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成为准妈妈,我才开始关注育儿和亲子关系类的书,期待从中汲取育儿之道。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卡尔威特教育》、《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等等都已成为我的囊中物。
不久前,又在朋友推荐下淘来龙应台的“人生三书”,即《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以及《目送》。温情的文字,切实的体验,读罢令我既有“相见恨晚”的叹息,又有“还好,没错过”的兴奋。龙应台曾称自从三十四岁成为母亲,便开始了“人生课”,至今未毕业,而这“人生三书”就是这堂课的“三本作业”,我想不论是为人母还是为人子,“人生三书”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值得你我细细品读。1.《孩子你慢慢来》:长长的路,慢慢走;让我记下天真,留住惊喜
长长的路,慢慢的走 《孩子你慢慢来》是以“妈妈”的视角来书写对生命的思考,记录孩子安安(龙应台长子)成长的点滴,书中并无溢美之词,也没有歌颂传统的母爱,只是以温暖的文字记录孩子生活的片段,记录他们眼中的世界—惊喜、天真、喜悦。很喜欢书中的一段情节,说妈妈“一边切者胡萝卜,一边不自觉地哼着歌”,却突然发现自己哼的竟是孩子们喜欢的童歌,而不是自己喜欢那“相思红豆”。我想这是当妈后无意识的变化吧。孩子是上帝特别送给妈妈做女人的礼物,孩子的爬行、咯咯笑声、摇头晃脑都会牵动妈妈的心,也许只有当妈后才能理解过去的不理解,理解为何办公司里妈妈们一提到自己的“熊孩子”便会眼中放光,脸上带笑;理解为何她们三句话绕不过孩子这个主题;理解为何“有一种冷叫你妈说你冷”,天下当妈的都一样。怀孕后,我便养成了写孕期日记的习惯,记录第一次见胎心、胎芽,感触到如鱼儿划过的胎动、听见如水冒泡泡般的胎心音、起名字时的苦恼、置办小衣服小鞋子时的喜悦、装饰小窝的兴奋......记录这些片段,让我提前陶醉于“妈妈”的角色,孩子让我回到生命的起点,我也希望以这种方式帮他(她)留下生命最初的痕迹,日后慢慢读,细细品。2.《亲爱的安德烈》:重新认识熟悉陌生的亲人 重新认识 该书收录了三十六封家书,记录了两代人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安德烈是龙应台和德国丈夫的长子,在他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到台北工作,等她卸任重新回到孩子们身边时,安德烈已是十八岁的青年,一米八四公分高的小伙子,他不不再是缠着妈妈讲故事的安安,而是成熟了长大了的安德烈。他们是两代人,中间相差三十年;又是两国人,中间隔着东西方文化。为了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她和他商定两人共同以通信的方式写一个专栏,且相约一旦开始绝不半途而废,她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进入一个十八岁人的世界,重新认识他,也让他重新认识自己的母亲,她的努力换来他同等的努力,借助书信,他们重新认识了彼此。我惊讶他们母子坦率、平等的聊天方式,更惊讶这样的专栏居然足足写了三年,与其说是坚持为之,不如说是爱在作祟。读此书时,我常想到自己的十八岁,也会不自觉地问父母的十八岁在做什么?我十八岁后,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父母的十八岁,我不得而知,也从未问过。而我十八岁时,以来上海读书,随后就业成家,算起来十年了。远离家乡,每年只有国庆、春节回家陪他们,说是“陪”,更多的是玩着手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心不在焉地问:家里收成如何?谁家办喜事了?谁家的娃上大学了?除此外,确实不知该聊些什么。明明知道我们彼此熟悉,彼此爱,却不知何时起我们的话题越来越少,我想这正是书中指出的“需要重新认识”吧。想来,步履匆匆,未曾停下脚步聆听父母的故事,鲜有静下心来于他们好好的聊天,没有真正“认识”逐渐年老的他们,他们也不知如何“认识”成熟长大的孩子,只能以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去爱。今即将为人父母,是该好好的于他们聊天,听他们话当年,重新认识熟悉陌生的亲人了。若你也有同感,也是离家的孩子,读读这本书吧。
3.《目送》:孤独是人生的必修课 人生大问 《目送》是龙应台送给父母、兄弟们的书,书中抒写了包括父母、兄弟、朋友在内七十三篇散文,充满了对亲情、友情的牵挂与思念以及无奈的失落与放手,亦如作者所言: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是啊,尽管没有人真正喜欢孤独,但它却是逃不过的必修课。书中《雨儿》和《牵挂》两篇散文令我印象深刻,前者写母亲的老,年迈的母亲每次都会在电话那头问:“你是谁,怎么都不来看我,什么时候来看我?”,雨儿则每次重复“我是雨儿,你的女儿,我前几天刚看过几你哦”。这个场景叫我动容,记得两年前妈妈因病住院,看着她虚弱瘦小的身影,听着医生一口一口“老太太”的叫着,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少做了许多事。母亲老了,需要陪伴,生病时希望子女及时现身去帮助她,呵护她。自那时起,我俩达成约定:不论何时何地,不论我在哪里,在忙什么,每周固定的时间都会通一小时电话。虽然聊的话题是家长里短,偶尔带有八卦新闻,但听得出她很开心,在孩子眼里“父母的健康是子女的福气,父母的开心是子女的安心”。后者《牵挂》讲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东拉西扯,值得只是想知道你过得好不好。记得朋友曾说:“女人一定要有孩子,有了孩子才懂的牵挂”,读完此篇后,似乎有些理解朋友的话语。是的人总是要有牵挂的。人是需要有牵挂的,或是父母、亲朋、爱人孩子,心中有了牵挂,才不会觉得空落落的,心是满的,人才会踏实,才会暖,幸福的人生不就是有人想、有人念、有人爱嘛。人生三书,有纯真,也有感伤;有深度,也有温度,值得你我细细读,慢慢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