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成长 选择 留学 思考 文化态势
蒙哥是清华七字班本科生知己天涯谈之代尔夫特理工蒙哥学长分享会
编辑整理:Samuel、梁宁
准备阶段
第一部分:学长自我介绍
第二部分:学长所认识的材料专业
休息阶段自由提问
第三部分:出国以来的感受和对未来的计划
最后阶段自由交流
(准备阶段)
Samuel Lu【IABUS】:代尔夫特理工蒙哥学长分享会即将开始,想提问的小伙伴可以根据想法和学长讲述丰富自己的问题。
TUD-博后-蒙哥:各位朋友大家好,待会我将会介绍一下自己在材料专业学习工作十年来的一些体会,以及最近两年在国外工作的一些感受,如果大家有什么很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先提出来,我再慢慢介绍。
Samuel Lu【IABUS】:给大家普及正确的提问方式,讲述自己的情况结合和学长之前讲的内容,然后找准切入点引申出的问题比较详实而有针对性。
TUD-博后-蒙哥:也可以在我介绍之前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没有关系的。
Samuel Lu【IABUS】:嗯,学长表示愿意配合大家调整内容。
TUD-博后-蒙哥:惭愧惭愧,因为我还没有很明确的列表。
Samuel Lu【IABUS】:真实在呀,学长!
17清华生科家铭:学长做材料什么方面呢?
TUD-博后-蒙哥:嗯,这个我会具体介绍
17清华生科家铭:学长面临“材料是大坑”的说法时是怎么看待这样的劝退说法的?
15 华科 功能材料 舒亮 鄂:同问
TUD-博后-蒙哥:这个问题我也会谈谈我的想法,我也想问问你,生物也是大坑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偷笑][偷笑]
17-南航-软工-粤:我想问学长为啥不在国内发展呢
TUD-博后-蒙哥:在下面的介绍中会详细说明一下的。
第一部分:赵蒙学长的自我介绍
TUD-博后-蒙哥:各位朋友大家好,很感谢愿意花时间在周末晚上的黄金时间和我一起闲聊。我是吉林长春人,在过几个月就要过自己30周岁生日了,如果没猜错的话,可能比群里大多数朋友年龄都大了不少。我2007年开始读本科,因为高中期间学了数学和化学两门竞赛,就保送到了清华材料系,几个月之后的08年初,材料系升级为学院,我就在这里读完了本科四年,和博士五年,16年博士毕业之后,我有幸获得了一个荷兰能源部的项目支持,来到荷兰的小镇Delft开始博后工作,现在正好是我三年合同的一半。
(传奇的经历得到大家的呼应)
事实上,高中填报高考志愿,本科毕业后的选择,或者可能的,博士毕业之后的去向,这可能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重大抉择。但是对我来说似乎是很简单。因为保送,我可以自由填报专业,那个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最火热的专业还是建筑,医学或者自动化,计算机和金融还是非常低调和普通的选择。我采用了排除法选择专业,作为一个理科生,我自觉自己不喜欢与电和编程有关的工作,又不喜欢画图或者接触人体所以排除了很多专业之后,我很开心的选择了材料专业,但实际上坦率的讲在选择之前我对材料专业也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东北大学-包头-研究生-冯伟 :认真聆听[爱心])
很幸运,我的基础知识背景和兴趣点很好的贴合了材料专业的设置,于是,实际上在大一的时候我已经认清,在材料专业内发展是我未来的方向。我分析了身边师兄师姐们毕业的选择,出国深造,留在系里,或者毕业之后直接工作。考虑到托福和GRE的残酷,我表示并不愿意把人生最美好的几年时间用来背单词,而清华材料的国际排名实际上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开始飞速的提高了,所以我很轻松的就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决定,毕业之后留在系里读博士。
大三的时候,我联系了当时给我们讲材料化学的老师,进了他的课题组,并留在组里读完了5年的博士。从本科的别人教什么你学什么,到博士的自己思索自己创造,其实需要一个很大的思维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当然是困难甚至是痛苦的。再次,很幸运的,我走过来了,博士课题走上正轨,发表了一系列不错的文章,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所以在博士后半段的时候,我再次很轻松的就决定了未来要走材料科研的道路。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想要在国内不错的高校拿到一个稳定的教职,海外留学和工作的经历变成了一个必须。所以我再再次的做出了简单的决定,博士毕业之后,出国做博后。考虑到当时美国的安全形势,我选择了欧洲,申请了英国德国的一些职位,但最终拿到了荷兰的这个岗位,开始了三年的工作。
图自网络
图自网络
第二部分:学长所认识的材料专业
TUD-博后-蒙哥:本科四年,博士五年,博后现在接近两年,我在材料专业里学习工作了11年,说实在话,这个学科是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发展和变化的,课程的设置不断的变化,研究的热点更新换代的更加疯狂。专业的就业,从那时候默默无闻的冷门,变成了现在千夫所指的大坑,然而我始终坚持,在可预见的未来,材料专业必然迎来大发展。具体的,我再分两个小部分,学习和科研。
首先,本科阶段的学习,据我了解,各大高校的课程设置千差万别。但追根溯源,材料专业,始于五六十年前的冶金专业,金属学和冶金学,是传统材料专业真正的本门功夫。而现在全世界的材料学科都一样,发展出了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加工工艺几个大的方向,其中材料学和材料物理化学组成了材料专业的核心,而材料加工工艺基本上被多多少少的分流去了机械专业。
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学校的材料系,或者材料学院,还以金属学作为自己课程设置和本科教育的核心。这导致了一个问题,材料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无论是科研,还是就业,就会发现自己学了很多各种技能,但是往往要和学物理的比物理,学化学的比化学,学机械的比机械,最后发现自己没有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局面或许是就业导向的限制,毕竟如果本科教育仍然坚守金属学原理,毕业之后叫大家去钢铁厂上班,我们都不愿意……不过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产业结构不断改变,行业之间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之后,这种现象能够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科研,受险于就业岗位,材料专业学生的一大就业方向就是读硕,读博,然后试着继续走科研的道路。如何选择科研方向,昨天我提到了,材料未来的走向,大体上要面向电子,能源和生命,这是未来人类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材料局限性很大的方向,可以说是大有可为。这些方向也可以说是发表论文最疯狂的专业。但是所暴露出的问题是,大量的研究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科研经费烧了,收获的只有论文,而没有生产力的实际提高。而另一方面,选择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研究方向,比如钢铁,合金,陶瓷,应用的前景可能是汽车,航天等等,这些领域所能发表的论文,至少从影响因子的角度讲要低很多,在当今的评价体系下,就显得十分弱势。
我同样希望在未来,科研系统的评价体系能够有一个革命,让科研人员能够真正做自己喜欢,并且有用的工作,而不是盲目的跟风。
图自网络休息阶段自由提问
Samuel Lu【IABUS】:谁影响了学长的选择,这个过程值得思考,转变的过程或者瞬间比较有价值
TUD-博后-蒙哥:之前海铭问了,重大转折的瞬间,是谁影响了我,我是如何做出了选择。
其实非常简单,我个人,非常幸运的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喜欢做什么,所以这些年来,我一直秉承着顺其自然的心态,我的理想需要我做什么,我就义无反顾的做。
我可以和各位分享的经验就是,趁着自己年轻,多去体验,多去学习,尽快找到自己的兴趣,走上自己希望自己走上的道路,不要在各种眼花缭乱的选择面前迷茫。
Samuel Lu【IABUS】:学长本科参加什么活动比较多,喜欢哪类人文通识或者体育运动吗?
TUD-博后-蒙哥:因为我大一就决定了要留在系里,不出国,所以不需要背单词,不需要刷课程成绩,所以说大三之前可以说是很浪,学校学生会团委,学院学生会团委,艺术团,社团,我都玩遍了。业余爱好有两件,推理小说,我在图书馆的那个区域按照索书号把能读的都读了;还有一件是踢球,到现在为止依然保持每周踢一场球。简单来说,你喜欢什么,就花时间去做。我觉得没有比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正确更快乐的选择了。
南国管理黎:学长主攻哪些材料呢?
TUD-博后-蒙哥:专业问题倒是忘了说,我博士课题是应用在航空发动机上的陶瓷材料,博后工作主要针对氢能源相关的材料。
南国管理黎:这样分开两种材料,衔接方面难度大吗?
TUD-博后-蒙哥:然而我个人的兴趣是催化剂材料,希望以后工作之后能有机会。难度还挺大的,我以前做陶瓷的实验,现在做合金的计算,可以说毫不相关。所以刚转过来的时候肯定还是要辛苦一些的。
南国管理黎:哈哈,学长转方向后对原来熟悉的材料会不会淡忘?
TUD-博后-蒙哥:我尽量不让自己淡忘。
南国管理黎:学长工作之余,会不会去了解催化剂材料,毕竟对一样东西感兴趣,总得去了解,才能捉住机会?
TUD-博后-蒙哥:当然要。
晶界强化和弥散强化东北大学-包头-研究生-冯伟:@TUD-博后-蒙哥 蒙哥,我问一下如果外校的去清华读博,难度有多大?
南国管理黎:我觉得蒙哥不太清楚吧?蒙哥的学习经历太顺利了!
TUD-博后-蒙哥:我那一届博士有大约50人,本校上来的十几个,外校来的三十多个,我也不好意思问人家之前排名多少……
南国管理黎:我的拙见,如果是985211的,考研考博去清北,会相对顺利,其它普通院校可能面临很多偏见。
TUD-博后-蒙哥:但大体上,想来读博,一般要先自己联系导师,然后过来实习一下,尽量争取推荐。(据传说现在材料专业已经取消考博,完全改为推荐制)
Samuel Lu【IABUS】:学长和留守材料和转行的同学交流了感觉咋样
TUD-博后-蒙哥:我和朋友们聊天感觉很好,可以说是互相羡慕[偷笑][偷笑][偷笑]
东北大学-包头-研究生-冯伟:感觉清华的材料很多都搞陶瓷啊
TUD-博后-蒙哥:因为我们有先进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三部分:出国以来的感受和对未来的计划
中国心TUD-博后-蒙哥:再次重申,出国于我,即使主观也是被动,主观上想要走出来体会一下不同的环境和文化,客观上未来工作需要所谓的海外工作经验。在选择去向的时候,我再次秉承了自己想干嘛就干嘛的态度,并没有选择大家普遍推荐的美国,而是选择来欧洲,原因是我喜欢足球。
我投了大概十几封简历,主要集中在英国,因为我觉得去英国没有语言障碍。包括剑桥牛津帝国理工,也包括德国,马普所和亥姆霍兹实验室,全都失败了。因为我本科学过半年德语。再次失败。之后我就选择了荷兰,投了一个,成了,我就来了。这里需要指出, 出国博后等价于出国工作,和出国读书不一样,不需要任何语言考试成绩,这让我觉得非常轻松。而选择课题组和面试,更多的也是考察在某个具体研究可以上的理解和认识,和申请出国读博差距也很大。所以我可能很难给出什么有价值的申请出国建议。
不过在心态上,我有一些想说的。
第一,出来之前,出来之后,不要对国外的生活和科研有盲目的崇拜。说实话,我在清华读博五年,课题组永远有足够的经费,想做的任何实验,永远可以在方圆五公里以内找到合适的合作单位。但这些在现在荷兰这边都成了不可能的奢望。
国外固然有自己在科研理念上独到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某些时候,设备的陈旧,经费的匮乏,人员的懒散,会给科研带来巨大的副作用…
第二,很多朋友出国前抱着要体验不同的世界,感悟不同的文化的初衷,但是事实上,来了之后,大多数中国学生选择逛中国超市,吃中国菜,交中国朋友,说汉语的生活节奏。这无可厚非,但对于体验不同的文化,几乎没有帮助。
天下大同到欧洲来,去巴黎米兰旅个游,拍几张照片,这些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帮助。想要深入的理解不同的文化,并且从文化差异中有所收获,必须要深入当地普通人的生活,学习当地的语言,品茶当地的饮食,体验当地的兴趣爱好,结交当地的朋友。我想这是在国外生活,和在国外旅旅游,最大的差距吧。
第三,荷兰是个很不错的国家,虽然在来之前我才意识到这个国家的人口和面积都只有重庆市的一半。坦率的讲,荷兰的开放程度,和普通人的勤奋程度,在欧洲算是顶级。但是,在这里我隐隐约约也能看到很多年轻人的迷茫和颓废,欧洲的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很多人不需要做什么实际的创造,就可以享受很轻松的生活。这种慵懒的社会状态严重削弱了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加上难民的问题,这种现象在法国德国意大利更加明显。所以我并不认为留在荷兰享福是什么很好的选择,虽然我可以在这轻松的生活。但我未来的选择是回国。
复兴!虽然国内有诸多尚未完善的混乱问题,但是也正是这些问题,给了大家向上的动力,我相信国家未来的发展是光明的。
爱国自然而然自由讨论
Samuel Lu【IABUS】:学长介绍下代尔夫特理工吧?提到荷兰就想到风车,堤坝,郁金香……代尔夫特的水利工程特别厉害,这是不是跟荷兰用风车造陆有关呢?
TUD-博后-蒙哥:代尔夫特理工,目前世界排名大概六七十左右,对比一下,清华基本可以稳定在三四十,然而代尔夫特理工是一所非常专业的理工大学,全校只有八个学院,只要存在的专业几乎都是国际一流。比如建筑,土木,可以排在全球前五,水利海事也很不错,材料大概可以排到20-30,再次对比清华大概稳定在10名左右……
我把欧洲比喻成钢铁,中国比喻成高熵合金,钢铁已经发展完善了,高熵合金虽然现在看起来不怎么样,但是未来前途无限! 我来荷兰快两年,还没去看过风车,没去看过郁金香花田,也没去过堤坝,哈哈哈!倒是吃了很多奶酪,确实很好吃!
代尔夫特理工一@TUD-博后-蒙哥 你是如何看待目前的“电池热”呢?(周围一半以上做电池,老师也鼓励大家去搞电池领域很吃香)
TUD-博后-蒙哥:为了摆脱石油依托,国家大力支持电池行业,所以可以预见的未来一定会有很多机会。而且电池行业也属于我之前说的,电子,能源和生命三大未来方向的范畴。储能是短期内一个重大课题,我个人也很看好。
15-太科-模具-周思恩: 我是要转自动化,不是机械,主要还是自己做的项目基本都是嵌入式方向。没做过材料的项目,而且感觉材料找不上什么好工作。所以转电了
Samuel Lu【IABUS】:学长喜欢埃隆马斯克吗?最近大出风头的钢铁侠,特斯拉也是电车。
TUD-博后-蒙哥:哈,他貌似就是我说的,喜欢做什么就尽力去做的代表吧。
17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刘玉元 :"材料未来的走向,大体上要面向电子,能源和生命,这是未来人类不可避免的问题"这句话,好像来自《三体》[捂脸][捂脸][捂脸]
TUD-博后-蒙哥:OK,再次感谢大家愿意听我的一家之言。
Samuel Lu【IABUS】:感觉挺不错的,没有太多场面话比较实在。大家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收获和感想咯,学长给力我们也不能虚哈。
代尔夫特理工二南国管理黎:嗯嗯,有一个感想,隐隐觉得是个危机。蒙哥说,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的经历,才能在国内不错的高校谋求一个教职,连保送清华的都必须这样,那其他学校呢?前面家铭同学说了,想双学位攻读经济,我记得,有个清华金融学博士问高晓松,自己应该找什么工作,他本硕博都在清华,但是问高晓松,他应该做什么工作?家铭同学,当你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即使如此优秀,我也看到了你的迷茫。赶鸭子上架,可以上得了架子,但是上不了高架,唯有真正的喜欢和兴趣,才能让人长久的动力。另外,通过蒙哥的陈述,我看到了他的优秀,极度优秀,和一种对自己知根知底的自信,但是也迷茫,即使保送清华,你还是不得不去国外进修,而且在自己兴趣方面,还是等待时机去接触自己感兴趣的催化剂材料领域。这可以说,是对现实的无奈吧。我认识一个网友,他从小就读Sat班,后来留学,那些排名很前的国际名校,他轻松入读,怎么说呢,语言班是需要,但是也是一种僵化。蒙哥,有没有发现我们国家,缺了自信?有实力,但是不够大胆,就如在清华读博的你,也向往着外国的乌托邦,去了国外才知道,国内提供的环境更加好,五公里内做任何实验呢?
TUD-博后-蒙哥:我去之前就知道啊,也知道国外不是乌托邦啊。
代尔夫特理工三15 华科 功能材料 舒亮 鄂:今天感觉是非常非常受启发:纠正两个了关于出国心态的问题,以及如何选择道路方面的问题。对于材料学科的未来以及高熵合金有了更深更形象的理解~
Samuel Lu【IABUS】:这方面我想做一点事情的,但是口号很空需要太多实事去弥补之间的差距。
南国管理黎:鄙人拙见,不需要想着自己文化输出,如果自己做得好,国外自然会向往。
Samuel Lu【IABUS】:一口吃不成胖子,文化积弱的问题正在得到显著改善。
TUD-博后-蒙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国家确实有些政策方面一刀切的弊端,文化层面上也确实有不自信的地方,不过恐怕这些事情要等到我们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一倍了,可能才能改变[Chuckle][Chuckle]
南国管理黎:优秀的文化,先从自身的自信着手,寻找自己的优点,用自己的优势去创造自己的文化产品,至于优秀文化输出这个,鄙人希望是副产品,因为优秀,所以自然外国来要。而不是我们想着卖出去。
图自网络 图自网络Samuel Lu【IABUS】:还是需要宣传的。给大家讲讲毕加索的故事吧,毕加索到巴黎的时候,他够了十几个人每天去各大画廊这里有没有卖毕加索的画。之后过了一个月毕加索开始卖画,各大画廊都争先恐后地购买。
毕加索南国管理黎:哈哈,我们国家给了一个巨大的防火墙,隔绝了国外很多网络,然后我们还是向往国外,这是不是可以反映是我们急迫要国外优秀文化呢?国外被隔绝了,人家没有宣传,但是我们留学生数量,世界第一。
防火墙Samuel Lu【IABUS】:虽然讲的是饥饿营销,但是也能突出宣传的重要性,觉得我们的Party宣传这一部分是特别厉害的,国共战争就是例子。
南国管理黎:这深层次问题,是不自信,想宣传,想输出文化产品,也是不自信。
Samuel Lu【IABUS】:我不认为输出是不自信哈,美国也在各种文化渗透。
15 华科 功能材料 舒亮 鄂:说到差距,我想问学长刚刚一个问题:就材料领域的实验和产业化的差距而言,国内和国外的情况分别如何呢?
TUD-博后-蒙哥:我很喜欢这个问题,国内的材料科研,和企业之间目前基本上是脱节的,而国外稍微优势一点的,是在研究和应用之间有一些成熟的政府部门或者财团或者私人机构,在不断的整合资源,在两者之间建立桥梁。这是我个人经历看来的一个差距。
南国管理黎:蒙哥的经历也是在侧面反映,留学过才最优秀啊。
TUD-博后-蒙哥:我完全不这么认为。很显然,出国不出国和优不优秀没有必然联系,我也很难接受现在的评价体系,不知道如何改变?
南国管理黎:输出不是不自信,但是急迫输出就差不多。当然我也不这么认为,但是这个制度问题指向这个方面。
Samuel Lu【IABUS】:我本人就不想出国,觉得国内河山大好,好吃的也多,而且复兴速度很快。
南国管理黎:美国的文化渗透是一方面,我们有巨大的网络防火墙,每天的新闻联播去歌颂太平盛世和揭露国外的混乱,十几年的教科书不断揭示资本主义世界的缺点,这样的环境还是没有阻止对国外的巨大向往,而且催生优秀人才向往欧美的巨大趋势,国内优秀高校教职需要国外留学工作经历,这至少能说明一点点对国外的向往。
Samuel Lu【IABUS】:世界上不只有三个国家【中国,美国,外国】取其所长不是坏事,我觉得重点不在于国外,在于国际化交流能力。就算中国强势了,国际交流能力也是必须的。说到底就是团队合作。
TUD-博后-蒙哥:并没有感觉国家在抹黑西方,阻止人才外出啊。
南国管理黎:意思是,我们是主动向往,比文化渗透强烈得多。
Samuel Lu【IABUS】:嗯嗯,防火墙一方面也造就我们强大的互联网企业。
教育创业老头-广州-阿伢 :[囧]其实我不大看手机……看到文化输出这个事,有句不成熟的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捂脸][捂脸][捂脸]同学们都见过做广告吧[捂脸],国家跟企业一样,做不做广告,输不输出跟自不自信貌似没有太大关系,跟需要有关系……不成熟不成熟,供大家参考[捂脸][捂脸][捂脸]
广告Samuel Lu【IABUS】:真的让很多囔囔国外好的人久居国外就不一定,双重标准的人多的去了。
TUD-博后-蒙哥:现在的现状是,国内水平还没超过国外,是国内发展的速度远远大于国外,所以我觉得现在的状态基本符合现在的形势。
Samuel Lu【IABUS】:同意,所以机遇浪潮在国内。
TUD-博后-蒙哥:我觉得多做点事情,少谈点主义,还是好的。
Samuel Lu【IABUS】:嗯嗯,同意@TUD-博后-蒙哥 。交流重要,交流的基础——实践也很重要!
赵蒙学长分享会告一段落,感谢学长拖长时间的真诚回答及大家展现出来的思辨。
未来属于有思想的实干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