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因为我家孩子一直很喜欢数学,学奥数也是他一直念着的事情,因此我们没有纠结和思考是否学奥数的问题,什么时候学倒是我纠结了很久的事情,毕竟太早介入我还是很担心他思维固化。
奥数其实可以是快乐的今年的奥数注定不平静,开始是漏题事件,后来又是学而思成都校区被要求全面整改的事情。每年都有各种取消奥数杯赛的风声,但雷声大,雨点小,你信真的就呵呵了。现在学奥数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了,轩轩上一年级的时候,高年级的家长说奥数3年级开始学就行了;等今年上期再去比赛,发现幼儿园的大班小朋友也不少。
我们先说说奥数是什么,奥数对青少年的脑力锻炼有着一定的作用,可以通过奥数对思维和逻辑进行锻炼,对学生起到的并不仅仅是数学方面的作用,通常比普通数学要深奥些(引百度词条)。但很多文章都在说奥数只适合5%的孩子学,我的理解是适合走竞赛方向的孩子,参加过华杯赛的家长就知道,题目真的很难,有些小中组(3-4年级)题目我都做不出来,如果只有课内知识的孩子去参赛去受打击的,还影响兴趣。
那我们要不要学呢?我的观念是先把课内知识学扎实,学有余的条件下可以考虑加课外拓展,自学或者去机构学就看自己了。通过跟其他家长沟通得知,从三年级开始考试有B卷,基本是课外知识;中考的试卷B卷也是奥数题,学还是不学,自己斟酌了。
根据孩子的能力和特性,学奥数其实可以分成两个方向:1、数学思维趣味拓展方向;2、竞赛方向。怎么定位得看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心理期望值。
1、数学思维趣味拓展方向:
这个方向的孩子和家长可以定位为纯粹是为了学习奥数的思维方式,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提高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以杯赛获奖为目的,这样孩子和家长的压力都会比较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快乐一些。
当然适当的参加杯赛或者比赛是有必要的作为检验的手段之一,用于分析孩子目前适合的阶段,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方向。但参加比赛后的结果很考验家长的心理定位,参加比赛意味着竞争,排名,是否获奖都会影响家长和孩子的心情,也会带来不小的压力,家长的考验也来了:比如在考试后是否能接受孩子跟那些牛娃、天牛娃的差距,并引导孩子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和骄傲呢?因为这种差距不是1、2分的差距,而是几十分的差距;在参赛时获得不错的成绩时,家长是否会忘记自己的初心,开始提高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呢?在孩子的校外学习时,家长会接触学习圈的其他家长,在不停的深入沟通时,家长是否做到一如既往的保持最初的心态,静等孩子慢慢进步,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心态和状态。
2、竞赛方向:
能走竞赛方向的孩子确实是少数,这部分孩子和家长大多数是抱着在各大奥数杯赛获奖来的,但是获奖人数毕竟是少数,难度也很大,所以孩子和家长的压力其实是挺大的。比如国内知名的华杯赛获奖比例,30%的孩子进入决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比例为决赛人数的36%,也就是说获奖人数占总参赛人数的10%左右,其中一等奖的人数不超过决赛人数的6%,也就是1.8%。
走竞赛的孩子奥数作业量很大,压力也很大,毕竟不刷题就拿奖的孩子太少了,而且到了5-6年级,不少孩子每周2-3个培训班,甚至有6年级的孩子为了华杯复赛,直接请假不去学校,
如何评价孩子是否适合这条线呢,首先孩子是喜欢并乐于去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也就是说有兴趣,兴趣是支撑孩子学习的动力;其次孩子有一定的天赋,这样会让孩子在较短时间较快的掌握奥数知识,可以带给ta一定的成就感;家长有一定的时间陪着孩子成长,不仅仅是学习上面给与孩子帮助和鼓励,在心理上也要适当的疏解孩子的压力和情绪,让孩子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接受各种考验。
综上所述,奥数其实还是可以学,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和逻辑,关键在于家长和孩子的定位,尽量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孩子学习的路线,其实数学里面有些知识真的非常有趣,比如说数独、一笔画等等。
Tips:在过程中慢慢发现孩子的特性,并适当调整方向,不要抱有很强的目的性,保持适当的期望值,这样很多期望值过高时认为的理所当然,会成为你和孩子的大大的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