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艺术之家艺海
浅谈《源氏物语》与《长恨歌》的关系

浅谈《源氏物语》与《长恨歌》的关系

作者: 陈传容 | 来源:发表于2016-11-08 12:52 被阅读2330次

    《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约978——约1016)是日本平安时代杰出的女作家,是出身于中层贵族中书香门第的才女,其曾祖父、祖父、伯父和兄长都是有名的歌人,特别是其父兼长汉诗、和歌,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研究。这样的家庭给了紫式部以文学上的熏陶。作者自幼随父学习汉诗,熟读中国古代文献,特别是对白居易的诗有较深的造诣。因而,其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大量引用中国古籍中的典故和诗句,包括《论语》、《韩非子》等,据统计,仅白居易《长庆集》就有108处,尤其是第一回《桐壶》,更是有赖于《白氏长庆集》中的《长恨歌》而成立。下面,就以《桐壶》为例,具体谈谈《源氏物语》与《长恨歌》的关系。

    首先,从故事情节来看:

    《长恨歌》以哀怨的笔调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的前半部分讽刺玄宗专宠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揭示了由于玄宗的耽于酒色,怠驰政事、荒淫,导致了“安史之乱”。诗的后半部分把史实、传说与想象交织在一起,吟咏李杨的爱情和“长恨”:“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极力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悼念,触目伤心,刻骨萦怀,又用有如招魂的大段铺叙描绘,表现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和绵绵无绝的遗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生离死别表现了深刻的同情。

    而《桐壶》同样是写帝妃的爱情悲剧。当朝天皇桐壶帝,在众多妃嫔中,独宠一个并无有力后援的更衣。这个更衣因此而受到众妃嫔的妒忌、诽谤和怨恨。不久,这个更衣生下一个容貌如玉、盖世无双的小皇子,因此,更受到皇上的宠爱。但皇太子母后弘徽殿女御也更加因此而忌恨这个更衣。在小皇子3岁时,这个更衣不堪众妃嫔的折磨悒郁而死。桐壶帝因此而日夜思念更衣。

    从中可以看出,《桐壶》卷与《长恨歌》情节如出一辙。非但如此,《桐壶》卷全卷就是对《长恨歌》诗句的阐发,甚而至于引用原诗。我们再来详细分析一下:

    《桐壶》中写有一更衣,蒙皇上特别宠爱,“怜爱她,竟不顾众口非难,一味徇情,此等专宠,必将成为后世话柄。连朝中高官贵族,也都不以为然,大家侧目而视,相与议论道:‘这等专宠,真正教人吃惊!唐朝就为了有此等事,弄得天下大乱。’这消息渐渐传遍全国,民间怨声载道,认为此乃十分可忧之事,将来难免闯出杨贵妃那样的滔天大祸呢。”——这不但是唐玄宗对杨贵妃“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形象写照,而且直接把李杨爱情导致“安史之乱”这样的祸事直接写在书中,《长恨歌》对《桐壶》卷的影响可见一斑。

    这样的例子,还可举出很多。在更衣死后,书中写道:“近来皇上晨夕披览的,是《长恨歌》画册。”更衣留下的遗物,“皇上看了,想道:‘这倘若是临邛道士探得了亡人居处而带回来的证物钿合金钗......’但作此空想,也是枉然,便吟诗道:“愿君化作鸿都客,探得香魂住处来。”写中还写到桐壶帝思念更衣的情形:“皇上看了《长恨歌》画册,觉得画中杨贵妃的容貌虽然出于名画家之手,但笔力有限,到底缺乏生趣。诗中说贵妃的面宠和眉毛似‘太液芙蓉未央柳’,固然比得确当,唐朝的装束也固然端丽优雅,但是,一回想桐壶更衣的妩媚温柔之姿,便觉得任何花鸟的颜色与声音都比不上了。以前晨夕相处,惯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句,共交盟誓,如今都变成了空花泡影。”——桐壶天皇对更衣的思念丝毫不亚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而且诗中的“太液芙蓉未央柳”、“在地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文中被原句引用。

    从《桐壶》与《长恨歌》的故事情节来看,《桐壶》是《长恨歌》的阐发、引申,两者故事情节如出一辙。

    其次,从人物形象来看:

    《长恨歌》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源氏物语》中的《桐壶》也是写桐壶天皇与更衣的爱情,均为一君一妃,以悲剧结局,同是妃子去世,只不过妃子去世的方式不同,杨贵妃是自缢而死,而桐壶更衣是病死。未亡人都对亡人怀有无限的思念。这是从悲剧的主要人物来说的。

    次要人物的描写,两者也有相似之处。《长恨歌》中,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对她日夜思念,于是出现道士去寻觅杨贵妃倩影:“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式殷勤觅。”而在《桐壶》卷中,非常巧合地,同样出现一个相士,也是在更衣死后出现:“朝鲜派使臣来朝觐,其中有一个高明的相士,皇上闻此消息,想召见这相士,教他替小皇子看相”,相士力赞源氏公子的美貌。一个道士,一个相士,两者人物的出现有惊人地相似之处。

    第三,从描写人物的方法来看:

    《长恨歌》与《桐壶》对人物的描写都运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

    《长恨歌》中描写杨贵妃的美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里把杨贵妃与后宫佳丽相比,更显得杨贵妃美貌出众,这种描写方法在《桐壶》中同样加以运用:小皇子三岁那一年,举行穿裙仪式,小皇子容貌漂亮,仪态优美,“见多识广的人见了他都吃惊,对他瞠目注视,叹道:‘这神仙似的人也会降临到尘世间来!”通过别人之口来侧面描写小皇子的出众。

    第四,从人物心理描写来看:

    《长恨歌》与《桐壶》都善于描写人物心理活动,人物心理描写细腻。

    《长恨歌》中描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唐玄宗的心理:“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桐壶》中更衣病后,皇上的心理“但觉长夜如年,忧心如捣”,更衣死后,皇上“心如刀割,神智恍惚,只是笼闭一室,枯坐凝思”,再如“万岁爷说这番话时,断断续续,饮泪吞声;又深恐旁人笑他怯弱,不敢高声”,把桐壶帝矛盾的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

    总之,从以上几个方面可看出,《源氏物语》中的《桐壶》不完全是《长恨歌》的引申、延续,《长恨歌》的基调始终充溢在《桐壶》中。《桐壶》卷把《长恨歌》的故事情节、人物描写等成功地移植到书中,从中也看出紫式部对中国文学的造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源氏物语》与《长恨歌》的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pa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