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经》学习第177篇《小雅 六月 》

《诗经》学习第177篇《小雅 六月 》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2-11-04 08:23 被阅读0次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177篇《小雅 六月 》

【原文阅读】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广,其大有颙。薄伐玁狁,以奏肤公。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译文参考】

        六月出兵奔不歇,兵车修整准备齐。四匹雄马肥又壮,人人穿起出征衣。玁狁来势特凶猛,我方边境已告急。周王命我去征讨,保卫国家莫推辞。

      四匹黑马选配好,马技娴熟守规章。正值盛夏六月天,披挂整齐上战场。披挂整齐上战场,行军卅里赴边疆。周王命我去出征,辅佐天子保家邦。

      四匹公马体高长,宽头大耳气势昂。猛烈出击讨玁狁,建立功勋威名扬。将帅严谨兵纪强,同心协力报边防。同心协力报边防,安定国家民安康。

      玁狁来势不软弱,焦获整顿备战忙。目标镐地与方地,不久就要到泾阳。我军飞鸟旗帜扬,白色飘带鲜又亮。我军兵车有十乘,先行冲锋勇难挡。

      我们兵车很安全,前后高低都稳健。四匹公马步伐齐,步伐齐整性驯良。猛烈出击讨玁狁,进军太原敌胆丧。文武双全尹吉甫,万国效法好榜样。

      宴请吉甫喜洋洋,终得天子多重赏。从那镐京回家乡,出征日子实在长。斟满美酒敬好友,蒸鳖脍鲤佳肴香。出征酒宴还有谁?孝友张仲也在场。

【字词注释】

(1)栖栖:忙碌紧急的样子。

(2)饬(chì):整顿,整理。

(3)骙(kuí)骙:马很强壮的样子。

(4)常服:军服。

(5)玁(xiǎn)狁(yǔn):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6)孔:很。

(7)炽(chì):势盛。

(8)是用:是以,因此。

(9)匡:扶助。

(10)比物:把力气和毛色一致的马套在一起。

(11)闲:训练。则:法则。

(12)服:指出征的装备,戎服,军衣。

(13)于:往。

(14)三十里:古代军行三十里为一舍。

(15)修广:指战马体态高大。修,长;广,大。

(16)颙(yóng):大头大脑的样子。

(17)奏:建立。

(18)肤功:大功。

(19)严:威严。

(20)翼:整齐。

(21)共:通“恭”,严肃地对待。

(22)武之服:打仗的事。

(23)匪:同“非”。                 

(24)茹:柔弱。

(25)焦获:泽名,在今陕西泾阳县北。

(26)镐(hào):地名,通“鄗”,不是周朝的都城镐京。

(27)方:地名。

(28)织文鸟章:指绘有凤鸟图案的旗帜。

(29)旆(pèi):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

(30)央央:鲜明的样子。

(31)元戎:大的战车。

(32)轾(zhì)轩:车身前俯后仰。

(33)佶(jí):整齐。

(34)闲:驯服的样子。

(35)大原:即太原,地名,与今山西太原无关。

(36)宪:榜样。

(37)祉(zhǐ):福。

(38)御:进献。

(39)炰(páo):蒸煮。

(40)脍(kuài)鲤:切成细条的鲤鱼。

(41)侯:语助词。

【诗歌赏析】

          此诗叙写尹吉甫北伐玁狁的战争全程。全诗六章,前四章主要叙述这次战争的起因、时间,以及周军在主帅指挥下所做的迅速勇猛的应急反应。

        诗一开首,作者就以追述的口吻,铺写在忙于农事的六月里战报传来时,刀出鞘、箭上弦、人喊马嘶的紧急气氛(“柄栖”、“孔炽”、“用急”)。

        二、三章作者转向对周军训练有素、应变迅速的赞叹。以“四骊”之“维则”、“修广”、“其大有颙”的强健,以“我服既成”的及时,“有严有翼,共武之服”的严明及“以奏肤功”的雄心,从侧面烘托出主将的治军有方。

        第四章作者以对比之法,先写“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的凶猛来势;次写车坚马快、旌旗招展的周军先头部队“元戎十乘,以先启行”的军威。一场恶战即将开始,至此,紧张的气氛达到了顶峰。

          第五章作者并没有被时空逻辑的局限所束缚,凌空纵笔,接连使用了三个“既”字(“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描写己方军队以无坚不克之凛然气势将来犯之敌击退至靠近边界的太原。很自然地从战果辉煌的喜悦之中流露出对主帅的赞美和叹服。从紧张的战斗过渡到享受胜利的平和喜悦,文势为之一变,如飞瀑落山,又如河过险滩,浩荡而雄阔。

        最末一章,作者由对记忆的描绘转向眼前共庆凯旋的欢宴。“来归自镐”是将记忆与眼前之事联系起来,而“我行永久”说明作者也曾随军远征,定国安邦,与有荣焉。然而自己的光荣之获得,又与主帅的领导有关,可谓自豪与赞扬俱在其中。

  从审美的角度统观全诗,这种以追忆开始,以现实作结的方法,使得原本平淡的描写平添了几分回味和余韵。同时,此诗在行文的节奏上,一、二、三章铺垫蓄势,第四章拔至高潮,第五章舒放通畅,第六章归于宁静祥和,也使诗歌产生了丰富变化的节奏感、灵动感。

【《六月》学习的反思探讨】

        我们知道,春秋时代,诸侯在举行酒会交流的时候,常常会用《诗经》中的篇章来表达某些特定的含义。

          晋文公重耳流亡至秦国的时候,秦穆公曾经用《诗经》对他进行过一次考验。当时,还是晋国公子的重耳流亡十九年,最后一站到了秦国。在秦的某一天,秦国通知他们,要举办一次盛大的欢迎宴会。重耳的人知道,在这样的场合是要“赋诗”的。他的舅舅子犯自知“赋诗”是短板,于是对重耳说:明天我就歇了,还是让赵衰去吧。

        在第二天的宴会上,秦穆公“赋诗”选了一首《采菽》,讲的是诸侯朝见周天子时的情景。西周晚期周天子式微,而此时的秦国正兵强马壮。诗中有“君子来朝,何锡予之”一句,“君子”指诸侯,意思是说:诸侯们来朝拜,应该拿什么赏赐他们?秦穆公用此诗,是很明显地对重耳一行表示欢迎。赵衰一听,马上让重耳还礼,同时选了一首《河水》(学者认为,就是《小雅·沔水》)作为回应,诗中有“沔彼流水,朝宗于海”一句,意思就是:漫漫的河水,奔向大海。赵衰选这首诗以表达投靠之意。一来一往,秦穆公一看,对头,这几位主仆还有点意思,值得谈下去!于是继续赋诗。

        最后,秦穆公赋的诗是《小雅·六月》。赵衰一听,当时就明白了,兴奋地对重耳说:“公子,赶紧下拜!”《六月》是一首表现周宣王北伐狁建功立业的诗,秦穆公选这首诗来唱,是在眉目传情:我要帮你建功立业!这时候,如果重耳一方犯糊涂,不明白对方赋诗的意思,秦穆公的美意和他给重耳的好机会,就很可能像一支没有中标的箭,飘过去了。这便是古人的赋诗言志。

        《诗经》中的战争诗一部分是王朝的礼乐,另一部分是歌颂贵族功勋的。西周后期贵族势力占据上风,诗歌的创作也开始向他们倾斜。秦穆公所赋的《六月》,虽然写的是宣王北伐,却通篇不见宣王的踪影,显赫的是一个臣子。

        《六月》这首诗写了吉甫作为一个将军外出打仗,受赏之后回家,找到好友一同宴饮欢聚。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见于《小雅》的篇章,在诗的最后落脚到一个大臣家。这个新现象代表的是贵族的突显,更早的大小雅诗篇是王朝的乐歌,《六月》却实际上是贵族的篇章。

        另外,不仅在《诗经》战争诗篇中,也包括其他诗里面,到晚期贵族的身影显著,是一个普遍现象。当然,他们的好景也不长,马上西周就崩溃了。进入东周以后,虽然还有贵族在作诗,雅、颂创作并未就此结束,但是,整个诗歌创作的新动向,却是发自民间的风诗,十五国风开始出现了。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周代的车辆

        周代崇尚车辆制造,清代学者作过许多探索,由于囿于《考工记》经文的窠臼,因而种种复原的设想都与如今见到的实物遗迹相距甚远。自20世纪50年代在陕西长安沣西张家坡发现西周车马坑,第一次呈现出独辕双轮马车的整体面貌,才使我们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以后又陆续出土多部较为完整的车形遗迹,成为现在复原周代车制的可靠凭证。

        研究者根据车形遗迹和文献记载,复原出西周时期车的形状,其构造相当复杂,各种木质和青铜铸件,以及皮革附属物等,不下五六十种之多。周代车的制作确实比较考究,车的主体结构可归为轮轴、辕(辀)衡和厢(舆)三大部分。各种木构件和铜铸件已达六七十种之多,如果再加上皮革和铜质零件组成的马具及其他饰物,种类就更可观了。

      这些质料的构件和设备应是相应工种的工人加工制造的,也就是说,木工不可能单独完成车辆的制造,必须有其他工种的工匠协作才能组装出符合要求的车。单就木构件而言,也需要木工内部有所侧重,才好成批地制作某种规格化的木构件,较方便地组合成性能优良的车辆骨架。

      这种不同工种和同工种内部的分工合作,与古人对车的制作技术评估“一器而工骤焉者,车为多”的总结契合,说明车的制造是吸收了当时各种手工业的先进技术,集中体现出手工业发展的综合水平。

        西周时期车辆生产的迅速发展与当时骤然扩大的疆土,周人地位的改变,武装移民的需要密切相关的。震慑新征服的地区,防止猃狁进犯和淮夷的侵扰,始终是王朝朝夕思虑的大事,必须要有强大的军队,才能维护王权和国家的统一。

        战车的多少是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所以统治者着力发展车辆制造业是很自然的,牧野之战时周军不过“戎车三百”,到成王“践奄”后,就封于此的鲁公伯禽俨然是“公车千乘”的大国之君了。朝廷直接指挥的西六师和殷八师更是战车如云,在征荆蛮时出动六师之众,“其车三千”;抗击狁入侵的周军各种战车齐备,而且众多,不亚于征荆蛮的师众。《诗经 小雅 六月》中描述伐狁时“六月棲棲,戎车既饬,”;“元戎十乘,以启先行”;“戎车既安,如轾如轩”。《诗经·小雅·采芑》方叔曾伐狁,“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狁,蛮荆来威。”《传》曰“啴啴,众也。焞焞,盛也”。“言戎车既众盛,其威又如雷霆”。

        又如,参加西六师和殷八师伐噩侯的禹,带领的仅仅是高级将领的私属部队,就有“公戎车百乘”之多。这些例证说明东西两支大军的战车数量不可胜数。为军需服务的牛车和人挽的辇,其数量也不少于战车。各级贵族乘坐的马车为数也很多,如地处北疆的韩侯,娶亲时的车队非常气派,《诗经》有“韩侯迎止,于蹶之里。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一般贵族也把车视作自己地位的象征,彼此夸耀所乘之车“攸勒冲冲,和鸾雍雍”。

        诸多资料表明,在军事、政治、生活等方面,车成为不可缺少的装备和交通工具,反映出这项手工业生产在迅速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

参考资料:

《讲给大家的诗经2》,李山,东方出版社,2021年6月

《中国经济通史·先秦经济卷(中)》,周自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学习第177篇《小雅 六月 》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ey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