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英专生或者翻译学习者做个高频外刊阅读问卷,排在首位的,应该就是经济学人了吧。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行文布局,经济学人都堪称佳品。它还是各种翻译、英语相关考试的卷上常客呢。
我读经济学人的时候,查词是一道很重要的工序。毕竟是吃翻译这碗饭的,要与时俱进,吸收各个领域的知识。遇到不太懂的词汇,专业术语也好、生僻小词也罢,都是要查一查才罢休的。
不过,如果仅停留在查词这个环节,那么这么好的外刊资源还是大大的浪费了。作为一个优质外刊信源,经济学人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玩味的地方。今日就与大家来分享一些我的关注点。
首先是标题。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篇帖子,讲经济学人文章标题里的玄机,很喜欢使用双关语,看似普通常见,实则别有洞天,往往暗含着整篇文章的精华主旨。
前几个月给翻译群的一次练习,用的也是经济学人的文章,标题是Biting the bullet。单纯从这个词组来看,bite the bullet是指为渡过难关而忍受巨大痛苦。那篇文章讲的是中国在高铁上付出的代价与面临的困难,所以这个标题也暗含中国在发展高铁事业上的艰难困苦,动车不就是bullet train吗?
这是小标题里的大文章。
第二,了解文化背景。
语言不应该是英专生或翻译学习者的全部,它应该是个工具,是个杠杆,帮我们撬动另一端的大千世界。
比如,之前看的一篇关于印度的文章 India’s Young - We’re not gonna take it。里面有几个关键词深深吸引着我。
Karma,业障,因果报应。佛教起源于印度,佛家也经常讲因果报应。Karma的英文释义是:the spiritual principle of cause and effect,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idea of rebirth. 在经济学人的原文中,是这样写这个词的:punishment for misdeeds in past lives。
比如我很早以前写过的一篇 Queuing for Anarchy。当时看到这个标题就觉得很有意思,都搞anarchy无政府了还要排队,也真是醉了。后来通过搜索背景,才知道排队是刻在腐国人民基因里的。排队搞混乱,看似矛盾,实则讽刺。
你看,小小的标题就打开了一扇窗,从中窥探到英国文化的点滴。
第三,看精巧的用词,去替换、更新自己的词汇库。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常见的词,推进,他可能不会用Promote, advance, 用的catelyse:
A tax-transparency revolution is under way,catalysedby America’s 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 of 2010.
还有一些小词则包含了作者的感情色彩。比如 cull这个词,原来的意思是“宰杀(病弱动物以减少其数目)”,有篇文章的副标题是The government’s promise tocullspecial advisers is worth breaking,作者认为限制政府特别顾问人数的提议很蠢,所以建议这项决议真的可以摒弃了。这里的解雇、裁员没有用别的词,用了cull,也是颇为辛辣讽刺了。无独有偶,还有一篇文章讲的是出版公司因互联网发展绩效不佳,连年裁员,被裁撤的员工也用了这个cull表达。cull做名词解时,意思可是过剩的家畜啊。
再比如说“什么是过去时了,是过去的事情了,如今已经不存在了”。上周翻译群练习里有个句子用的是这个词组:a thing of the past。后面又看另一篇文章,有个句子用了另一个词组:
THE optimistic view of the tax-evasion scandals that have bedevilled banks since 2008 is that they can onlybe seen in the rear-view mirror.
be seen in the rear-view mirror在后视镜里看到,也就是被我们抛在身后了。
精读经济学人,积累同义词近义词也是很重要的一块。它能让你的词汇库更丰富,写作翻译时的用词也更多元。建议大家可以时不时地专门做个同义词近义词整理,把一篇文章中或最近读过的文章中表达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词或词组给记录整理下来,也是很有趣。
第四,重视长难句的意群层次。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做过一期语法长难句的学习群,许多例句都选自经济学人。经济学人里有很多经典的长难句。很多时候,长难句并非难在“长”,而是运用了许多插入语、省略、从句套从句等元素。
比如下面这个句子,这是本月翻译群上周的一次练习里的句子,也选自经济学人:
Also, blanket permissions associated with installing new software, carelessly agreed to, might see it arrive on clueless users’ machines within the letter, if not the spirit of the law.
当时很多人这句都没有翻译好,甚至于对句子大意都一无所知。这句之所以难,就是因为几个插入语和省略结构的使用:
Carelessly agreed to, 其实就是一个后置定语,过去分词表被动,相当于which is carelessly agreed to
还有within the letter,补充完整是within the letter of the law,和后面的the spirit of the law是平行关系。
If not这里也省略了,完整的是,if not within the spirit of the law。
*可在评论区留下你对这句的译文,我会回复示范译文哒*
所以,建议大家在阅读经济学人的时候,不要仅局限于查词,也要关注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如果省略了这一步,就会出现很多人说的“每个单词都懂,但整句话读不懂”的问题。
第五,观察篇章行文脉络。
一般的英文新闻报道,比如BBC啊金融时报等硬新闻报道啊,很多时候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型”结构,通常是先用几句话概括事件,然后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
经济学人不同于这些外刊信源的一点在于,它更多是时事评论而不是单纯的新闻报道。既然是评论文,就不能仅局限于阐述5W1H(who, what, when, where, why, and how),它会有议论文的思路逻辑,分析这样的文章脉络,对英文写作也很有帮助呢。
除此之外,经济学人的每篇文章都配有音频,英式发音,也是很不错的听力素材。还有的译友特别喜欢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点题句,背几个这样的句子用到写作中,也是很增色的。
嗯嗯,大概就酱。你在读经济学人的时候还会关注哪些细节呢?欢迎下方留言告诉我哟~~你的学习方法,也会给别人的学习提供一点思路启发呢~~
周末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