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万卷好书读书会小说的各种小说
《道光平叛》No.45 走马换将 密查长龄(之二)

《道光平叛》No.45 走马换将 密查长龄(之二)

作者: 北京文元 | 来源:发表于2019-08-29 19:15 被阅读22次

    文 / 文元  编辑  / 夜阑


    No.45/第二十四章/2

    第二十四章 走马换将 密查长龄(之二)

    鄂山、卢坤,你二人想必都熟悉这些情况。回顾自军兴以来,朕颁发朱谕,指授方略,并于武隆阿离京当日上殿辞别之时,就向他面谕机宜,总体要长龄他们将兵马分为奇正两路,一路由巴尔楚克作正面进攻,一路令武隆阿由乌什草地出其不意,作为奇兵兜擒张格尔,不要让他远逃。

    此次调兵三万六千余名,不为不多,完全可以分为奇正两路使用。然而,二月初六日进兵,长龄仍是归并一路进攻。自洋阿尔巴特之役,尽管三战皆捷,但最后仅得喀什噶尔一座空城,张格尔远窜,毫无踪影。

    接着,道光帝罗列了一大堆需要调查核实的问题:

    一、乌什草地那一路究竟是否像长龄所说的那样有数站地的戈壁荒漠,以致大兵断不可冒险前进,而且还有张格尔党羽在那里埋伏拦截?那里的布鲁特族部落是否真的与张格尔同流合污、助纣为虐?

    二、张格尔是否是在喀城攻克之前就已先期逃走了,抑或竟于喀城克复后,趁空子逃出卡外?

    三、现在算下来,距西四城平定已过去六个多月了。应办的事很多,可长龄仅奏报两三件,敷衍了事。应该撤回的官兵只撤了一万零七十七名,还有一万多该撤的没撤,虚糜粮饷,这办的是什么事?这是不是由于长龄刚愎自用,抑或是由于他轻听浮言所致?

    四、武隆阿既不肯由乌什领奇兵出卡前进,而是在克复英吉沙尔后,前往叶尔羌时,中途因肝气复发回营,病愈后,由图舒克塔什带兵出卡,没走多远,又因臂痛折回。他虽在军中,却不曾勇往直前,是否真的病了?抑或是假借生病有意回避迁就什么?这一点尤须查个明白。或许是武隆阿有所建议,而长龄不予信任采纳,以致武隆阿袖手旁观?这也真说不定。

    朕心悬万里,只是每次看到长龄的奏报,都恐怕是纸上谈兵,不是很靠谱。鄂山现在正在前敌办理粮务,卢坤现在就驻在肃州,所闻所见比较真切。倘若长龄刚愎自用,那么责任就在他本人,或是由于轻听浮言,那么过失就在武隆阿。

    另外,在这道谕旨中,道光帝甚至还手把手地教给鄂山、卢坤如何进行密查的方法:

    现在正值大队人马凯旋回撤之时,通过向陆续经过的领兵大员们广泛了解、前后印证,就会获得翔实完整的真实情况。著鄂山、卢坤以个人名义秘密询访,然后据实复奏,不许稍有含混,亦不许少有漏洩。

    最后,道光帝对鄂山、卢坤给予勉励,并加以警示:

    朕因鄂山、卢坤平日实心办事,不避嫌怨,特降旨让你们去办理秘密查询这件事。总要还朕一个“实”字!将来领兵各员到京时,朕必将一一详询。假如发现你们有伙同作弊、徇私隐瞒的行为,恐怕你们担当不起这样严重的罪责啊!

    道光帝像历史上所有的当权者一样,疑心很重,但,他也心存敬畏,念念不忘父皇生前反复嘱其“屏窥测、杜猜疑”之话语,自认为“即位以来,虽不敢自信恢宏,亦不知粗历偏狭”,而且还时常自我勉励:“事愈大,心愈小;情愈急,气愈和”。 再有就是,道光帝很在乎百年之后别人对他的评价。正所谓“君子以亏义为辱”,他可不愿在他当政之时出现冤假错案,让朝中忠臣良将挨整受屈,自己亦遭天下士林非议,甚至被后人骂作“无道昏君”。

    正是由于道光帝心存敬畏,才使得他尽管对长龄颇多不满,但对罢黜长龄与否却始终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有道是:“在专制条件下,我们唯一能祈祷的就是:让掌权的人犹豫一些。我们无法要求他是个神,做个有敬畏心的人就不错了。”

    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不失为“犹豫之美”。

    道光帝身上果然散发着这种人性的光辉。但,密查是必须的!他要了解事实真相,以便看清人性再出手。

    读史至此,固觉凛然,亦不无暖意。

    (未完待续)

    (本文属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道光平叛》实体书可登录当当网订阅)

    《道光平叛》实体书

    创作不易,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本书已出版,我已获得出版社和作者授权。文中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交流请发简信。

    更多章节,欢迎关注我的文集:历史小说《道光平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光平叛》No.45 走马换将 密查长龄(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br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