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我们仍只相信自己所相信的,然后用自己的认知来判断事务的发生。
之前唐山发生的6.10烧烤店打人事件,一部分人看到发生在凌晨两点,第一句话就是,谁家好姑娘那么晚在外面还不回家。全不去想施暴者何以如此猖狂。等到通报发出,才说“咳,一个姑娘大晚上的,还是不要这样子的好。”
想贾宝玉如此通透的人,也逃不过。书到最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时,宝玉看到扶着新人的雪雁,虽然下意识的想法是“因何紫鹃不来,倒是他呢?”,可下一分钟,就开始自证“是了,雪雁原是他南边家里带来的,紫鹃仍是我们家的,自然不必带来。”他何尝不知黛玉和紫鹃情同姐妹,远不是雪雁小丫头能比的,若是黛玉出嫁,紫鹃怎可能不跟。可他就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然后自己找证据说服了自己。
如慈悲仁爱又固执的唐三藏,他宁愿相信是孙悟空心有怨念,不存善心,一而再,再而三打死无辜路人,也不愿信旷野无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哪来的庄稼人,后终被白骨精抓走。
心理学上,把这个叫做“确认偏误”,就是说人们倾向于接受他们所相信或期望的东西,然后选择性的注意、收集信息,同时按照支持自己想法的角度解读获取的信息,而忽视与之不符的信息。
就像有人习惯性反驳一样,不论你说什么,他张口第一句总是“不是”,然后开始疯狂证明自己的观点,哪怕是错的。
人性如此,遇到这样,莫多说,不必解释,也不必争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