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我逐渐在亲子关系和个人成长方面有了些许收获。通过查找阅读有关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籍,我对自己的成长历程、人格特质、与父母的关系、性格缺陷由来,以及在育儿过程中的得失都进行了系统的整合,这促使我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良好的自我认知与成长提升,开始不再对女儿的功课辅导以及日常教育忧心忡忡,反而更加认识到良好性格对于孩子人生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我开始积极向先生宣导自己读过的这些好书,希望他也能跟我一起通过阅读认识提升自我,进而对教育女儿更有帮助。
起初,我只是在读书时偶尔提及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容,甚至主动读一两段给先生听,他也觉得非常好。后来通过我学习的深入,尤其在意识到我俩在育儿过程中会有意见冲突时,就显得格外着急,迫切想要先生意识到自己教导方法不合适,因而更加频繁的要求他每天抽出时间阅读相关书籍。经过我苦口婆心的劝说,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说到激动处甚至热泪盈眶,先生终于肯接过我手中的书本开始了阅读。
然而,我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自我成长和认知的过程并不好走,对于很多人来说甚至相当痛苦。大多数人宁愿一辈子呆在心里舒适区,也不肯踏出于他而言痛苦甚至恐怖的一步。况且,先生一直爱看手机,可以说除了吃饭睡觉上班,业余时间机不离手,这种情况下,让他突然放下手机来读书,不仅有类似于戒毒般的痛苦,更重要的是他当下似乎并没有自我成长的意愿,即便他也承认我讲的有道理,只是,他还是不想,起码现在不想。
在发现先生频频放下书本拿起手机,甚至为了逃避读书,一向不爱运动的他竟然坚持晚饭后出门散步一个多小时后,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我认为好的,别人未必觉得,况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常习惯甚至小懒散,想要走出长期心里舒适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和胆量,付诸行动更是难上加难。
纠结痛苦之余,我意识到了自己问题。一直以来,我打着为家庭好,为先生女儿好的旗号,无视了先生的真正意愿,一厢情愿的催促他学习、成长,很大程度上是我的控制欲在作祟,这种情况下,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甚至开始反感,只是迫于内心的道德评判,不得不委曲求全的去执行,最终还是开始想法逃避,结果可想而知。
而我呢,在先生表示愿意学习欢天喜地,仿佛整个生命都被照亮了,发现他不是真的想读书成长,起码现在不想时,又如坠地狱痛苦不堪,我发现自己太习惯不由自主地将希望快乐寄托于他人身上,寄托于外在的事物,竟然忘记了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喜欢通过不断学习自我成长,那是因为我可以从中感受到快乐与充实,既然如此,我完全可以放手去做这些,而不应强迫他人。
每个人的心路历程都不同,只有当一个人真正想要获得成长时,他才会努力去寻找成长的途径,心甘情愿的去经历、去学习,不断变得更加成熟、强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