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英语点滴语言·翻译我的大学
整理来自一个大佬的分享丨如何学英语(干货)

整理来自一个大佬的分享丨如何学英语(干货)

作者: 灬九月 | 来源:发表于2018-07-28 13:55 被阅读54次

    编者按:暑假过半,发此文希望各位同学Keep learning!

    说明:本文很长,阅读时请保持正念。

    以上根据真人故事,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在12岁以前能够遇到一位发音标准的英语启蒙老师。中学六年跟着不同的英语老师,都在不断学语法、背单词(一边念一边抄那种背)。读书时期,花了很多时间在英语上却没啥成就感。倘若不是整个大环境不断在强调英语多么多么重要,我想我早将它放弃了。虽然过了四六级还过了口语,提起英语仍然没有底气,那种内里空虚的感觉挥之不去。看了无数教人如何学英语的书,仍然找不到方法,因为大部分的书籍都是泛泛而谈,只除了一本书——漏屋写的《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下面会谈到书中的一些观点。但书归书,那时候我的心里对英语除了怨恨和诅咒,完全没有喜欢。

    直到有一次,我上了新东方的新概念3课程,(读起来感觉像广告)。新概念3是一课一课这样编排的,每课都是一个小故事,而讲课的潘老师将整本书的每一个故事都讲得活灵活现,让我第一次感受到英语的魅力。有些幽默只能用本土语言来表达,而他能够很生动地还原这些幽默。他本人非常热爱英语,这种热爱由内而外感染到我,消除了我对英语的恐惧和憎恨。课后我就缠着他。他诚恳且语重心长地说:“你学英语先不要这么功利,先慢慢培养兴趣,我建议你去读牛津那套书虫。” 牛津书虫一共六级,每级包括很多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世界名著的改编,例如《鲁宾逊漂流记》、《三个火枪手》、《包法利夫人》、《战争与和平》、《老人与海》、《远大前程》等,每个故事的词汇量、长度逐级递增。初中时我已经读过很多世界名著,并且那些一直是我的最爱,所以我觉得读改编后的英文版也蛮好玩的。于是我就一级一级地读,一个月基本将整套读完了,开始觉得英语有点好玩了。

    再到后来遇到Paul,让我对开口说英语不再恐惧。Paul是个勇敢的英国绅士,当时他在校门口问校长办公室在哪里,而我刚好经过,于是我说给他带路。65岁的Paul,在不认识任何一个人的情况下,要在北师大开场讲座,专门讲解对话英语。他太太嘲笑他肯定会失败。经过他的努力加上我一点点的帮助,他真的在北师大外语学院开了场讲座。我们高兴地在海报面前合影,他说要带那海报回去给他太太看。他对我身上具备的中国学生学英语的典型问题很感兴趣,一直在努力帮助我克服这些问题。而他做的很多努力,都是在让我们之间的对话变得有趣。他的幽默消除了我对口语的恐惧。

    某一天,我开始阅读原版《哈利波特》。在那之前,我没有看过电影。第一页开始我就喜欢这个故事。哈利波特是个想象故事,与我以前阅读的写实式的世界名著很不同。JK 罗琳很擅长埋线索,且很擅长心理描写。因为是英文版,常常遇到生词,一开始还会查单词,后来是太想知道后面故事的发展,连查单词都省略了,直接猜词。大部分空余时间我都在看这个故事,晚上常常看到2、3点,如果不是困极了,真不舍得去睡觉。在阅读的同时,我也跟着听书。《哈利波特》的有声书有两个版本,都是超牛的人录制的——Jim Dale 和Stephen Fry。Jim Dale是美音,而Stephen Fry是英音。Jim Dale的声音很有魅力,深夜听着他讲述Albus Dumbledore 葬礼上的情境,我的泪水直接就流下来了。五个月时间,读完了《哈利波特》。到最后的日子,真的很舍不得将故事读完。如此深刻地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如何深刻地经历阅读原著的乐趣,让我在后来的一年多时间都不愿意读中文书,都是读原著。由于《哈利波特》,我对世界第一富婆JK 罗琳是从内到外的喜欢。

    读完《哈利波特》,我开始上一对一外教课。一开始是菲律宾老师Josh,发音很标准,但不布置作业。因为在练口语,我觉得听力蛮重要的,开始看《老友记》,发现没有字幕大部分看不懂。于是我转战《好运查理》(Good luck, Charlie)。这是美国迪斯尼公司出的青少年剧,每集22分钟,讲述家庭日常生活。该剧幽默风趣,且剧中角色的发音是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口音,每个音节都发得很清晰,且听起来很有活力。虽然我常常要看字幕,但起码让我脱离了中文字幕。那时候,我还上着Alex老师的小班课。很多学员不敢和外教对话,Alex老师的课常常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学员,于是我们就天南地北地聊天。Alex老师很神奇的地方是,完全找不到他不能聊的话题。有一次聊外星人,我觉得他总该没我知道得多了吧,结果人家是见过飞碟的。每次当我知道那个词的中文意思却不知道英文时,我绞尽脑汁换个说法,他就安静地等我说完,那时候我就想如果他是中国人该多好。后来我才知道Alex是在美国长大的中国人,他的普通话和粤语都是母语水平。他明明知道我想表达什么却一直保持沉默,就是为了让我在遇到不懂的词时换一种说法。这种训练在交流时很有用。最初我说“the phone makes sound(rings)”,后来我在与一位美国朋友谈话时,想表达维果斯基《思维与语言》一书,不知道怎么告诉他维果斯基时,我就说“He was a great educator, and he died young”,结果人家就知道我说的是维果斯基了。Alex老师看待事情的角度很乐观。有一次我抱怨说怎么感觉这三个月来英文都没有进步,他说有啊,你没有退步就已经是进步了。英文进步的曲线不是直线上升的,退步的曲线也不是直线下降的,我后来发现,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很少会遵循直线。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我的英语应该很不错了。到这里,我确实对英语完全没有恐惧了,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但实质性的进步是从遇到David开始的。

    上着菲律宾外教课时,我觉得老师说话太慢,并且我相信语言的学习,最重要的部分是通过潜意识方式传递的,于是我转向了美国外教David。第一次试听David课时,我问了他很多我对英语学习的疑问,他直接而明白地告诉了我方法,让我感受到一位好的英语老师,不仅是精通英语,也精通如何教英语。另外,我很喜欢David老师标准的加利福尼亚的发音。

    这里我说的精通,表示精熟、完全的通透。完全的通透是什么感觉呢?完全找不到任何关于英语方面或者如何学习英语方面他回答不了的问题。你知道遇到一位完全无法难倒的老师是什么感觉吗?而我是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在我问了无数的问题后,我发现我压根找不到他回答不了的问题。David是我人生中遇到的最勤奋的两个人之一,终年平均每天工作14个小时,全年无休。他智商极高,属于天才级别,擅长问题解决,创造力极强,一生中无论从事什么,都是要做到最top,并且还是远远超过别人的那种最top。他也是我遇到的最nice的老师之一。有一次我告诉他,他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英语老师,他开怀大笑,说,几乎他所有的学生都对他说过这样的话。David让我的英语之路走上了正途,而我下面要谈的英语学习的方法,大部分来自他的原创,额外加上了我自己的一些理解。正是由于他无与伦比且极其罕见的极强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学生如何学习英语,才让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遇到的问题有了合理且巧妙的解决方法。

    在我继续讲述之前,如果你在英语方面找不到成就感,我只能很遗憾地告诉你,你和我一样,长期接受了错误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太多误导。但需知,这不是某位老师的错,也不是某个学校的错,因为老师教给你的,是他们认为正确的,而他们的老师也是那样教的。你只是集体无意识的其中一个传导者。

    我们先从现象开始,再分析原因,再谈解决方法。从美国的英文教育和中国的英文教育的差别开始。差别有以下几点:

    一、美国的英文教育从自然拼读法开始,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前,就会开始接触自然拼读法,26个英文字母都有各自的发音,拼读到一起就是组合的发音。家长将字母拼接到一起,例如CAT,儿童拼读出这个词的发音,然后知道这是猫的拼写。自然拼读法要学习很多年,从简单到复杂,这是美国儿童学习阅读的开始。自然拼读法对日后有几个影响:(1)听音能写,听到一个单词,能够准确拼写出来。(2)见词能读,见到一个单词,能够准确拼读出发音。而我们的英文教育,常常跳过这个最重要的一步,导致学生没有音标不能读词,根据声音无法准确还原拼写,还有,如果发音不是native speaker教的,会导致无法清楚辨别几个元音的发音。下图是各个元音发音时的嘴型大小和舌头位置。

    二、美国的英文教育,阅读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学生会本能举手问老师,但老师会制止学生,让学生去猜,并且继续读下去,后面再回头查字典。而中国的英文教育仿照中文教育,首先是生词讲解,再到读课文,保证学生在阅读时不会遇到不认识的新单词。这两种方式的结果是,美国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懂的词,而中国学生无法忍受不懂的词,遇到生词要查字典,查完了再继续。

    三、美国学生查阅的是英-英字典,中国学生使用英-汉或汉-英字典,这里有很大的不同。David说,他小时候经历过查字典的痛苦时期,当他翻开字典,对于一个单词的解释里,有五个新单词,于是他继续翻,继续遇到新单词。查一个新单词的意思,往往会遇到10个新单词,于是同时记住了很多其他的新词。而中国学生走了一条捷径,通过英汉字典很快就知道该单词的中文意思。但只是知道该词的中文意思,并不知道该词如何使用,以自以为正确的方式将该词放进句子中使用,这就是中式英语的开始,最常见的是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混用。

    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最重要的是哪一项?当我问别人时,得到最多答案的是说。可以说,说一直是中国学生的痛处。这就是“哑巴英语”的由来。中国学生之所以将说视为大敌,是由于恐惧,害怕犯错。Paul在中国教了十几年英语,他发现中国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不敢开口,总觉得要是自己开口说错了,别人会笑话。害怕自己有口音,发音不标准,害怕自己说出的句子有语法错误。下面专门讲述口音和语法的问题。

    首先,口音。同学,你有见过哪个四川人因为自己浓重的四川口音而不敢说汉语的吗?广东人说普通话普遍有口音,那你见过哪个广东人因为这个就不跟人说话了?广州街头到处可闻带着粤语口音的普通话。Paul和David都认为,中国学生的口音不是问题。如果你听过印度英语(domorrow,t都发d)或日本英语或非洲英语(一个句子要别人重复三遍我才能听懂~),我们的口音真的不成问题,这里没有地域歧视,别误会。Paul曾经劝告过我,让我不要只专注美音或者英音,他说讲英语的人里面,只有30%的native speaker,大部分人是来自不同的国家,我应该去适应各个地方的口音。因此在练口语过程中,我的练习伙伴有英国人、伊朗人、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苏丹人、以色列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埃塞俄比亚人等,中间有两次被鄙视过口音,居然都是中国人。两中国人,相互鄙视彼此的英文口音,这个太滑稽,但其实也说明了对口音的恐惧,是我们妄想出来的。即使是一位美国人和一位英国人用英语交流,也会有听不懂的时候,就好像广东人和山东人聊天,也会有些词跟不上一样。这些偶尔的问题不会影响沟通。全世界讲英语的人那么多,都会带有各自的口音,就如同不同地方的人讲普通话一样,也会自带光环。

    下面,是语法。你能保证自己每天说出的每一句汉语都符合语法规则?如果你说出的每一句汉语都符合语法规则,那你听起来像外国人在说汉语,因为他们也在努力保证说出的汉语不犯语法错误。我们会说汉语时,还压根不知道汉语的语法规则是什么,估计现在大部分人也不知道。_ 那你还担心自己的英语句子语法不通。语言是高度情境化的,而声音只是沟通过程中的一部分,肢体语言、表情,都属于沟通的一部分。在中国有很多外国人完全不会中文(因为中文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太难学了),照样生活得很好,按照一位美国朋友的说法,虽然他不会中文,但国人会英语啊,所以沟通没问题,但其实他烦恼的是国人都跟他说英文,搞到他没法说中文。哈哈~~ 主要是我们太热爱英文了。

    还有比说更基础更重要的技能吗?一个婴儿是如何学习语言的?在他开口之前,有1、2年时间他都处于听的状态。婴儿生下来就能够大哭,说明声带完全没有问题,说话的能力是有的,甚至他们还会发些我们听不懂的声音,但为什么就是不说话呢?因为他不知道每个发音代表什么。根据研究,6-12个月时如果能让婴儿听各种语言,他会积累音素,4、5岁时就不会有那么多音素的发音部位被关闭,导致长大后能够发出的声音有限。例如我们发西班牙语里的大舌音R就很难,还有th组合的θ和ð。婴儿通过观察,将物品和声音联系在一起。根据研究,婴儿最开始学习的几个单词,每个几乎要重复1000次他才能将物品和声音联系起来,例如water。重复了1000次water后,他终于理解了当他说water时,就有水喝。《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里一直强调,大量的有效输入才会有输出,因此开口说话前长期的缄默期是很重要的。注意,这里强调的是有效的输入,听不懂的输入不能算有效。而我的感觉是,听力能力的提高,是英语能力提高真正的标志及信心来源。当你能听懂别人在说什么时,沟通才能产生,而沟通才是语言的真正目的。

    听力如此重要,而在如此重要的方面,中国学生的听力却不好,原因有:

    一、复述生词的能力。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自然拼读法,导致无法准确复述出新词的发音,也就无法准确拼出新词的拼写。在听力上无法辨别,在说里更加无法辨别,有研究显示,只有在听力上能够清晰分辨,说的时候才能准确。复述能力很重要,不仅对听力重要,对做笔记也重要。如果不能正确复述一个词,是不可能将它写正确的。

    二、这是中国学生在听力中最主要的问题——无法忽略听不懂的词,David将这一现象称之为“stuck on words”,听力与阅读中都存在。每当在听力中遇到听不清楚或者陌生的词,中国学生的第一反应是“Ha, what is that word?”由于不断追问刚才没抓住的词,导致后面的一连串都跟不上。刚开始我在句子中遇到生词时,会有种强烈的冲动去追问“what does that mean?”总会觉得生词对整个句子的理解无比重要。人有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瞬时记忆(flash memory)。瞬时记忆有0.25-2秒,在这里如果你能在心里重复发音,信息就会进入短时记忆,保持2.5-20秒甚至更长。当美国人遇到陌生词时,首先会在心里复述一次发音,及时利用了瞬时记忆的能力,将新词的发音记住了。在听力中,只要有犹豫,信息就丢失了。个人认为这种处理方式与我们在中文中的处理方式是一样的,但中国学生无法用同样的方式来处理英文,我们过分关注生词的惯性导致我们在听力中不能根据词在句子中的位置猜该词的词性,名词或形容词或动词,然后忽略该词,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整个句子的理解上,因为大部分情况下这个生词不影响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在这里,中国学生过分关注生词,与我们的中文教育和英文教育都将生词做为课文重点是分不开的。此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其一,英文与中文有个很大的区别是,词汇量是不一样的。我们大学毕业后,基本比较难遇到汉语生字。但英语不是的。根据统计,美国一位大学毕业生的英文词汇量是20000左右,到他30岁时,词汇量大约是30000左右,四十岁时是40000左右,每十年增长10000的词汇量,这是受教育的人均水平。也就是说,他们日常生活中就会经常接触到生词,听力中,阅读中,所以被迫发展出猜词的能力,而我们成年后很少会遇到生词,导致两者对生词的处理方式不同。其二,与电影电视有关。我们的电影电视,除了儿童看的动画片,例如《熊出没》,全部都是有字幕的。为什么儿童看的动画片没有字幕呢?因为就算有,他们也看不懂。我们的新闻节目、综艺节目、广告,只要里面有人说话,全部都是有字幕的。而美国的电视电影,都是没有字幕的,英国的有些节目会有字幕。看着有字幕的电影电视,注意力是没办法集中在听上面的。听清楚台词和看清楚台词,你的大脑会自动选择容易的那个任务——看台词。这样有两个后果,其一是造成了听力能力的退化,其二是造成了我们力求听懂每一句台词中的每一个字,如果错过了一个词,会抓狂。但其实这个不能怪电视台或导演,因为我们地大物博,普通话的口音繁多,担心没有字幕会让一部分人看不懂。

    三、最悲剧的,也是最真实的,之所以听不懂美国人在说什么,是由于你大脑里存储的那个单词的发音是错误的。中学六年的英语早读,当时没有条件跟读每一个单词的标准发音,大部分单词的发音要不就是模仿老师的发音,要不就是自己根据音标拼读出来,有很多是错误的。有很多科目都是可以自学成才的,但语言的发音不能自学,必须跟随标准的发音,要不到时大家说着同一种语言却相互听不懂。语言的目的在沟通,不可以闭门造车。

    四、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以前英文教材中的课文朗读磁带大部分是英式发音,从学音标开始学的也是英式音标。但到了看好莱坞大片,仍然是很懵懂。部分原因是美式发音和英式发音真的有很多不同。当时我刚开始做到不用字幕看美剧时,尝试看英剧,立刻就蒙了。他们的发音和用词都不同。最郁闷的是英国贵族的发音,确实很elegant(优雅),可惜很难听懂。并且他们的用词方式是,能用难的、长的都不会像美国人那样用短的、常用的,在know/understand/comprehend或者thanks/I appreciate it里面选,他们会选最后一个。所以英剧还是让人很心塞。

    说完了听力的问题,再说说“说”的问题。很多人有开口难的问题,我没有,因为我发现将自己的想法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时,感觉很新奇,就好像在重新学习说话一样。但我有另外的问题。当时我问David,为什么我说英语时,老是有很多停顿?David说,因为你在心里翻译,总是先想中文再翻译成英文。我问有什么方法克服这个问题吗?他说多和外教聊天。我心里在打小九九,你是想我报班吧?后来证明David说的无比正确。

    分析完了问题,终于到了解决问题的阶段。在David看来,英语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听写+跟读。David所有的学生都要长期做这项作业,注意是长期。他说没有学生喜欢这项作业,为了让他的一些调皮的学生完成这项作业,他甚至会加学生妈妈的微信,因为妈妈是中国学生最害怕的人。学生不做作业就告诉他妈妈,100%的几率下次他会按时交作业,屡试不爽。当初他让我做这项作业时,告诉我,他可以让我几个月后看美剧不用字幕,我开心地大笑,我从来没想过看美剧不用字幕,我超级喜欢他这种自信。我认识不少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仍然是不愿意脱离字幕看美剧的。具体就是他发托福的听力mp3给我,每个大约1-2分钟长度,每篇都有5个生词左右,我听写下来,遇到生词,就尽量准确地记录读音,但其实还是会错不少。然后跟读。David每次检查作业都是要求我复述一次原文给他。90秒的mp3,听写需要40分钟左右,跟读也要半小时以上。我跟读的时长是不够的,这也是我的发音还不够准确的缘故。每周做4个这样的练习。3、4个月后,我已经不需要字幕看美剧了。我并不是能够全部看懂,但理解力在上升,那时候大约75%。国内很多帖子在分享托福考试心得时,都会强调听写的重要性。David的练习方式是听写+跟读,这个练习对听和说都很有效,因为是捆绑在一起的,所以下面我一起分析原因。

    一、练习生词的复述能力,辨音能力。如何将一个生词准确地复述出来?此方法适用于任何语言。注意听一次,在心里重复一次,然后出声说出来。不要想任何音标,一旦想音标,复述就会出错,因为你设了一个套子将发音套进去。我的复述能力一般,主要原因是没有认真学习自然拼读法。David不教自然拼读法,后来我才知道为什么,因为自然拼读法必须面对面授课,仔细观察发音者的舌头位置和嘴型,大量重复练习,才能真正纠正发音。一个句子上千次的练习,能够让你说的话听起来像换了个人。例如蝙蝠侠的扮演者Christian Bale,就是从英腔变成了美腔,勤奋地每句台词练习了上千次,说话的声调直接降低几度,实现口音的华美蜕变,超人的扮演者也是一样。复述能力提高了,对于新单词的发音才能准确。

    二、因为我的任务是复述,而不是向David解释那个生词的意思,所以当我遇到生词时,我不用急着去知道它的意思,我需要做的是尽量还原它的发音。这是一种新习惯的形成。但它在听力中非常重要。前面我们说中国学生在听力中遇到生词会陷入抓狂状态,不断追问那个词到底是什么,这样的后果是导致后面一大片都不知道在说什么。遇到生词有两种处理方式:忽略它,或者猜词。在David刚开始做英语培训时,他发现了中国学生这个问题,于是他不断告诉他的学生,遇到生词就忽略它,但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做到。于是,他设计了听写+跟读的作业,强迫学生关注发音,效果非常显著,尤其对于小学生。忽略生词,仍然是可以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听力能不能在短期内提高,关键就在这里,在于你能不能忽略听不懂的单词。如果你可以,你的听力立刻就上去了。这一点,是中国学生的特点。不同国家的英语学习者有不同的问题,像韩国,他们词典的很多发音是错误的。接受我们这个特点,修正它。

    三、听写+跟读,能让你修正大脑里存储的错误的发音。因此材料必须是native speaker说的话。错误的发音,在一次次跟读后,会慢慢被纠正过来。有些修正你是觉察不到的,有些修正你是会觉知到,但一切都在发生变化。谈到这里,我想起中学六年每天早上的英语早读,倘若那时候的早读是可以跟着磁带读的话,发音会好很多。我经常会碰到学生拿着资料勤奋地早读,如果你没有跟着native speaker的发音来读,那些朗读不过是在重复错误的发音和语调而已。注意,这里说的是发音和语调。我们说话听起来不像本地人,除了发音不够标准,更重要的是语调。普通话有四个声调,粤语有九个声调,而英语呢?一个声调,就是第一声。对于外国人来说,中文最难的除了汉字的书写以外,就是四个声调;而对于我们来说,将所有发音都变成第一声,同样是有难度的,你试试全部用第一声来说“早上好”,这种感觉就是外国人说中文的感觉。由于没有跟读标准发音,依然保留母语的声调,导致我们说英语时太多起伏。另外,关于跟读的声音大小问题,真的没有必要大声朗读,普通说话就行,怎么自然怎么来。David曾经有位学生,英语很好,只有个问题就是说话听起来像军队里的操练,抑扬顿挫,询问后才知道该学生模仿了很多演讲稿。后来是通过fast reading来修正的。

    四、大量跟读native speaker的日常谈话,你会自然而然地掌握语法和词组。在英文聊天时,我完全不知道自己说出的句子或词组从哪里学来的,但我很确定这样说是正确的。native speaker的日常对话就是自然状态下的英语,大量跟读后,那些词组、句子结构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要用时自然而然就会调用出来,我觉得这是一种潜意识学习的过程。语法的学习本来就应该是在对话中修炼的,而语法的诞生至今也就一百多年,实在不应该单独拿出来讲授。语法的目的是应用,也应该在应用中学习。关于语法,说多一些。美国人写的语法书和中国人出的语法书,很不同,而David一直强调要看美国人写的语法书。有些我们被经常教授的语法点,在他们看来是错误的,甚至我们的英文教材也有。在外教看来,我们的英文教材出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正常的是我们不能接受教材出错。再说说那些折磨了我们十几年的英文试卷。有一次我拿一份英文试题给David看,第一部分是词汇选择题,就是那种四个词汇选一个。做了几道题后,发现没法做下去,因为在David看来,每道题的题干都有错误,要不就是用词要不就是语法,他问我,这是中国老师出的卷子吧?我突然开始同情自己,要知道,我是做过无数英语试卷的人,而我给David看的英文卷子,是知名大学的难度最高的英文试卷。突然某一天发现自己以前考过的英语都是“假英语”,那种不能言说的心情。英美人看中国人写的英文,大约类似我们读Italki或lang-8网站上外国人写的中文一样。但不排除有些极度优秀的中国老师出的试卷,是通篇很通畅的。

    五、David的材料选择是很仔细的,每篇都会有衔接,后面的材料会出现前面学过的生词,所以词汇量就这样一点点地增长上来了。关于材料的选择,有两点需要注意:(1)选择那些让你只能理解60%-70%的材料,并且随着水平的增长要逐渐变难。太难的材料很打击信心,太简单的材料提高得太慢;(2)选择常速的材料来做听写,不要选择慢速的材料。很多人会觉得我的听力不行,我要先从慢速的开始练习。事实是,外国人在说英语时会有自然的连读,产生变音。这种情况在慢速里不会发生,在常速会发生。在常速里去适应连读,回到慢速仍然可以理解。但如果在慢速里练习,到了常速会发现很多发音不太一样,又开始不适应。

    David的一对一都是电话英语,这种方式对于听说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1)电话英语相比起网络的方式,没有延迟,这个在交流中很重要。(2)电话英语只能通过声音来进行信息交流,没有图像,看不到对方的肢体动作,看不到对方的面部表情,这样我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听,这样对听力的提高是有帮助的。有些一对一的方式是通过网络,老师会展示ppt,还能够看到老师的面部表情,个人认为这样有点画蛇添足,因为图像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看到老师的面部表情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当你在滔滔不绝地说英文时,如果看到老师不耐烦的样子,蛮打击热情的,看不到更好,反正就继续说。还有,你说了一个笑话,网络延迟的缘故,几秒后你才得到老师的反馈,那个笑点已经过了。

    听写+跟读,是很枯燥的练习。每次David课程来临前,我都会紧张抓狂,因为作业没完成。虽说David从来没批评过我,但我心里有愧啊。要坚持将这样枯燥的作业进行下去,用什么形式真的不重要。我用过记事本听写、手写听写、Aboboo软件,真的能坚持就行。想起来我又断了三个月没做作业~~Aboboo软件是专门做听写+跟读练习的,软件论坛上有个牛人,三年来每天坚持做英语、日语、西班牙语的听写,三种外语都学得溜溜溜的。这种方法好,是因为提高很快。它确实是学习外语最强大的方法。但真的很难坚持。上了David课好几个月后,有天我问他,你的作业这么枯燥,是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坚持下来?他说不是的,只有我和另外一位9岁的小女生是每次都完成。那位9岁的小女孩会成为他下一个superstar。

    做了一段时间枯燥的练习后,我开始不要字幕看美剧。David给我另外一项作业。看美剧时记录下陌生的词组(这个我练习得不多,但这是通向口语地道表达的有效方法),且每看完一集美剧,写一篇剧情介绍。这个作业相当有趣。你想想啊,看45分钟美剧,写40分钟剧情介绍,再看45分钟美剧,再写40分钟剧情介绍……一不小心就是看了4、5集还没写剧情介绍,那样作业就堆成山了。我就不断地发我写的东西给他,他从来都不批改也不点评。直到我写了两季美剧后,他告诉我,现在我的写作里已经很少中式英语了。David对写作的要求时,你是怎么说的,就怎么写,能简单表达就不要复杂表达,且尽量用短句。这里要说说看美剧。John Huu推崇看美剧学英语,方法是第一遍中文字幕,第二遍开始英文字幕,再重复看,直到无需字幕为止,再往下一集。这方法相当好。如果你下载的视频是有字幕的,可以弄个东西挡住字幕看。当不需要字幕看美剧或电影时,就能感受到什么叫做看电影,因为屏幕上不再有任何东西挡住画面了。看画面+听台词,而不是看画面+看台词。

    前面我说过,在心里做中英翻译是我当时说英文的一大问题,也就是用中文来思考,然后翻译成英文说出来,或者阅读时翻译成中文来理解,这样的结果就是说话不流畅,经常停顿。当初我问David如何解决,他说多和外教聊天。David是个很喜欢说话的人,而外教课就是在烧钱,所以我也要多说话。每节课向David复述完作业后,我们就开始海聊。David教给我无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他几乎无所不知。正是这种海聊,最终的结果是我实现了从中文思维到英文思维的转变,这个转变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是个根本上的质变。为什么必须要和外教聊天呢?首先外教说出的英语地道,你会不自觉pick up他的发音和语法,有些信息传递是在你不自觉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也是我的发音虽然没有专门纠正过,但还是进步了很多的缘故。其次,在对话中,常常是没有时间让你来做中英翻译转换的,对话是即时性、情境化,你的大脑必须习惯即时反映,当你被常常逼着直接蹦英文时,慢慢地,你的内语就开始英文化。儿童在学习说话时,常常与别人对话,没有别人时,就常常会出声自己跟自己说话,慢慢地这种现象会消失,这是一种语言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让他学会了使用中文来思考。对于英文也是一样,大量的英文对话,能够推进这种自己与自己说话的过程的发生,最终实现英文的内化。这个过程的发生和完成,我大约花了一年左右。记得在那段时间里,我无法停止英文方式的自我对话,并且排斥看中文书、用中文写作。还有一件记忆深刻的事情。某个深夜,我被隔壁邻居的争吵声吵醒了,迷迷糊糊中,我努力想听清楚他们到底在吵什么。我努力了好一会,发现一个字也听不懂。突然我发现,我听不懂的缘故是因为他们在用中文而不是英文吵架。瞬间我觉得好失望,大半夜将我吵醒,说的还不是英文。

    漏屋老师在《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里面指出,英文和中文在大脑中存储的部位是不一样的。中文存储的部位接近运动区域,学习中文就像做体育锻炼一样,多看,多听,多说,多练,所以抄写生词,抄写课文,是必需的功课,怪不得每次都写到手抽筋。有一次我在菜市场遇到一位三年级的小朋友在抄写生字,经询问后他告诉我,他的语文老师要求他们全部同学到学期末的时候,要将课本中的生字每个抄写1000遍。老师动不动就要求将检讨书抄写100遍,现在你理解他们的苦心了吧,这是学习中文的正确方法,由中文的特点决定的。只是抄写那么多遍,我也不知道对不对,我已经忘记当初是怎么学的中文了。而英文呢,存储区域接近听力区,所以英语的学习强调“浸泡式”,多听和多说。英语语言的内化过程,需要这样一个“浸泡式”的环境,经常听,经常说,内化就会慢慢发生、完成。“浸泡式”的读与写,能不能达到“浸泡式”的听说能够达到的内化效果,不得而知,因为我没有遇到过光靠读写就能够精通一门语言的人。可能由于中文与英文在大脑中存储位置的区别,英美人普遍更擅长聆听,和他们对话时,他们普遍会集中注意力,认真消化你的说话内容,然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我们中国人聊天,更喜欢说而不是听,因为说比听更类似体育锻炼,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太关注别人的想法。

    语言有没有实现内化,对以后有重要的影响。(1)决定你是否可以真正进行英文思考,大幅度脱离母语的影响。(2)内化过的语言,就算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不用,词汇量会降低,会影响说的能力和写的能力,但听力不会退化,听力会维持原来的水平;而没有内化过的语言,久久不用,自然退化,听说读写全面下降。可能这里说得有点偏颇,有种说法是听力不会下降,听力会一直维持。

    David是机构里所有外教的导师,就是教其他外教如何教中国学生。外教要在中国任教英语,都需要拿到第二语言教授的资格证。而这个资格证在培训外教时,都是让他们使用情境化教学,即创设一种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当初我在试听其他机构的一对一外教课时,很多外教都是使用这个方式教学,要不就是拟好一个话题,围绕这个话题让我谈谈自己的看法。David从来不使用这种授课方式,在他教导下的外教也不用。我们一直都是即兴聊天。情境化教学有什么问题呢?(1)进入情境需要想象力,一旦学生想象不出来呢?或者经历得很少呢?(2)进入情境需要时间,想象力都需要时间,这情境酝酿不出来,那要更多的时间,外教课本来就短,20-25分钟一节。(3)情境化教学很死板,要去套固定的词组,使用固定的生词。我的看法是,语言教学与任何一个科目的教学最大的区别是,语言是高度情境化的,这种高度的情境化意味着交流发生在当下,就在此时此刻,Now。它不发生在未来,就在此时。创设一个未来的情境,希望在当下为未来做准备,为什么不直接回到当下,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当下你在关注什么?那就谈论什么。但情境化教学并不是不能用,它在某些情况下是很好用的,例如学生不太愿意说话。

    关于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这里要提一下。David以前也进行过大班教学,后来放弃了,是由于对这种授课方式得到的效果不满意。即使有大学高薪聘请他,他仍然坚持做一对一的教学,因为这样他能够做专门的辅导。在他看来,每个学生的问题是不一样的,而他非常擅长问题解决,针对不同的问题即时使用不同的方法,这是他的一种天赋。

    如何培养小孩的英语?David做过很多调查,每逢遇到英文说得地道的中国人,他都会询问别人是怎么做到的。所有的调查显示,他们在6-8岁时,都遇到了一位外教做为他们的英语启蒙老师。就算以后他们转向了中国老师,也不影响他们成年后拥有完美的发音。

    关于阅读,要搞清楚几个问题。如果你不喜欢读书,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还没有遇到你喜欢的书籍,如果你遇到了,你会爱上阅读。从书籍的趣味性来看,个人认为,我读书时的中小学教材,例如数学、化学、语文、英语,是所有书籍里除了词典以外,最难读的书,而这却是我们读得最多的书。知识点的罗列,课文完了,要做习题,要背公式,背单词,背语法点。先不说课文的趣味性,光想想每课后面的作业压力,就无法喜欢上课本。世界上,比你摸得最多的教材好看的书籍实在太多太多,教材不是书籍的全部,实在不应该让教材扼杀了我们的阅读兴趣。英文原著也是一样。大部分的书籍都比我们曾经做过的那些阅读理解好读太多,更加地道,更加原汁原味,更加条理清晰,更加幽默风趣。欧美人的逻辑思维普遍很好,所以他们写的书籍条理性都相当不错。读原著能让世界广阔太多太多,你再也不需要道听途说,而是可以直接去求证。生在中国,人口众多,人才济济,有个很大的好处是,很多其他语言的好书都能够买到译本,但需知出版社是要迎合市场的,不同文化环境下,大家关注的真的不一样。有些没有译本的书籍也很棒。此外,当你无需字幕看美剧时,你就可以观看任何的英文视频,或者任何语言的视频,只要带有英文字幕。你要了解的任何东西,大部分都可以在优兔找到答案,在讲解同样的知识时,外国人可能会讲得更加清楚明白,毕竟,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科最初是从别人那里移植过来的。阅读英文原著还有个好处,能够提高你的中文阅读速度,没想到吧?当你狗爬式读完一些英文原著后,再回来看中文书,就会发现像开上了高速公路一样,顺畅得很,因为相比起英文,中文好读太多。挑战有难度的,才会有提高。就如同你看繁体字的书看多了,也可以提高你的简体中文阅读速度一样。从难到易,会很顺畅,如果一直都看容易的,就没有提高了。

    另外,阅读原著是真正能够增长词汇量的方式。我说的增长,是一种不知不觉中发生的过程。我以前也会拿本单词书背单词,相信很多人都做过这样的事情。记读音,记拼写,看例句,但其实如果你没有强大的复习计划,这样的记忆方式会忘得很快,并且到了应用也会发生问题。阅读原著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单词都是情境化的,并且这些情境不是割裂开来,像一个个例句那样,而是一整个故事。我们擅长记忆完整的一个故事,而不是零碎的一个个片段。

    那么如何阅读原著?《把你的英语用起来》一书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也详细谈到了阅读原著的方法,具体是遇到生词时,相隔一个去查阅意思,也就是翻字典的单词比例是50%,然后将这个比例慢慢降低。David的建议是,三次猜词后再查词典。刚开始看哈利波特时,我用的是亚马逊的kindle看,kindle有个英文词典功能,遇到生词我就查一下词典,反正也很快。后来查词典的次数越来越少。看到哈7(一共7本)时,我看的是纸质书,就不查词典了,遇到生词就猜。其实你会发现,你的猜词能力会提高得很快,就算有少数生词,完全不影响理解。另外,我的感觉是,每本书的前面30-50页是最难读的,因为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都有一套惯用的常用词,例如表达笑的意思,不同作家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些词刚开始出现时,我会很不习惯,因为对于我来说,生词太多。完成前面30-50页的阅读,就是一个在熟悉作家的写作风格,学习他的常用词的过程。过了这个过程,后面的阅读就顺畅多了。这是一个从难到易的过程。原著一直让人望而却步的地方,就是感觉生词太多。最难的部分发生在你刚开始阅读的时候,第二页会比第一页容易,这是一个难度递减的过程,并且过了前面10%的部分,后面90%的部分会变得很容易。这就是古人说的“万事开头难”。

    有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单独背单词的。David推荐的方法是:(1)通过发音来背单词。如果你记住单词的发音,特别是如果你学过自然拼读法的话,你是可以将拼写写对的,或者写对大部分的。不要执著于将单词的拼写全部写对。我遇到很多外教,上课时提到某个单词,想在黑板上写出来,怕拼写不对,就用手机翻翻词典再写出来。这样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太正常了。人家都不介意自己的拼写不对,我们干嘛要费那么大力气搞对拼写。下图告诉你,拼写没那么重要,发音是最重要的,通过发音来推拼写。(2)用该单词造3个句子,并写下来,在这里,如果你查阅的是英-英字典,你是可以掌握这个单词的正确用法的。这种方法背单词持久难忘。

    关于写作,我在前面提到我是通过写剧情来开始练习写作的。想脱离中式表述,从一开始就用英文思考。想怎么说,就怎么写,像小学生写日记一样,尽量使用简单常用的词,少使用长句,尽量用短句。我试过写一篇东西,一边写中文一边想英文,结果是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写得很烂。只专注英文,可以让你的表述脱离母语的影响。虽然有时候一开始就用英文表述,但常常不可避免地,第一段话总是很中式英语,我认为可能是英文系统需要预热~~

    最后,我要谈谈David。去年9月初时,我在国外出差,由于要出国,所以我提前暂停了David的课。就在9月1日那天,机构的老板卷款(学员的学费及老师们几个月的薪水)出逃到国外去了,接下来的几天,老师们都停课了,学习助理们也开始离开,群里投诉和咒骂一大片,而我还有一些课没上完。需知道,整个机构几百名老师以及几千位学员。David在损失了几个月薪水的情况下,在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领薪水或者有没有薪水的情况下,仍旧继续给学生上课,一节课都没有拉下。他告诉我,等我回去可以随时联系他,他会继续给我上课。他发了一条公告:“I love each and everyone of you and will continue to teach class. The company might have disappeared but your teacher will always be here for you. ”。后来,机构中有些高层自行组织起复课行动,但希望家长们先交钱或投资。David强烈反对这一行为,他认为这是一种哄骗,直接辞职,但仍旧继续上课。后来,机构老板回来了,恳求David回去。David答应了。在整个过程中,他始终坚定地站在学生与家长的立场。如此大的动荡,基本不影响我的心情,因为我相信,David会继续给我上课的。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背后是广阔的、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再后面是丰富多彩的文化。她让我遇到了无数美好的人和事,更让我学会了以谦卑和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万物皆有情,皆是老师。

    文中谈到的方法都是针对希望切实提高英语能力的学习者,而不是为了应试。并且只是个人的经历和看法,有局限性,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并海涵,感谢!

    谨以此文献给在英语苦海里挣扎的各位(不包括那些没有挣扎过的人...以及尚在挣扎的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顾晓曼:请问这个外教David怎么可以找到他啊?谢谢
        灬九月:@顾晓曼 文中的“我”是我的朋友,外教是他的朋友。所以我也不知道😂
      • 花虞汐:请不起外教,每次在街上碰到外国人都很想打招呼多聊几句,但是顶多就是hi, nice to meet you, 这两句就没了😂
        灬九月:@花虞汐 我也是很胆怯

      本文标题:整理来自一个大佬的分享丨如何学英语(干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jomftx.html