,再无可回归的故里。

(原创首发于个人公众号:阿黛小姐,长期征稿,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

  • 在家种地的日子

    在家种地的日子 ...

  • 耕田种地的日子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劳动人们的一贯传统。 家家户户按照人口分田地,每户人家都有。一年四季,按照季节规律,春天播种,...

  • 准备在家种地

    今天逛网店,逛着逛着,看到了卖蔷薇花的,还不贵,隔壁是一卖樱桃树苗的,看着也不贵,然后手痒,就两个都买了。后来想一...

  • 在家种田种地的生活

    以前,出来打工任性就跑来跑去,对自己的生活根本不负责,对期待我能有所作为的父母给予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渐渐的自己也没...

  • 在家的日子..

    清闲,自在,安静,没外来人打扰,想睡就睡,没有作业,但正是没有作业,所以无聊,所以颓废,所以..想满血复活

  • 在家的日子

    在家休养的日子,没出过一天家门。每天不是躺床上休息,便是看着宫斗剧,虽然日子无聊,与社会脱节,但是很多时候还是过来...

  • 在家的日子

    注:这是以前在贵阳行医,回家后写的一篇随笔,放在QQ空间,一直睡大觉,拿来跟大家分享下。现在在家白天看病,夜里看书...

  • 在家的日子

    和家里最小的弟弟吃饭。小家伙说“我感冒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宝宝不舒服,宝宝要睡觉”。然后拉了一块布把自己藏了起...

  • 在家的日子

    在家的日子,不用上班,也就没有了职场的勾心斗角和瞻此顾彼,到点吃饭看书,日子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却是难得的幸福。 端...

  • 在家的日子

    生老二和生老大的区别,我感觉就在于你想亲老二还得看着老大的脸

网友评论

  • 88c776e74924: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阿黛小姐,期待你的到来,长期征稿。

本文标题:在家种地的日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zs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