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世界万象越风秦韵生活故事
话“桑麻”(农耕文化之一)

话“桑麻”(农耕文化之一)

作者: 陈水河 | 来源:发表于2018-07-26 06:53 被阅读113次

孟子在《梁惠王上》中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管子在《牧民》中说,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有六畜也。

夏之桑

为什么先贤如此看重它,是因为在农业社会里头,衣食住行中的“衣”,离不开桑麻。 陆贾(汉代)在《新语》中说,民知室居食谷,而未知功力。于是后稷乃列封疆,画畔界,以分土地之所宜;辟土殖谷,以用养民;种桑麻,致丝枲,以蔽形体。《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一幅农人自给自足的画面。

桑与蚕,丝枲与帛

蚕丝

中国一向被称为“丝绸之国”,丝绸业包括养蚕、缫丝和织造三部曲。考古发掘证明,良渚文化时期,家蚕已驯化成功。据蚕业史家研究,从出土实物和甲骨文记载来看,不论是黄河流域还是长江流域,早在距今三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都已养蚕,并会利用蚕丝织绢了。伴随着蚕业的兴起,人们很早就形成了祭祀蚕神的信仰习俗。殷代的甲骨文中,不仅有了“蚕”“桑”“帛”等字,还在一片甲骨文上发现了八月“用三头牛祭蚕神”的记载。最早的蚕神是谁,古籍上并没有点名。传说蚕业是黄帝元妃嫘祖所发明,另一是“马头娘”。清朝政府一直劝谕百姓种树,原因是“桑木可以饲蚕,枣栗可以佐食,柏桐可以资用,即榛楛杂木,亦足可以供爨”。只是丝帛比较珍贵,一般百姓只有植桑养蚕缫织绸制衣之苦,却没有穿的机会。

麻与衣

麻丝

麻。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小时候,我与老父亲或与二哥绕过麻绳。当然,也盖过麻帐,还穿过麻衣,在父母去世期间。觉得虽然是麻料素衣,却似乎更让人亲近,更有生活气息。

其它关联词汇:桑榆、扶桑

1、桑榆,一般指是桑树与榆树。但另有解释——

(1) 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借指落日余光处。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本指日出的地方;桑榆,本指日落的地方。

(2)  比喻晚年。桑榆晚景。

2、扶桑,位于崂山附近东海。这里十分流行的一个传说,就是《西荫氏找蚕桑》。

陈水河整理于20178.7.26早上

相关文章

  • 话“桑麻”(农耕文化之一)

    孟子在《梁惠王上》中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管子在《牧民》中说,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有六畜也...

  • 话桑麻

    音信散 归无期 西窗守烛影 雨丝密 情丝细 欲断无绝期 你为谁戎马天涯 舍我芳华 我为你梳整云鬓 风雪...

  • 话桑麻

    把酒话桑麻,何锄南山下 2018/3/6 星期一 多云 文/添一抹岚 下午去了菜地。 豆苗窜得老高,但我心痛它...

  • 话桑麻

    首先呢,了解之后再传达,评论要建立在知情的基础上,不然错过信息错过机遇 然后吧 ——2016/11/29 机会啊,...

  • 话桑麻

    娃戏宝妈哥赏花 文/紫薇红尘曼舞 夜雨霏霏娃恋妈 淘娃邀我数鸭鸭 哥哥弹曲东厢下 笑唱明天不纺纱

  • 话桑麻

    孟浩然说:“把酒话桑麻”,到了今天没有桑也没有麻,只有隔空聊家常。 昨天就和高中的二三好友“话桑麻”,她俩周六都加...

  • 话“稼穑”(农耕文化之二)

    于兰溪,较去年,夏日晴天多得去了,气温也高居不下,昨日与今天均高达37度。这让我联想到农民兄弟当年种禾之艰,今日用...

  • 孙家湾小学农耕文化实践课探索(二)

    孙家湾小学农耕文化综合实践课主要包含:农耕文化与二十四节气主题课、农耕文化与科学探究种植课、农耕文化艺术创作课、现...

  • 农耕文化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亘古至今,农耕文化地位不可小觑。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

  • 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起始早, 产业最先我中华。 不忘祖宗修长廊, 源流至此遍天涯。 澧县小渡口镇朱家湖风景区有“农耕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话“桑麻”(农耕文化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rv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