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和儿子一起读了泰戈尔散文诗《花的学校》,欲罢不能,今天和儿子一起又读了他的另一首诗《仿佛》,让我们的清晨沐浴在阳光与温暖之中。
(印度) 泰戈爾
(冰心譯)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
只是在遊戲中間 有時彷彿有一段歌調
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動我的搖籃
所哼的那些歌調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歡花香在空氣中浮動
廟殿里晨禱的馨香
彷彿向我吹來母親的氣息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
只是當我從臥室的窗里
外望悠遠的藍天
我彷彿覺得
母親凝住我的目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怀念和依恋。
没有母亲的童年是不幸的。泰戈尔13岁丧母,母亲的面庞是模糊的,但母亲的爱与影响却无处不在。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已经65岁了,母亲的形象依然那么清晰可见可感。
全诗三节,每节都以"我不记得我的母亲"起笔,却让人感觉母亲无处不在,母亲的目光始终追随着孩子,母亲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不曾远去。

诗人分别选取三个生活场景,从歌调、气息、形象三个方面,表达了母亲在"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尽管过去了52年,但母亲依然“活”在他的生命里。
我始终相信有些人是靠记忆活着的。一段回忆足以支撑人走完这一生。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1节,作者写道:"在游戏中间"、"歌谣在玩具上回旋"、"晃动摇篮时"等。这些内容都是在回忆"我"幼年时感受的母爱。
诗歌的第2节写得很美,很温馨。诗人选取了特殊的意象:初秋早晨的合欢花香,暗喻母子和欢的温馨、甜美。诗人由花香联想到庙里晨祷的馨香,既自然,更见精妙:人人都知道,到庙里烧香祈祷,心情该是何等的虔诚,而作者此时此刻竟那么真切地仿佛感受到了母亲的气息,足见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是多么强烈。

诗歌的第3节写得甜美而开阔。诗人选取的环境是卧室,而且是"我"一个人在"外望悠远的蓝天"。因为孤独而"外望"--渐渐地思念母亲、渴盼母爱的心荡漾开来,仿佛觉得母亲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这告诉读者:虽然"我"过早地失去了母亲,但"我"并不孤单,因为随时随地,母爱都相伴相随,甚至弥漫在"我"的整个生活中,将"我"包裹,"我"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厚重而丰富的母爱。
联系诗人自身,虽然“我”过早地失去了母亲,但“我”并不孤单,因为随时随地,母爱都相伴相随,甚至弥漫在“我”生活的整个过程中,将“我”包裹,“我”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厚重而丰富的母爱。
读这首诗,我的心如同融化了一般。仿佛觉得这首诗是写给我的一般,我当然相信还有很多人也一定是这样的感受。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了祖母家,我在那里度过了我的孩提时代、童年生活和青年时代,我考上大学,外出上学很少回家,直到我去省城工作有了自己的家。每逢寒暑假,还是匆匆赶回看望祖母,仿佛那里才是我的家。

母亲的怀抱,母亲的温暖于我是没有记忆的。直到我当了母亲后,才发觉母爱真的是无处不在的。无论子女在那里,母亲的爱始终是在的,母亲的目光始终是追随的,只是年轻的时候,似乎并不明白啊。
一首诗,融化了我的心,也解开了我内心深处隐藏多年的情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